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聚焦◆ 作文教学精彩纷呈,但遗憾也多.从作文指导的时间轴上考察,重两端、轻过程的做法非常普遍:煞费苦心地想好一个训练的题目,苦口婆心地进行审题指导,此谓之“前端”.然后布置写作,至于写作过程学生的思维状态,一概不知,一律不管——还振振有词说“思维黑箱”本来就是打不开的.学生交上作文,教师审阅后,再来一节讲评课.讲评课也不是再修改的环节,而是终端评论,此可谓之“后端”.一次写作教学就此结束.  相似文献   
2.
情境教学的关键是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的创设可分三个阶段:刺激,表象信号的输入;想象,表象信号的接收、加工和整合;进入情境,思维、情感诸因素对表象进行组合。这三个阶段先后相继、互为因果,以三维空间形式呈现。成功的教学情境有认知、审美、培养思维能力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品味语言,积累文言词汇与成语。2.理解所陈之情,欣赏陈情艺术。【教学方法】诵读法、涵泳法、讨论法。【教学思路】一、从苏轼的评论导入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特点及内容1.听录音时轻声跟读,标注字音。2.听后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本以情见长的特点。3.在诵读的基础上,了解文本的大概内容:李密通过这则奏章想达到“孝顺祖母,暂不出仕”的目的。三、研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品味与熟读成诵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仿写,这是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一是学生能不能写出真正的文言文?有人认为学生是不会写文言文的,多数是古白话而已,其实确是如此。二是古白话的写作对现代汉语的学习运用会不会造成负面影响?有人认为弄不好文言  相似文献   
5.
正一、背景时维葭月,序属仲冬,两岸"阅读素养学习与测量"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台湾举行。台湾桃园县阳明国中蔡淑梓老师和上海师范大学李海林教授执教台湾作家洪醒夫的《纸船印象》,台湾苗栗县乌眉国中的刘怡辰老师和浙江宁波北仑外国语学校的刘飞耀老师执教台湾作家刘克襄的《大树之歌》,台北教育大学孙剑秋教授、台湾桃园慈文国中吴韵宇老师、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浙江宁波教育局教研室褚树荣老师分别对两岸的  相似文献   
6.
一、缘起 2012年4月26日,"散文名家大讲堂"活动在浙江省宁波七中举行,宁波江东区教研员刘飞耀老师邀请郭初阳老师给初一的学生上一节自选文本的散文课,郭老师选择了法国作家于勒·列那尔的《天鹅》和《蟋蟀》.  相似文献   
7.
课堂提问于课堂教学功莫大焉,对于多数老师来说,提问设计,是备课的主要工作;课堂提问,是推动课堂深入的主要动力。就课堂进展的作用而言,我以为可以分为主干性提问和辅助性提问两类,主干性提问是教案设计的重头戏,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都是由主干性提问撑起的。辅助性提问是主干性提问的分解、细化和补充,辅助性提问虽然也可以在设计教案时考虑到,但更多的应该是在教学现场生成的。主干性问题应该有一定的综合难度和内容蕴含,一般来  相似文献   
8.
活动缘起: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语文教学不断寻求变革,遂成今日之局面.这是符合规律的进化,还是人为强加的结果?同文同种,海峡对岸的语文教学却走过不同的六十年之路.从对方的眼中审视自己,能否作为彼此的参照、提供多元的选择、明确将来的方向?为此,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和台湾中华文化教育学会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磋商,2014年12月联合举办“经典阅读”同课异构活动.此文就是《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一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教学及评析实录之一.  相似文献   
9.
首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于2005年7月15日至17日在宁波市万里国际中学隆重举行。笔者有幸忝列评委之席,两天下来,颇有感触。下面结合十三堂公开课谈一点粗浅的观感。  相似文献   
10.
褚树荣:各位,今天的话题围绕着一个有点"古老"的问题展开,就是"语文教学如何挖掘人文教育的因素"。这里我没有用"渗透"一词,而是用"挖掘"。我以为人文教育的因素是先天地存在于语文课程中,学生也有先天地接受人文教育的可能性。所以,人文教育其实是"挖掘"和"唤醒"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由外而内的"渗透"过程。下面想先跟张悦老师探讨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