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据福州晚报载,中央电视台与<咬文嚼字>编辑部关于"阿房宫"之读音引发争议,笔者经研究探索认为,"阿房宫"应读为"ě páng g ōng".  相似文献   

2.
"biáng"字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biáng biang面中biáng字有多种写法,与之有关的民间歌谣(字谜)、造字理据也有多种,对其文化解读很有必要.同时,biáng字是关中等地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俗字,建议字典辞书收录.  相似文献   

3.
biáng biang面中biáng字有多种写法,与之有关的民间歌谣(字谜)、造字理据也有多种,对其文化解读很有必要。同时,báng字是关中等地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俗字,建议字典辞书收录。  相似文献   

4.
“长”有两个读音:一个是cháng,一个是zhǎng。鲁迅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了忘却的记念》、《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中,多次提到自己的乳母“长妈妈”。课文下的注释是这样写的:“长cháng妈妈,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她经常给鲁迅讲故事,后文中的阿长也是指她。”课文的编者对“长”的注音有待商榷。查字典可知:读“长cháng”时,有四个意项。第一是指长度;第二是指跟短相反;第三是指长处,优  相似文献   

5.
古音破读新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古文的时候,不按今日普通语音读,而要读流传下来的古音,叫做古音破读,意思是古音破今音而呼读。例如“阿房宫”,“房”破读为 páng,音“旁”。《辞海》确认了这种读法。于是读对了的自以为学问到家,读错了的颇感脸红。这种破读是有音韵学根  相似文献   

6.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多么宏伟、壮阔的阿房宫,然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于2003年的联合考古,百万根探杆将这千百年传说打破,考古证明唐诗人杜牧所说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阿房宫,本属子虚乌有!这一惊世骇俗的论断,让多少人感到无所适从。但事隔一年,2004年11月,距阿房宫前殿遗址之西1150米处,又发掘出一处大宫殿建筑遗址,并有火烧痕迹。它属不属于阿房宫,或者阿房宫属不属于它?考古队队长李毓芳是否还坚持阿房宫是个“半拉子工程”,未经“一炬”?日前,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刘…  相似文献   

7.
关于阿房宫命名的缘由,现存的说法有三: 一、依地命名。根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渭之阿房宫。”依地命名说者认为这段话的意思是,阿房宫动工时还没有命名,准备建成了以后再择一个美好的名字来命名它。于是“时人”因其前殿所在地——阿房而随口称之为阿房宫。同时还举了两个材料作为佐证:①《长安志》云:“秦阿房宫一名阿城,  相似文献   

8.
“阿房宫”是秦代的著名宫殿。其“阿房”二字,《康熙字典》、《集韵》、《韵会》和《正韵》,分别切以“于何”、“蒲光”;《辞海》(修订本)“阿房宫”条因之,注音“ēpáng”是也。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阿房宫赋》的题注未标音读,“教参”之属又纷纭杂出,教学难免失误。“阿房”命义何在?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谓“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按,此说不妥。《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段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之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李毓芳研究员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我们勘探和试掘了一年多,至今没有发现红烧土,表明项羽当年放火焚烧阿房宫至今缺乏考古学依据!”令专家们疑惑的是,《史记》记载阿房宫的前殿规模是“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阿房宫赋》中也描绘阿房宫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而在这次的前殿勘探试掘中,虽然已发现了大量的板瓦和简瓦,却没有一件瓦当,甚至没有瓦当的残片。专家认为,阿房宫的前殿建筑不可能不用建筑关键材料瓦当。李毓芳表示,阿房宫毁于谁手…  相似文献   

10.
年轻的时候,我曾在周朝担任守藏(zàng)室的史官——这个职位差不多相当于图书馆管理员。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这样可以利用工作之便看书。  相似文献   

11.
《阿宫》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军旅作家党益民创作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集中叙述了秦末以降阿宫艺人的悲剧人生,揭示了艺人生命悲剧产生的根源,即情欲与伦理的激烈冲突,在叙事过程中融入了以方言和风俗为主要形态的渭北地域文化元素,凸显了人性的光芒和浓重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2.
新见绿野堂《歧路灯》抄本20卷,105回,除卷首有一段交代作者李海观生平、堂号、诗作的文字外,与上图抄本相比还有明显的增删,尤以第八回、第九回和第十回中较为突出。在语言上绿野堂抄本更多地使用书面词语,富于文采。绿野堂抄本应和安定筱斋抄本、洛阳民国石印本等一样,同属于国图抄本系统。  相似文献   

13.
"固然"常和"但是"连用,它的使用有特殊的语义背景,"固然"所在的小句承认对方刚刚提出的事实或很多人公认的看法,"但是"所在的小句表达反转的语义,是说话人表达的重心。"固然……但是"句有4种主要格式:A固然C,但是(A)也D(C和D有相反的关系);A固然C1,但是B也C2。(C1、C2有类同的关系);A固然C1,但是(如果/只要)……,A就不C2了。(C1、C2有类同的关系);A固然C1,但是更C2的是……(C1、C2有类同的关系)。"固然"的使用受到语体、篇章和预设的影响,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营造论辩会话语境进行"固然"主要格式的操练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话轻声有其特定的范围,这在普通话权威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以及高校各《现代汉语》教材中都有基本一致的观点,这些观点也与普通话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相一致。然而作为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却在轻声处理方面与上述工具书和教材有较大不同,尤其是违背了普通话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造成了表达混乱,影响了测试信度,背离了测试初衷。本文主要指出并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研创式翻译教学将西方写作教学的过程教学法的理念和研究创作的行为过程扩展到翻译教学,它增加了翻译课的人本主义成分,丰富了翻译课的内容,促进学生对翻译基础知识更有效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使翻译课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同时,读、写、译、听、说等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学生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素质培养的有机融合,实现了教学大纲关于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活中民间文化的重要性已受到了较大忽视,民间文学也因此面临着消逝的危机,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对我国民族遗产和社会研究都有着重要作用。以"旁■"为主人翁的民间故事最早出现于《酉阳杂俎》上,与其相似的"旁■"类的民间故事是我国民间文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类型,《两姐妹》是土家族的一个民间故事,它的故事类型与《酉阳杂俎》上的"旁■"故事极为相似。以《两姐妹》这个典型故事为例可更加具体地叙述"旁■"类故事所阐释的文化内容,进一步强调研究"旁■"类故事对民间文学继承与发展的总体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宫体诗又被称为南朝艳歌,它在南朝的文坛上可谓是姹紫嫣红。宫体诗作家们创作了众多作品,其中不乏表现纯情、真情之作。宫体诗在南朝之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在人们的继承中不断进行着新变,这一点在初唐表现得最为突出。由于时代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宫体诗从描写的内容、表现的手法,以及作者群都发生了改变。新变后的诗体既符合当时人的审美,也符合大唐一统的气象,为迎接盛唐诗歌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宫体诗也彻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新变中求得了重生。  相似文献   

18.
在《三国演义》众多文臣武将和如云强手中,庞统可谓独具特色的一位。庞统在作品中存在时间不长,所占篇幅不多,生卒短暂,然而却以其曲折的生平、独特的个性、奇绝的才智、辉煌的人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意趣。庞统是个杰出的奇才、刚直的狂士、豁达的谏臣。  相似文献   

19.
庞德公之隐为道家之隐,诸葛亮隆中之隐为儒家之隐,二人的哲学思想、人生观、价值观迥异。庞德公不是也不可能是诸葛亮心目中的典范和言行的楷模。诸葛亮“每至公家,独拜床下”之“独拜”也不是“崇拜”,而是礼仪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