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一定数量的古代游记的名篇佳作.在教这类课文时,教师往往指导学生循游踪或空间位置的转换(即“移步换景” )作分析,认为游踪的推进和空间位置的更迭是古代游记的传统笔法,而且现代游记也承袭了这种笔法并有所发展.这当然是有道理的.然而,我们的认识不能仅限于此,否则,有失于以偏概全之误。古代游记,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的产生均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社会思潮相联系.由于各个历史阶段情况不同,游记的笔法也各具特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学宝库中,山水游记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立于伟岸的文学之林。南北朝郦道元。注重山川景物特征逼真的描写,以隽永传神的特点一开游记文学之先河。其《水经注》堪称山水游记文学之首。唐宋时代继承了这一优秀而且又有所创新,形成了山水游记文学的新的艺术高峰。这一时期的山水游记已不同于初期那种祖国山河纯客观的描写,而是显示了情景交融,文情并藏的写作特色,特别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柳宗元、欧阳修、苏  相似文献   

3.
“游记”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游记包括一切“游”而“记”的著作,如行役记、科学考察记、政治考察记、宗教考察记、风俗记、山水名胜记等,传统目录学中入史部·地理类,并不视为文学。狭义的游记则专指文学游记,它是散文的一种,记述旅途见闻,描写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纯粹的文学游记收入作者的文集中,如晚明游记小品即属文学游记的典范。“域外游记”是指作者游历海外时所写的日记、笔记,也称海外游记、出洋游记、出国载记。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山水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山水文学的优良传统 ,将自然山水情感化 ,人格化 ,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 ,首创了山水文学中具有形象性、抒情性的议论方式 ,创造了一种精炼、优美、自然流畅、富有表现力、具有独特风格的散文语言 ,大大提高和丰富了山水文学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5.
山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文学包括山水诗和山水散文两大系统,而山水游记则是山水散文的一大主干。山水游记作为一种文体,有它从孕育到成熟的发展历程,而成熟后的山水游记,在不同的时代又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6.
刘勰通变论针对的是现实文坛的绮靡之风,具体指向文学创作中"文辞气力"的通变,涉及个体创作、时代文学与历代文学。个体文章"文辞气力"的通变,依赖时代文学的新声、历代文学的法则,而时代文学的开创、历代文学的延续又依靠个体创作的通变,三者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刘勰的文学通变观包含整体的文学发展与具体的个人创作,不是关于文学的"复古"或者"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欣赏山水游记散文,视角应该是多元立体的。从作者的景物描写到景物寄蕴的丰富情感,再到出世入世的哲理揭示,都是我们要欣赏的界面。中国文学史上,历代散文浩瀚纷繁,数量庞大,佳作卷卷,特别是山水游记作品,被世代文人奉为至宝,世代相传。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多个单元编入了这些精品。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王安石的《游褒禅  相似文献   

8.
袁圆 《学语文》2005,(5):35-35
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素有游记鼻祖之称。他的山水游记,特别是他在谪居永州十年中写下的山水游记,尤为后人所称道。这些作品。既是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写照。它们生动地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自然美与“天人合一”哲学相融合的山水散文意境的新局面,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游记文学不外时、地、景、情四要。写时地以别景境,描景以悦目赏心,观览有感,缘情而发。不过,同时,同地,同景,在不同的游人眼里,情景又大不相同,这正如饥人得食,愁女赏花,学士咏梅,农夫赞雪一样,各人的心境不同,作品的情致常常大异其趣。游记是文艺性很强的记叙文,所记取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事物,不容虚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游记要求真实性。有成就的作家,往往将生活中的真实,提炼、加工变成艺术真实,赋予作品以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方苞和姚鼐都是桐城派的重要作家,在他们的文集中都有一部分游记。方苞的游记重在对义理的揭示,而姚鼐的游记则融合了考据。究其因,主要与二人所处时代的学术风气有关。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术氛围,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文学观,从而使他们的游记也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1.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所写《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王叔文事件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他寄情山水,形诸笔墨,写了不少游记。历代文学评论家对柳宗元的游记评价很高,《永州八记》尤为著称。《永州八记》是八篇独立的文章,又是相互联贯的。犹如中国画的“通景画”,八幅屏条每幅自成章法为一  相似文献   

12.
山水游记属于记叙性散文。它不仅具有历史,地理的科学价值,又具有文学的价值。唐代柳宗元是写作山水游记的有名散文家。他的作品,能用精巧的言辞刻画出山水的种种情状和不同面貌,并能在山水的描绘中活动着作者的身影,倾注着作者的感情,从而把山水与人物的感情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思想的启迪。为此,后人都把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作为学习的典范。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来到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小学生随着父母或教师遨游山水者也越来越多。他们往往把自己游览名山大川的真切感受,写成短小精悍的文章,抒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感。由此看来,写作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赋体文学可谓源远流长。从先秦到近代,赋一直是作家们常用的文体之一。在历代正要的文学选本中,也几乎都收有大量的赋作。陈元龙的《历代赋汇》、鸿宝斋主人的《赋海大观》,更是将赋作分门别类,结为总集,使之成为斐然大观。伴随赋体文学的盛行,赋论应运而生。自汉及清,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游记文学的兴盛期。宋代记游诗文具有主理尚意,长于议论的特点;记游宋词,则具有市井气象,黍离之悲的特点。有宋一代,在旅游活动的舞台上唱主角的是颇有文艺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他们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在旅游活动中注重通过欣赏实在具体的景物去追求和领悟理趣。这些正是宋代游记文学特点形成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过富春江》和《国道飞车记》是两篇较为特殊的文学文本。它们呈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旅行者乘坐汽车展开旅行的体验,并记录了中西旅行者对不同文化的认识、比较与认同。同时,我们对这两篇具有跨文化文本特征的游记的解读,也可揭示中国现代游记文学与现代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珍贵的地理科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美的游记文学著作。遗憾的是,对于这一名著的文学艺术性,特别是写景艺术的研究探讨,至今却寥寥无几人。《游桂林日记》是《徐霞客游记》中较有代表性的一段。本文就这段文字的写景艺术,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 一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古来就常为文人墨客云游、描绘。徐霞客也深受吸引。他曾说:“余志在蜀之峨嵋、粤之桂林,以及太华恒岳诸山”。在几乎遍历上述名山后,他又叹道:“予所憾者,浑源之北岳,桂林之千峰未曾置足焉。”(《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1月版第1250页,王思任《徐氏三可传》。  相似文献   

17.
陆游的散文名篇《入蜀记》是宋代日记体游记的代表作,对日记体游记基本格局的定型起到了重要作用,开启了日记体游记的人文转向。《入蜀记》文史兼长,为历代读者所激赏。人们不仅称扬《入蜀记》自然的文风与严谨的考证,亦对陆游寄寓其间的恢复之志与爱国情怀深有体察。《入蜀记》为读者构建了一方历史的山水和想象的空间,使读者得以在不同的接受情境中与放翁同游和对话,留下诸多带有私人印记的阅读体会。《入蜀记》对后世纪游类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但成为明清诸多日记体游记的仿写典范,对纪行题材诗歌的写作与编排亦有启发。  相似文献   

18.
游记是记叙旅途见闻的一种文体。它具有记叙文的一般要素,同时又有自身的要求。它取材范围极广,形式灵活多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国家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这类文体将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相反,学生在写这类文章时,往往浮于记流水帐;有时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后,有所感触,但苦于难以下笔,因此游记这一文学样式,应引起中学生以及中学语文老师的重视。那么如何写好游记呢?  相似文献   

19.
《新疆游记》是根据谢彬在新疆调查财政时的所见所闻撰写的一部游记,真实记录了20世纪初新疆的政治、经济、军事、地方物产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状况,反映面广泛,内容丰富,议论深切,是之前历代西北行记都无法比拟的,是研究新疆民俗重要的文献资料,有极高的民俗学价值,《新疆游记》继承并发展了西北行记文体及题材,在中国古代游记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大量的山水游记文,这些游记集中反映了他文学的最高成就。在九篇永州山水游记中,有六篇是写小溪潭的,黄溪、石渠、石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