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吉辰 《现代语文》2004,(10):44-44
一、《采薇》———小说———鲁迅小说名出自《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这是一首关于戍边将士的诗,描写了战士远别家乡饥渴劳苦的情景。鲁迅的小说取材于商朝末年伯夷、叔齐兄弟的故事,借此批判了他们逃避现实和软弱无能的行为。二、《七月流  相似文献   

2.
<正>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相似文献   

3.
1992年2月14日,在西方情人节的这个美好日子,一个小女孩降生在湖北宜昌周家,父亲周云逸是一位喜欢艺术的摄影师,因为酷爱《诗经》,就用诗经中的名篇《采薇》作为女儿的名字,"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两岁时,周采薇就被诊断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缺损。心型修补手术后,她气管受损,不断增生的肉芽让气管中只留下发丝般细小的空隙,无  相似文献   

4.
<正>《采薇》一诗在解读过程中,有三处疑点,现献疑如下:一、前三章诗中对于"时间"的解读前三章诗采用"重章复沓"的艺术手法,层层推进,不断渲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第一是表现了士卒戍边生活的艰苦,粮草不续,以野生薇菜充饥;第二是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第三是渲染了戍边士卒思归而不得的痛苦与焦虑之情;第四是使诗作在音韵上具有音乐美,朗朗上口,易于吟唱。  相似文献   

5.
采绿与相思 在《诗经》中描写人采取某种绿色的植物,成为表达相思之情的固定套式。不管是采卷耳、采薇菜,还是采葑莱、采蓝草,都是相思的前奏曲,暗示出一种强烈、深沉而缠绵的思念之情。试看下列例证: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周南·卷耳》)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慑惙。……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召南·草虫》) 爰采唐矣,洙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鄘风·桑中》)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 彼汾一曲,言采其(艹卖);彼其之子,美如玉。…… (《魏风·汾沮洳》)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小雅·采绿》)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小雅·采薇》)  相似文献   

6.
近读1993年7期《语文知识》刊黄德灿《子曰·诗曰·书曰》一文有云:“在读古文时,‘子曰……’句明确告诉我们:‘子’的本义是‘老师’,约定俗成,特指孔子。”笔者认为此说有误。因为:一、“子”的本义并非指“老师”“子”是一个象形字,《说文》释为:“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并引李阳冰语:“子在襁褓中,足併也。”《说文》所收“子”的  相似文献   

7.
释“楬”     
本文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说文》“”篆所释之本义;(2)、《说文》“”篆所引之本义例证;(3)、当代一些汉语字典辞书关于“”篆研究成果的引证训释方法。(一)、二徐本《说文·木部》均训释曰:“,桀也。从木,曷声。《春秋传》曰:‘而书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改正为:“,也”,并注曰:“赵钞本及近刻《五音韵谱》作‘’。宋本、叶本《类篇》、《集韵》、宋刊《五音韵谱》皆作‘’。……今按:作‘桀’不可通。……‘’见《周礼注》:‘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广韵》曰:‘,有所表识也。’,汉人语,许…  相似文献   

8.
《〈论语〉六则》中“有朋自远方来”的“朋”字,《教师教学用书》释为:“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笔者对此释义稍有歧见,作粗浅证释如下。“朋”指是“同门”。《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郑玄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曰联朋...  相似文献   

9.
《采薇》以薇起兴,进远戍士卒思归之意。历来释者,皆以为诗中所言的薇之作、薇之柔、薇之刚三个不同的生长阶段,乃记时也,喻离家之久远。如朱熹《诗集传》说:“以其出戍之时采薇以食,而念归期之远也。”然对何以用薇来记时,却无深解。 《诗经》中言及薇的,尚还有两首。《召南·草虫》:“涉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缀  相似文献   

10.
风雪夜归人     
韩雨 《同学少年》2010,(3):34-35
风萧萧兮易水寒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你在唱什么?”年轻人好奇地停止了挖野菜,偏着头看向一边的老者。咿咿呀呀的苍老声音,配上似乎正从远古飘来的奇妙歌词,成了少年为之沉醉的旋律。  相似文献   

11.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读楚辞时,篇末常会出现“乱曰”一词,看注解.是“终篇的结语、乐歌的卒章”之意。显然,这里的“乱”不是常见的“混乱、烦乱”之意,那么,它又该作何解释呢? 我们说,此处的“乱”是“治”的意思。即一篇或一章终结时。稍作整理。这样,注解就不难理解了。“乱”作“治”的例证在古文中不难找到。如“兹予有乱政”(《尚书·盘庚》)孔安国传:乱,治也。此我有治政之臣。又如:“乱而敝,托而毅也”(《尚书·皋陶谟》)马融注:乱,理也,亦治也。《尔雅》、《说文》、《广雅》都有这样的例子。这些解释都是从“乱”的本义出发,是  相似文献   

12.
说“闲居”     
《辞源》释“闲居”曰:“避人独居曰闲居。”《列子·黄帝》:“于是放万机,舍官寝,去直侍,彻钟悬,减厨膳,退而闲居大庭之馆。”此“闲居”即指避人独居。但释义仅此,似有不足。考《说文解字段注》,  相似文献   

13.
品《采薇》之兴味《诗·小雅·采薇》一诗的艺术表现,最值得重视的是,前三章和末章的每章开头都以自然景物入诗,托物起兴。许学夷云:“文采备美,一皆本乎天成……托物引类,则葩藻自生,非用意为之也。”[1]“本乎天成”,首推“托物引类”的兴句。兹就其意味,试作逐一品赏。  相似文献   

14.
《诗经·豳·东山》一诗共四章:第一章言自己在回家的路上行路之苦;第二章极言途中思家之苦;第三章言其久征在外,乍归之神理;第四章言未婚者归家完婚之喜,已婚者团聚之乐.全诗言周公率师东征,三年而归,军士在途中的劳苦和思家之情.每章皆以“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雷雨其濛”而反复咏叹。“霝雨”,各本作“零雨”,唯《说文·  相似文献   

15.
<正>说起“《诗经》六义”,我们就会想到“风雅颂赋比兴”。这个观念较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大师》中:“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汉代《毛诗序》的作者,提出了“诗之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又总结归纳,在《毛诗正义》中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相似文献   

16.
《长歌行》诗第一首首句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于"朝露待日晞"注者释云:"(葵)受到朝露滋润,白天阳光照耀。晞,晒,照耀。"晞:《说文》释云:"乾也。玄莫书引作‘日乾曰晞’"。《小雅》‘湛湛露露斯,匪阳不晞。’《传》曰:"阳,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有句:“苛政猛于虎”。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注:“苛政猛于虎也,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按:政,通“征”。此指赋税。这句出自《礼记·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关于“苛政”之“政”,清训诂学家王引之已早对此作了明确的解释,并成为不易之论。今抄录其中一部分于后,以作证明。王引之《经义述闻·礼记上》“无苛政”条说:“政,读曰征。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必修)中的《荷蓧丈人”(选自《论语·微子篇》)第一段的原文如下: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拱而立。止子路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九上、人教版九上选《史记·陈涉世家》其文中: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课本、教参均释“为国而死”或“为国事而死”。郭锡良、唐作藩等主编《古代汉语》所选《陈涉起义》中“死国”也注释成“为国而死”。为哪一国而死,注释不明确。此“国”当指楚国。“死国”指为楚国而死。首先,下文有据为证: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⑵“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⑶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  相似文献   

20.
《九歌》中的“山鬼”究竟是什么样的神祗,说法不一。旧注认为是鬼怪。洪新祖在《楚辞补注》中说:“《庄子》曰山有夔,《准南子》曰山出 阳,楚人所祀岂此类乎?”夔是古代传说的怪物,“木石之怪曰夔、魍魉”。(《国语·鲁语下》) 阳(亦作枭阳)即狒狒,“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尔雅·释兽》)朱熹在《楚辞集注》中也引用《国语》的话认为是木石之怪。林云铭《楚辞灯》曰:“按山鬼即《庄子》所云山有夔之类,如俗所谓山魈是也。”山魈或以为鬼怪,或以为猴。王夫之《楚辞通释》也将其视为猿类,曰:“旧说多以为夔、枭之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