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倒立是体操运动的一种基本动作,在一般的体育教学中很少有倒立的应用。笔者在体育课中尝试着把倒立做为一项放松活动和素质项目来练习,发现效果较好。   一、倒立的作用   1 调节心血管系统的机能   由于倒立姿势与人体正常姿势相反,内脏各器官均向头侧移动,并压挤隔肌,给呼吸带来困难;同时,血液循环发生变化,重力作用使头颈部动脉血液流量增多,而静脉血液回流产生受阻现象。经常倒立的人,由于心血管系统调节能力的改善,人体对这些物理因素的影响会产生适应反应。当血液凝集在头颈部时,相应部位的血管反射性地紧缩,因而…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活点",是指人体中手指、手腕、肘关节、肩关节、胸部、腹部、腰部、臀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脚背、脚尖等能够屈伸的部位。在倒立的教学与训练中,学生独立练习时遇到的最大技术难点有两个:一是倒立不稳,二是倒立不垂直。根据力学原理,要想在倒立中保持平衡状态,人体所受到  相似文献   

3.
如何能使初学者尽快掌握鱼跃顶球技术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借助其它辅助性练习方法,加以训练,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照鱼跃顶球技术动作要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鱼跃顶球技术动作逐一分解,并辅之以相应练习,逐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正确形成,达到教学目的。 具体做法: 1.在垫上做鱼跃前滚翻练习。 2.俯卧撑屈臂推起:手臂推起后,两手在面前击掌,连续做,主要练习鱼跃顶球的落地动作。 3.身体前倒屈臂成俯卧撑。 4.摆倒立,屈臂弧形落地,由胸、腹、大腿依次落地后成背弓姿势…  相似文献   

4.
<正>肩肘倒立对学生的力量、柔韧素质和空间感觉要求较高,在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内夹肘不够,导致支撑不稳;先撑腰后倒体,后倒困难、失去重心;后倒时没有蹬展动作,导致倒立不直,臀部难以与上、下肢成一条直线;臀部肌肉没有内收夹紧,导致臀部突出等问题。在教学中采取  相似文献   

5.
倒立行走 目标:发展上肢力量和倒立能力,提高协作性。 方法:甲、乙平行站立,丙的双手撑在地面上,后摆成倒立,甲乙分别抓住丙的两条腿,控制其身体,协助做倒立前行。完成规定距离后,再互换角色做。此练习适合于有倒立基础者。  相似文献   

6.
<正>一、双手胸前、落地反弹球移动传接球练习1.练习目的提高学生在快速移动中传接胸前球和落地反弹球的技术。2.练习方法两名学生持一球站在边长为15米×5米的矩形的A、B两点上。在练习开始后,用胸前传  相似文献   

7.
“双杠分腿坐慢起肩倒立”是体操教学中女生的双杠动作,在双杠教学中是动作技术较难掌握的一个动作。针对女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我采用了垫子辅助教学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一、翻臀、提腰(不会发力)重心提得不够高翻臀、提腰是完成该动作的关键,而女生的肌肉力量差不易找到发力点,我采用了垫子上保护学生以头手倒立的形式练习提腰、翻臀、提重心,这样不仅消除了学生在双杠上练习的畏惧心理,而且有利于保护者的保护。(图1)二、倒立不稳,出现前翻、砸杠、掉杠学生初步学习动作倒…  相似文献   

8.
<正> 体操运动中有大量的动作都要靠头朝下脚朝上的倒立姿势或经倒立姿势来完成的,因此,在体操课教学中,必须加强这项基础动作的教学。但在教学初就直接安排学生做倒立,学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恐惧心理,影响技术动作的学习,在生理上也会出现一些不适感。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斜反靠倒立”的方法。让学生逐渐适应倒立时的身体位置,逐步掌握倒立类动作和关联动作。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学体育教材中倒立滚翻的内容包括:头手倒立滚翻和手倒立滚翻两种。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这两种技巧动作,对提高学生的前庭分析器的稳定性,发展学生灵巧、协调素质,增强学生关节韧带和心血管功能有着显著作用,通过以上两个项目的教学过程,更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我保护的素质与能力。 一、联系与区别 1.相同点 基础练习中的联系: 两个技巧项目都是以前滚翻为练习基础,其基本技术环节中都包括:推撑、低头、含胸、团身几个基本环节,每一个技术环节之间都是紧密联系,少一不可,稍有不妥,就会影响整个动作过程的完整性和…  相似文献   

10.
手倒立是竞技体操的一个基本动作,在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现以地面上控倒立为例,就手倒立的常见错误、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简介如下:一、摆腿幅度过小,倒立不起来。这种错误主要是学生心理上害怕跌倒受伤,头抬过高而又挺腹摆腿所致。纠正方法:对这类学生应多鼓励,加强意志品质的  相似文献   

11.
运用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技能和技巧的形成过程中,除了练习者需具有相应的身体素质外,尚需通过必要的保护与帮助才能建立动作的正确概念并有效防止伤害事故。双杠练习主要是发展上肢的支撑能力,反过来说,支撑能力弱的学生在练习中就会出现较多困难而且易出现身体失控,他们是保护帮助的重点。一、保护帮助的站位双杠项目中有悬垂、挂臂和支撑三种类别的动作,一般站在杠侧进行保护,必要时可以采用两人在左右两侧同时给予保护帮助。例如:练习杠上分腿坐慢起肩倒立时,一侧的教师从杠的上方帮助提臀、并腿、稳定身体…  相似文献   

12.
一、脚趾损伤 (一)受伤原因:脚趾甲过长,加之运动鞋前部较瘦,大运动量练习,会感到脚趾疼痛,甚至挤坏脚趾甲,出现淤血;落地或加速起动技术不正确,脚趾承受力过大。  相似文献   

13.
拜读了《体育教学》2003年第2期《我教“双杠分腿坐慢起肩倒立”》一文,感到赵老师等采用垫子辅助教学,对学生学习掌握双杠分腿坐慢起肩倒立的动作有一定的帮助。但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双杠分腿坐慢起肩倒立的教学有不同的看法,愿与赵传成等老师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1、头手倒立和双杠分腿坐慢起肩倒立助力的作用点不同在垫子上练习头手倒立,倒立前两脚撑地是固定的,对翻臀、提腰确实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很容易掌握此动作。而双杠分腿坐慢起肩倒立,在倒立过程中,两腿离杠、伸直,悬于空中,腿和脚与杠面没有形成固定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校体育》2015,(Z1):65-66
<正>一、对"肩肘倒立"保护与帮助方法的思考肩肘倒立是中小学体操教学中常见的动作之一。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挺不起、伸不直的现象,需要教师或同伴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其完成动作。但是笔者发现,由于一些教师对动作技术与学情的把握不准确,对帮助方法的理解不透彻,没有充分发挥帮助的作用,影响了动作技术的掌握。1."肩肘倒立"保护与帮助方法的基本描述在肩肘倒立的学习中,教师或同伴对练习者起到的主要是帮助作用,使其完成动  相似文献   

15.
潘毅 《体育科技》2007,28(2):43-44
倒立训练是跳水训练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倒立垂直入水的技术的原理分析和对倒立训练在跳水基础训练中作用的讨论,初步提出跳水陆上辅助练习倒立训练的一些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肩肘倒立是中学体操技巧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该保护与帮助方法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保护与帮助者抓握练习者小腿的时机不易把握,很难和练习者形成有效的配合;2)初学者由于不会正确地举腿、展髋用力,所以很难体会到倒立时的本体与肌肉感觉,如果反复几次练习不能成功,练习者往往会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练习;3)教学过程中女同学一般不愿意接受男老师的保护与帮助,  相似文献   

17.
短网教室     
(四)吊高球1.防守性吊高球基本技术练习让儿童位于端线,用正拍或反拍先做凌空掂球的动作(可以边掂球边移动),决定将击球时,让球自然落地,用球拍击球下方,将球高击出并落到对面场地的深远处(图91)。技术要求:击球前采用大幅度的后摆动作;采用固定手腕和球拍半开放姿势在球下方击球;注视  相似文献   

18.
后空翻是双杠练习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动作,它可以做成后空翻倒立,后空翻两周下或其它更为复杂的高难动作。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我认为这个动作最主要的要领是要求脱手晚,“抓杠早”。不管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都往往会产生脱手过早的现象。在这里我们就这个问题做一下探讨。先分析一下做后空翻时的心理问题。从人的思维规律来看,运动员练习过程中重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肩肘倒立”属于人体运动中基本活动——倒立范畴。教学的重难点是:夹肘内收和伸髋立腰。现阶段教学中由于一些安全事故难以解决,导致一些教师对技巧教学谈虎色变,造成教学内容的残缺;加之反复、乏味的练习形式,容易使学生倦怠,导致学习质量不高。教学中,如果教师巧妙设计教法,运用循序渐进的趣味性练习,调动学生的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花样滑冰跳跃动作落冰过程中肌肉的工作特征及相关陆地模仿的训练效果。方法:以我国优秀双人滑男运动员张某为研究对象,利用 Mega ME6000肌电测试仪对其完成后外点冰两周跳、陆地两周跳、凳上跃起动作落地过程支撑腿落地后0.8 s内双侧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股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竖脊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集,通过MegaWin2.4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完成专项动作时积分面积较大的8块肌肉依次为右侧股二头肌、右侧股直肌、右侧腓肠肌外侧头、左侧股二头肌、右侧胫骨前肌、右侧臀大肌、左侧臀大肌和右侧竖脊肌,多数工作肌的积分肌电峰值出现在落冰后的0.4 s左右;完成专项动作各肌肉积分面积与凳上跃起动作具有较高相关性(r=0.578,P=0.019),与 陆地两周跳动作不相关;肌肉贡献度较大的肌肉中,专项动作与两种陆地模仿动作相比,支撑腿股二头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平均积分肌电 值明显偏高,积分肌电峰值出现时间不同。结论:完成后外点冰两周跳落冰动作的主要工作肌为支撑腿各肌群、同侧竖脊肌及摆动腿的股二头肌、臀大肌;凳上跃起和陆地两周跳两种陆地模仿练习的肌肉工作特征与专项动作有一定差异,可作为辅助训练手段,但不宜过多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