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学时代》2010,(10):12-17
我们是“明星”,无数人为了一睹我们的“英姿”,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我们是“精灵”,敢于勇闯“地狱谷”;我们是“贵族”,拥有全球唯一一处专用的温泉;我们也是“幸运儿”,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中。  相似文献   

2.
陈凤 《红领巾》2010,(11):46-46
我们是“90后”,一君戴着红领巾的小小“90后”。我们纯真无邪,任性而可爱;我们热祖国,热爱生活;我们爱学习,爱劳动;我们尊敬师长,关心同学;我们勇敢无畏,顶天立地,我们是新一代的小小“90后”。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新时代我们都有着十分温馨的“家”,也许在与别人交谈时,除了介绍我们自己。我们也常会谈及我们的“家庭”情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论有关“介绍”、表示“位置”及说明“家庭”情况的一些常用句型吧!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内心最渴望被老师赞扬、被老师赏识。当我们逐渐长大并为人师时,却忘记了曾经的渴望。扎根于我们脑中的“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的传统观念,使我们迷失在分数的“名利场”中,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渴望,对于举手之劳的赏识,我们却十分“吝啬”。赏识成了少数学生的“专利”。  相似文献   

5.
“不”     
文题设计:山东省莱西市孙受中学吴培光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我们选择说“不”的机会,实在比选择接受、赞赏的机会要多。顺境中,面对自满,我们应该说“不”;逆境中,面对气馁,我们应该说“不”;学习中我们应对散漫说“不”,生活中我们要对放纵说“不”……  相似文献   

6.
人类最大的恐惧是生活——以自己的真实面目生活。“做回自己”对我们来说有时太困难。有时候.我们会想,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满意,否则,我们就“不够好”。为了“做个好人”,我们制定了自己的“完美标准”。对那些爱我们的人——爸爸、妈妈、老师、朋友,我们会不遗余力地去讨好他们,却总觉得无法达到最完美。最后.我们只能失望地得出“我不完美”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龚萍 《四川教育》2010,(9):25-26
我们已经熟悉了“用教材教”的行语。当我们以“不需要教”的视角而“教”时,我们该“怎样用教材”,又“教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前面.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每一次读到这个地方,我总是一声叹息。哲尔赛岛是“穷人们的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是“我们的心事”和“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我们的哲尔赛之行是“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但是,“远处”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幸福,从海里“钻”出来的哲尔赛岛只是一片紫色的“阴影”——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就这样变成了阴影。我们的“快活而骄傲”竟然如此短命。  相似文献   

9.
郭铁成 《学习之友》2011,(11):23-24
“民主”并不是“好”或“坏”、“有用”或“没用”的问题,它是我们生命的一种渴望,一种需求。正如吃喝拉撒睡,正如人的“七情六欲”,你说它们“好”还是“坏”,“有用”还是“没用”?我们需要它们,是我们的生命离不开它们,一旦离开,生命就要受到致命的阻遏。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不是我们的生命需要它,它就是再“好”、再“有用”也与我们不相干。  相似文献   

10.
[点评] 作者构思精巧,以“我”“我们”“我们的”这三个新颖别致的小标题,叙写“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给人以层递之美。以“紫色”与“卡萨布兰”作为友谊的纽带,让“我们”的两题心紧密相连,浇灌出绚丽的友谊之花,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相似文献   

11.
今天上课时,于老师说:“我们玩一个游戏吧。”她先让我们都出去,过了一会儿,又说:“可以进来了!”我们争先恐后地挤进门。于老师故作神秘地说:“我们玩的游戏是——寻找‘宝藏’,开始!”话音刚落,我们就翻天覆地找寻起“宝藏”来了。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地按照因果关系给我们提示的规律进行活动。如“西瓜吃下去能解渴”、“石头掉下来会砸破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等。教育科学研究也正在为我们寻找更多的这类因果关系,从而使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自由而有规律。“当我们说一个物象和另一个物象相联系时,我们的意思只是说,它们在我们的思想中得到了一种联系。”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有着“施恩不图报”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教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老师;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知恩图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我们是一叶一叶扁舟,骄傲而又自信地行驶在人生浩瀚的大海里。临行前母亲们为我们准备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和“荣誉”,于是我们快乐地出发了。我们懂得这是我们行驶天涯、独闯社会的资本,我们权衡着,却又在一个挫折的关口,我们把“诚信”丢掉了! 我们的船失重了,因为我们的人生模糊了。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这是因为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祖先是上古的炎帝和黄帝;我们也常称自己为“龙的传人”,为是因为“龙”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上崇拜的“图腾”。当然,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中的一员,作为一国之公民,我们还有一种更鲜明的角色意识:“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
“远”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空间或时间的距离长”。 曾几何时,想过中考离我们很远,长大离我们很远,“嫦娥奔月”的梦想离我们很远,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脚步离我们很远……来不及细想,这一切已来到我们面前。如今,各种挑战时时逼视着我们,让我们不能回避。  相似文献   

17.
“邂逅”,是指“偶然遇见”。因此,并不在我们预期设想之中,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而这些所谓的“意外事件”,可能是异想天开的古怪答案,嘀嘀咕咕的跑题讨论……当我们在课堂中发生众多我们难以预料的事情时,就是与“意外”发生了一场“邂逅”。可以说在课堂中“意外无处不在”,对于教师来说“挑战也无处不在”。新课程背景下当我们用发展与研究的眼光去看待所谓的“意外”时。会欣喜地发现,精彩等待着我们,因为,它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一种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8.
李兵 《小学生》2010,(7):43-44
1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解决“问题”。“情境”其表,“灌输”其里。实际上,还是一个观念问题。这就要我们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者,  相似文献   

19.
天一亮,垃圾桶妈妈就再三吩咐她的孩子们——垃圾:“孩子们,听话,千万别乱跑!”“不,妈妈,在家里闷得慌。我们要旅行!”“我们要玩耍!”“我们要过快乐的生活!”“我们渴望阳光的抚摸!”“我们要  相似文献   

20.
“狠”老师     
精彩点评: 全文主题突出,形象鲜活,语言平实而不乏功力。文章较好地刻画了班主任陈老师的“狠”。体现了对我们的“爱”。全文无处不在写老师对我们的“狠”.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外出游玩”;无论是对陈老师外貌的描写还是对老师神态变化的描写(“像个孩子”、“满脸严肃”、“温和”)。正是这样一位“狠”老师让我们拥有了扎实的成绩.引领我们走进了知识的大门.让我们茁壮成长.这可是对学生最好的爱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