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初阳的课早已超越教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论者甚众,褒贬不一,却绝无听后无动于衷者——这正是郭初阳课堂的价值体现。他触动了所有听者的内心,甚至引发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灵风暴,从而改变许多教师的课堂伦理;至于对学生的成全,更是不言自明。我是郭初阳的同路人,听他的课总如饮甘醇,而后是深深的惭愧——同样  相似文献   

2.
郭初阳是当代中国语文教坛上的明星,他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教学才能。郭老师对于语文课堂的理解具有革命性,他的教育理念新颖却富有争议,但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向学术权威发起挑战,这是郭初阳老师十分重要的学术品质。  相似文献   

3.
杭州西湖边有个著名景点叫初阳台,杭州还有个非常语文老师叫郭初阳.郭初阳三十出头,在杭州最优秀的一所中学教语文.我不认识.但我认识了他出的一本书--《言说抵抗沉默》,副题是"郭初阳课堂实录".……  相似文献   

4.
一、缘起 2012年4月26日,"散文名家大讲堂"活动在浙江省宁波七中举行,宁波江东区教研员刘飞耀老师邀请郭初阳老师给初一的学生上一节自选文本的散文课,郭老师选择了法国作家于勒·列那尔的《天鹅》和《蟋蟀》.  相似文献   

5.
一日,我去图书馆还杂志,顺便就看到了《言说抵抗沉默》,这书名让我感到一种力量。打开来,是语文教师郭初阳的课堂实录。我一目十行地浏览,扉页上是诗人北岛翻译的一首《预感》,开篇竟然是学生的一篇序,结尾道:"我以为,许多语文老师和他们上的课是墙;郭初阳和他上的语文课是窗,一扇干干净净、透明的窗。"这"窗"立马就打动了我,被我带回了家。  相似文献   

6.
自从在<教师之友>杂志上批判了"三座大山"之后,李玉龙、蔡朝阳、郭初阳他们也没有闲着.2008年,由郭初阳提出"目前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一些文章所塑造的母亲形象和反映的母爱是‘病态'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7.
前一段时间,郭初阳老师在一个散文教学的主题活动上,执教了法国作家于勒·列那尔的两则散文小品。这一课郭老师以其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解读、独特的设计让所有的老师(也包括上课的学生)记住了他的散文教学,也记住了法国作家于勒·列那尔和他的两则动物散文小品:《天鹅》《蟋蟀》。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郭初阳的出现,不是一桩事先张扬的公共事件。当他以及他叫人讶异的语文课堂出现在公众面前时,似乎带有奇异而炫目的光环,对于贫乏的中学语文教学而言,这简直像是无中生有,像是天外飞仙。但郭初阳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异数,也不是一个奇迹。他有自身成长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本课时形同狮子搏兔,兔微不足道,本不值一搏;然锁定此目标,勇猛精进,全力以赴,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可于昏眩中,窥见别样的意志。——郭初阳  相似文献   

10.
品读     
<正>某种程度上,独立教师与独立候选人是相似的,都得把自己完全地敞开,摆在社会公众面前。——这是郭初阳对"独立教师"的理解。他把这种状态称为"自我雇用",一种不必拘泥于体制和教条的生存方式。郭初阳,自由教育者。多年来致力于探索一种理想的语文课堂范式——"踏实"与"凌空"的结  相似文献   

11.
本课时形同狮子搏兔。兔微不足道,本不值一搏;然锁定此目标,勇猛精进,全力以赴,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可于昏眩中,窥见别样的意志。——郭初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将钱梦龙先生《愚公移山》与郭初阳老师《愚公移山》教学进行对比评析.两位教者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文本解读姿态,解读结论与解读方式截然不同.他们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一个将学生当作演绎自己独到见解的看客.钱老的课是语文教师研习教学的经典课例;郭老师的教学也受到一些追求教学个性的语文教师的热捧,两课的影响力均很深远.  相似文献   

13.
郭初阳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是一堂很富于 冲击力的课。这不仅仅指课堂教学的现场效果,对语 文课程与教学来说,《愚公移山》提出了一系列极具 挑战性的理论问题,需要我们去正面直对。对这堂 课,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议:关于文本解读; 关于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4.
郭初阳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引导学生课前主动预习为条件,能够熟练运用互文性阅读教学方式,并在与学生个体进行民主性的对话之中有切近于思的存在,进而实现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现代公民"之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5.
郭初阳老师执教的《愚公移山》,是一堂很富于冲击力的课。这不仅仅指课堂教学的现场效果,对语课程与教学来说,《愚公移山》提出了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理论问题,需要我们去正面直对。对这堂课,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议:关于本解读;关于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6.
初阳点滴     
郭初阳小档案郭初阳,1973年生,杭州人,中学语文教师。多年来致力于探索一种理想的语文课堂范式——"踏实"与"凌空"的结合,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的现代公民。2002年当选杭州《都市快报》"杭城最具时代风采十大男教师"之一。2005年获全国中小学"个性杯"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第一名。2007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课堂实录集《言说抵抗沉默》。"中国教师成长网"(http://teacher.cersp.com)以及"教育叙事研究"博客(http://xushi.cersp.com)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17.
《教师博览》2008,(4):F0002-F0002
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所有功课的核心,它是起点,也是终点。语文课在本质上是提供思维方式的,是要解决一个人对宇宙人生根本看法的,它不光融汇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而且也为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提供了最初的动力和永久的滋养。我之所以认为郭初阳的语文课摆脱了传统的陈旧模式,  相似文献   

18.
背景从今年秋季开始,浙江省的55个县加入了新课程改革。究竟新课程新在何处?新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子?新课改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好处?从9月10日开始,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邀请了13位优秀教师,每天一课,进行了我国首次课堂教学的新闻直播,让大家一睹新课程的课堂。13位教师中,只有两位不是特级,其中之一便是杭州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郭初阳。2003年9月26日14点到15点30分,浙江教育电视台实况转播了郭老师的《烈日暴雨下的祥子》,授课年级为初一。  相似文献   

19.
郭初阳老师的《项链》一课,一直充满争议.这堂课本身具有巨大的价值,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项链》的课堂实录分版块进行赏析,并对课堂中呈现出的问题进行反思.着重对课堂中预设性过强,问题设置过多等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为以后的语文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吴祚来 《语文新圃》2009,(12):22-23
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我得感谢浙江的郭初阳等三位教师,他们对小学教材内容的质疑,使我们都有机会重新审视孩子们每天阅读背诵的教材读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