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人与自然环境的美学建构,首先是“诗意地栖居”做到“大道一如”,既而在“大道一如”的守护下做到“和谐共存”,这是实现人类“诗意栖居”的本源,只有这种“和谐共存”,人类才可能在“充满劳绩”的情况下拥有真正、自然、自在、自由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2.
《中国苗族诗学》作为民族课程教材已试用三年,它具有较强的历史感,民族韵味和审美意趣,并对学生学习民族民间文学具有指导性,这本教材对开发民族文化艺术来为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素质,培养董得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的人才,都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九歌》研究,走田野考察之路,通过沅湘民俗对《九歌》进行了全面的重新探讨,出现了不少观点新颖的成果,为《九歌》研究拓宽了道路。但仅仅满足于此是不够的,因为《九歌》的内容直接取材于楚地民间祀神的巫歌,但又有别于楚地民问祀神的巫歌。《九歌》是一幅2000年前以如椽巨笔绘成  相似文献   
4.
苗族蜡画实际上形意美按照不同原则组合起来的,其组合的方法与汉字构造相近,有象形、会意、假借、转注等。这四种方法遵循着两大艺术法则:(一)具象——抽象——再具象——再抽象的原则;(二)自然美——理想与自我观照——理想美——再自然美——再理想与自然观照——再理想美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对西江的旅游资源优势进行了介绍。从量身打连“个性化”旅游的方案的角度对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西江民族特色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几点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从哪儿来,死后回到哪儿去?这是长期困绕着哲学界的一个问题。苗族居住在深山大箐,用自己的丧葬文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7.
强悍狞厉、亦真亦幻与荣名为宝是苗族斗牛的生命关学特征。苗族认为斗牛的胜利并非只是个人的胜利,而是村寨的胜利,氏族的胜利,即使是斗败了,牛王被杀来吃了“龙肉”,也还要寻求新的牛王参加下一个赛季的争斗。因此,即便是屡败也要屡战,表现了苗族不屈不挠、永不言弃的民族品格。  相似文献   
8.
梁聚五的一生都致力于提高苗夷民族的政治地位,在民国国家体制建设中,他多方奔走呼号,认为苗夷民族应成为一个具有合法身份地位的民族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理想才变成现实,为此他的民族观发生了重大转变。苗族进入社会主义国家体制后,他明确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特殊性,恳请中央政府予以照顾。虽说这带有社会学、统筹学的观点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事实证明这是真理,体现了一个民族知识分子为建设民族国家长治久安的远见卓识与深思熟虑。  相似文献   
9.
我在《东皇太一的原型是苗族椎牛祭祖的主题歌》和《东皇太一双重神格考》中对东皇太一的主祀神及其神格进行了论述,认为东皇太一与苗族先神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认为东皇太一的主祀神是苗族祖先神,实际上东皇太一的主祀神是“苗族社神”,他包括苗族祖先神、图腾崇拜神及自然神祗等,那么苗族社神是怎样演变成楚国保护神的呢?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东皇太一是楚国社神 《东皇太一》是《九歌》的首篇,是楚巫举行祀神活动的恭请主神东皇太一降坛的请神词。他是一位怎样的神祗?很难作更多的比较研究。有幸的是,长沙马王堆西汉第三号墓出土了一幅《社神图》,可以作为理解东皇太一的重要材料。此图正中上方画的主神,头右方有一行残缺不齐的文字,虽已残缺,但其中的“大一”二字,清晰可辩,只是“大一”上方有无“东皇”二字,无法看清。“大一”即“太一”,古字相通。东皇太一,就像我们称“皇帝圣上”、 “总统阁下”一样,是对“东皇”的尊称,这便是“东皇太一”得名的由来,因此,此神应即“东皇太一”。此神左胁还注有一个“社”字,说明“太一”亦即“社神”。马王堆汉墓是西汉早期的墓,西汉初立,还来不及创造典型的汉文化。这幅帛画是沅湘间先  相似文献   
10.
苗族本土生态知识与森林生态的恢复与更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苗族巫文化系统中的本土生态智慧之花开得特别繁盛;习惯法对维护森林生态和社区安宁都能起到积极作用。苗族还有一类带技术性的本土知识对于石漠化救治和森林生态的恢复与更新也会起到积极作用,但尚未得到推广,原因是这些本土知识与社会潮流提倡的普同性知识不一样。本文认为应加强对苗族本土知识的发掘利用,实现本土知识与普同性知识的并存与互补,只有这样才能够实施石漠化灾变的救治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