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昆虫中有许多名中有“龙”的种类。上次我们认识了鞘翅目和鳞翅目中部分名中有“龙”的昆虫,这次我们一起去看看半翅目、?目、蜚蠊目、蜻蜓目、膜翅目、直翅目、双翅目、螳螂目中还有哪些“龙”家昆虫。半翅目中的“龙”半翅目是昆虫纲中较大的一个目。半翅目昆虫大多体形扁平,口器为刺吸式。在同翅目未并入半翅目之前,半翅目昆虫只包括那些可以散发出臭味的蝽类昆虫,这些昆虫的前翅很有特点—前半部分是革质,后半部分是膜质,  相似文献   

2.
夏代以前己存在蚕的家养,从桑树害虫中选育出家蚕,创造了养蚕技术。商代设有“女蚕”,为典蚕之官。甲骨卜辞中以蚕神与上甲微同祭,对蚕事极为尊崇。当时有杯蚕(臭椿蚕)、棘蚕、栗蚕、蚊蚕四种,家蚕亦称螺蚕。野蚕和家蚕都是多化性,逐步演变而成二化性和一化性,并以三眠蚕为主。周代有“亲蚕”制度,天子和诸侯都有“公桑蚕室”,夏历二月浴种,三月初一开始养蚕,对浴种、出蚁、蚕眠、化蛹、结茧、化蛾等蚕的生长形态,已有一定认识。对养蚕工具曲(箔)、植(蚕架)、筐(蚕匾)、蓬(芦席)等都有记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主要养一化性蚕(春蚕),  相似文献   

3.
一、加强消毒,预防疾病。饲养夏秋蚕期的气候多变,养蚕期间隔较短,都具有蚕宝病害多,病情重的规律。要认真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方针,应在养蚕前抓得狠,中间消毒抓得勤,结束时消毒抓得紧。切实做到养一次蚕,消一次毒,蚕体蚕  相似文献   

4.
古代飞龙     
奇妙的大自然里,有一些善于滑翔飞行的动物,它们的飞行技能虽然比不上鸟儿、昆虫和蝙蝠,但是也十分有趣。在古代的神话和传说中,都谈到一种能翻云覆雨的龙,而且在一些壁画和建筑物上,也画着和雕塑着龙的形象。那么,究竟有没有龙呢?有,但不是人类主观臆造出来的“怪物”,而是生活在距今2.5亿年至7000万年以前中生代的一类远古爬行动物。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种类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占优势的是恐龙。大多数恐龙的身体巨大,所以冠以“恐”字。除了恐龙,那时还有能在水中生活的鱼龙和蛇颈龙,以及在空中滑翔的飞龙。  相似文献   

5.
靳远祥  陈玉银 《科技通报》2000,16(Z1):19-25
抗菌肽是指昆虫在外界病菌侵入的情况下,其免疫防卫系统产生的一类防御性肽类活性物质。鳞翅目昆虫抗菌肽不仅分子量小、热稳定好、水溶性好、抗菌谱广,而且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来源相当丰富,因此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从鳞翅目昆虫中分离了多种抗菌肽。近年来抗菌肽的研究尤其是分子生物学上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综述了一些鳞翅目昆虫抗菌肽的抗菌机理、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基因的改造、在动植物转基因以及在医药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南迦巴瓦峰地区昆虫及其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迦巴瓦峰地区20目206科1985种昆虫,分析了该区昆虫在各目中的分布情况,并以县为单位分析了该区昆虫的区系成分和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南峰地区昆虫资源丰富,这些昆虫的科主要集中在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占到总科数的56.31%;种主要集中于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超过了总种数的2/3.种数方面,在南峰4县的丰富顺序是:墨脱>波密>林芝>米林,区内还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墨脱缺翅虫.昆虫区系以东洋成分为主,东洋成分与古北成分并存,且特有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南峰地区与印度的共有种最多,说明两地的生境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与两地接壤相稳合;同时它与国内和国外其它地点的共有种百分比都偏低,这也说明南峰地区地形地貌、森林植被、小气候等都比较特殊.南峰地区4县鳞翅目昆虫的相似系数较低,这体现了不同林区典型的交错过渡带属性,也表明了生境越复杂,鳞翅目昆虫物种越丰富.该区特有成分主要分布于700~3200m地带.  相似文献   

7.
苗连贵 《知识窗》2011,(6):42-42
小时候爱养蚕,外面一见桑枝绽出绿芽,回家赶紧用棉花包蚕籽,贴在胸口孵,睡觉也不离身。刚孵出的蚕宝宝又黑又小,蚂蚁似的,所以又称“蚁蚕”。蚂蚁给人张牙舞爪的感觉,蚕则是温良的,只会趴在桑叶上默默地吃。蚕长大变白后,模样更可爱,荀子《蚕赋》说:“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  相似文献   

8.
<正>虽然在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一个非自然界存在的动物,不过在真实的动物世界里,其实有很多名中有“龙”的动物。上一次我们了解了古爬行动物、现生爬行动物以及鱼类中那些名中有“龙”的动物,这一次让我们来看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还有哪些颇具代表性的“龙”家动物。  相似文献   

9.
寻找翼龙     
“妈妈,我想去寻找翼龙。”走了一会儿,小禄丰龙突然对身边的母禄丰龙低声说。“哦,这可是件大事,得和头领商议。”母禄丰龙建议。“我想自己去。”小禄丰龙解释。“你找死啊!”母禄丰龙呵斥道,“没见过卢沟龙么,你要独自走,一定会被它们的满口利牙撕得粉碎。”“不会吧,卢沟龙可比我们小多了。”小禄丰龙不以为然,“我看它们一般都是吃昆虫和一些小动物。”“可要是你遇上了一群卢沟龙,它们一定不会放过你!”母禄丰龙语气严肃。“不会那么惨吧!”小禄丰龙不死心。“你可能一天两天碰不上,你敢保证一直都碰不上吗?”母禄丰龙耐心给小禄丰龙…  相似文献   

10.
易水寒 《知识窗》2010,(11):37-37
世间万物皆有天敌。书籍的天敌除了秦始皇等不喜欢书的人以外,还有一种动物,叫做衣鱼。百度百科上讲:“衣鱼,是衣鱼科昆虫的通称,一类较原始的无翅小型昆虫,全世界约有100多种。衣鱼的个体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属于表变态(昆虫不完全变态的一个类型)。俗称蠹(du)、蠹鱼、白鱼、壁鱼、书虫。”有人被骂作书虫,就是被指认为这样一种昆虫。  相似文献   

11.
问题的提出《未来与的发展》(1984年第3期)曾刊出“可供开发的几项蛋白资源”一文中有“昆虫食品”一节,并明确指出:“昆虫蛋白质的开发和利用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根源出路……。西德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发生粮荒,他们先从鳞翅目的幼虫,如家蚕、大螟、玉米螟等经过化学处理,调味整形而生产了罐头食品。藉此来解决粮荒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科文摘     
春节起源于商朝春节的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我国古代先民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这就是“腊祭”。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年的“年”字,就是年景好、五谷丰登的意思。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农历收成好叫做“年成好”,  相似文献   

13.
正千年相传的"野人"之谜,还有"九头鸟""蛤蟆龙""驴头狼""棺材兽""鸡冠龙"等各种稀奇古怪的神奇动物传说,使神农架成为访幽猎奇者的天堂。即便抛开那些奇异的传说,神农架现实生活的动物物种业已足够丰富多彩。这里是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的一个过渡和交汇地带,至今已查明的脊椎动物就有鱼类47种、两栖动物33种、爬行动物44种、鸟类389种、哺乳动物76种,已发现的昆虫多达4365种,其中有205个本地特有种和1793个中国特有种。  相似文献   

14.
“以虫治虫”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王心喜对生物界的互相制约的现象.中国人早有深入的观察和认识。有关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宛》的“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螟蛉泛指鳞翅目多种昆虫的幼虫,蜾赢泛指胡蜂科、泥蜂科、蜾蠃科的昆虫。《礼记·郊特性》的“入...  相似文献   

15.
陈博君 《百科知识》2022,(20):34-40
<正>提起龙蒿,相信很多人都对它比较陌生。确实,与青蒿、艾蒿和茵陈蒿等同属植物相比,龙蒿的知名度似乎并不是那么高。在我国不少地方,龙蒿常被误称为“青蒿”或“茵陈草”,有时甚至干脆被视为没有具体名字的野蒿。事实上,龙蒿不仅是蒿属植物中一个重要的专门种类,而且是蒿属中唯一被人们当作香味调料的植物。在欧洲,尤其是法国,龙蒿是一种非常有名的调味品,与洋芫荽、虾夷葱和细叶芹一道成为法式料理的“四大香草”,被誉为法餐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丝绸之路”发祥地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蚕业发展史。在近5千年的悠悠岁月中,植桑养蚕,吐丝结茧,然后缫丝纺织,生产各色各样绚丽多彩的绫、罗、绸、缎,美化人们的生活,推动世界的文明,一直是传统蚕业的必然途径。最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使传统蚕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加深了人们对蚕丝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养蚕不用桑叶据《世界科技译报》8月12日报道,不哈桑叶的蚕亦能吐丝?这看似天方夜谭,但在以生产丝绸织物而闻名的日本石川县白峰村已成为现实。当地的纺织业者与京都工艺纤维大学名誉教授松原藤好等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最近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能取代桑叶的蚕饲料,给以桑叶为食的蚕换了回胃口。这种添加了维生素溶剂的人造无菌饲料,是以豆腐为主要原料的,因此成本低廉。经过实验发现2万条蚕从孵化到变成革,在4周的时间内仅需食用约80公厅这种饲料,可产生30公斤的茧。过去每天需给蚕喂食3次桑叶,而现在4个星期内只需喂食3次,大大节…  相似文献   

18.
杨红珍 《百科知识》2021,(34):42-49
我们常常看见蝴蝶在花间飞舞,舞姿优美灵动,时而在花上停歇,时而在空中追逐,美不胜收.《红楼梦》中有宝钗扑蝶.抓一只蝴蝶在手,会发现手上沾满了粉末,这是蝴蝶翅上的鳞片,鳞翅目由此得名.不过,蝴蝶只是鳞翅目昆虫中很少的一部分,约占鳞翅目昆虫种类的10%,另外90%的种类都是蛾类.鳞翅目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目,全世界已知约20万种.我们之所以能看见那么多蝴蝶,而蛾类却很少见,是因为蝴蝶是白天活动夜间休息,而蛾类是夜间活动白天休息.从化石考证,蛾类比蝴蝶出现的时间要早.  相似文献   

19.
荷兰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些昆虫可以相互之间“打电话”进行交流,它们的电话就是植物。当地下的昆虫寄宿在一棵植物下时,它便会开始蚕食植物的根。为了警告食叶性昆虫“此处已被占领”,地下的昆虫会通过植物叶片发出一种化学警报信号,这样一来,食叶性昆虫就会得知这棵植物已被占据。  相似文献   

20.
三种蚕絲养蚕繅絲是我国发明的,我国蚕絲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我国的蚕絲主要有桑蚕絲、柞蚕絲和蓖麻蚕絲。桑蚕絲起源于黄河流域,到晋朝末年由于文化南移而随着傳到长江流域江苏、浙江等省。現在的主要产地有浙江、四川、江苏、广东、山东、新疆等省。柞蚕絲是我国有名的特产,产量占世界第一位。柞蚕是一种野蚕,因为它放养在柞树林中,以柞树叶为飼料而得名。柞蚕的放养以山东萊州为最早,元朝以后柞蚕事业便逐漸遍布全国十六省,現在的主要产区是辽宁,其次为山东、河南。我国柞林資源丰富,放养柞蚕也不誤农时,是大可发展的养蚕业。蓖麻蚕是解放后由国外引种驯化培育的一种蚕,它以蓖麻叶、木薯叶、臭椿叶为飼料,近几年已在广东、广西利用木薯叶飼养,并大量推广,成为一項新兴的蚕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