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自20世纪以来,中华传统诗词写作教育长期被排斥在教育体制之外,近二三十年间,大学诗教渐昌。在大学诗教中,诗人教师具有丰富深远的文化表征意义、具体而微的教育指导作用。大学诗教可通过大学诗词写作课的设置和教学、教材的适用、学生诗社和诗词刊物的动作存续、诗词赛事的举办、短期诗词学校的集中培训等途径进行。大学诗教的目标是:提高诗词文化修养,培养人的诗性思维能力和诗意生存品格,培养高贵的人文精神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诗教在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等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借鉴传统诗教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努力做好诗词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主要包括语文学科内的诗词教学、诗词专题课程、古诗词主题实践活动三种形式。在进行课程建设的同时,教师还要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综合设计教学目标,按"诵读、想象、联想、表达、体悟"来组织教学环节,以意象、意境、典故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诗词意蕴,做到"以诗会人"与"知人论世"相结合,链接生命体验,涵养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3.
让诗词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加强诗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几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和诗词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诗教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绩。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交流诗教工作经验,推动诗教工作更广泛更深入地向前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诗教工作的首要成就,是在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中,在许多学校的师生员工中,开始引起了对诗教的重视。大家认识到,中华诗词是植根于民族语言民族风情、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先进文化,具有其他文学样式难以替代的教育功能和艺术魅力。中华诗词是建设精神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的"诗教",以诗感人,以诗化人.他的"诗教"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人说,"诗教"是文科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的"专利",与理科老师"无缘".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的数学教师们不信这个邪,用行动解答了这个"无缘"难题.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经典古诗文,将数学问题化为美妙的诗意,展示数学与诗文的联系,把理性抽象的数学直观形象化,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深度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课堂飘溢人文诗香.我们的实践与感悟是:①情境引入,"引"得诗词来,与诗共舞,人文诗意飘课堂;②数学建模,"入"得诗词里,与诗共舞,人文诗趣溢课堂;③数学思想,"用"得诗词去,与诗共舞,人文诗香满课堂;④数学解题,"融"得诗词中,与诗共舞,人文诗情充课堂.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思政”体系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优质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不断涌现出来。诗词教育和思政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但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毛泽东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长征时期创作的诗歌为“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提出“以诗教诗”的育人路径。“诗教”与“思教”的融合,不断扩充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6.
张华  周世玲 《吉林教育》2000,(12):20-20
在现代教育中,诗教被引入课堂成为一种教学艺术手段。诗教的形式也更加多样,除了古今诗词的运用,歌曲、散文、童谣、谜语等也成为诗教的变形。诗教艺术技巧的主要特点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去想象和构思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同时还要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中学地理教材中许多知识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融情与景、意与境于一体,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2004,(1):52-52
由中华诗词学会、江苏省诗词协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校园诗教经验交流会,于12月6日上午在南京华江饭店开幕。江苏省原副省长、江苏省诗词协会会长凌启鸿致开幕词,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梁东在开幕式上作了《诗教,为了民族的振兴》的主题报告。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人民日报副总编、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高校素质教育委员会主任杨叔子等专家作了学术报告。这次会议旨在总结开展校园诗教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广校园诗教,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人文素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领导、诗词组织和诗教先进单…  相似文献   

8.
阮素芳 《文教资料》2007,(19):15-16
中国是一个有诗教传统的国家,诗教在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情绪、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能力等人文素养方面有巨大的作用。作为传播古典文化的教育者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如:研究性学习,与当地的旅游资源相结合等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将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诗词教学在诗教传统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学生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诗词教学必须改革,要注重师生的创作实践,要通过恢复吟诵、互相点评、古今对比分析、广泛阅读及利用网络资源等手段提升学生欣赏与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此所谓诗教,盖指中华诗词教育;此所谓师教,盖指中国师范教育——本文正欲探索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良的诗教传统,使之在我国当代师范教育中继续发挥其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诗词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诗词文化也承载着对学生文化、思想、精神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诗词的文化教育一直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在大力提倡诗教进校园的今天,诗词已成为其一个重要的抓手,但在目前的校园诗教开展中,教师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诵  相似文献   

12.
诗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径。“传统诗教”强调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功能,忽视美育促进个性解放、情感鲜活、人格自立、精神自足的发展功能;自“五四”以来,随着以文言为载体的古典诗词的教学和写作日渐式微,传统诗教难以为继,这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危机有着深层联系。全体性否定论哲学视野下的“当代大学诗教”尊重诗词审美教育的民族性格,在批判中创新,通过人类精神标高感召大学生,体验古今中外优秀诗作,滋养灵魂,感悟人生真谛,提升境界,培养大学生文雅的气质、平等、自由、创造的精神和独立人格,发扬民族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3.
此所谓“诗教”,盖指中华诗词教育;此所谓“师教”,盖指中国师范教育——本文正欲探索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良的诗教传统.使之在我国当代师范教育中继续发挥其巨大的育人功能,以全面提高师范生素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诗歌王国,自古重视诗教,但是近年来由于中考的导向作用,诗教渐渐被人们冷落。最近由于郑州连年开展青少年诗词创作比赛,诗教又引起了学校及教师的重视,我们又看到了诗教的希望,诗教本来是不该被冷落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化学"诗教"艺术的内涵,提炼其创造性、情感性、审美性、意会性的特点,指出化学教学"诗教"艺术具有激发兴趣、陶冶情操、活跃气氛、启发思维、帮助记忆的教学功能。其实施的方法和技巧是:精选化学诗词,领略化学变化美;穿插化学语言,探寻化学之奥秘;编写化学诗歌,促进研究性学习;编写化学歌谣,巧记化学内容;习题编制渗透古诗词,诱发学习情趣等,并阐明"诗教"艺术实施应遵循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诗词(诗歌)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是传承人类文明真、善、美的重要载体.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了诗教工作,学校开展诗教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古诗词,让他们拥有一个诗词熏陶的童年,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继承和发扬我国语文的"重美""重情""重积累"等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糅合现代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古诗词专题研究""百诗颂中华"和"诗教"活动,在学生中掀起了诗教的热潮。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现代学生要“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优秀载体。因此,“诗教”实际上就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那何谓“诗教”?“诗教”本指《诗经》“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后来也泛指运用诗歌的主旨和意蕴进行教化。有人说,“诗教”是教苑奇葩,它的操作很讲究艺术性。那如何操作?我们可…  相似文献   

19.
诗教文化引领下的古诗词大单元教学具有中国传统的概念含义和独有的实践策略。就“诗教”和“单元教学”概念辨析、大单元教学与古诗词教学的有机融合、分类实施、形式、注意事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的教育对于发扬国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注重环境布置,营造诗教氛围 高雅的诗词能潜移默化地提升人的修养和品格.努力推进以诗词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让我们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诗词的熏陶.如在学校操场东面的白墙上,我们制作了20多副水墨书画作品,主要内容为《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增广贤文》……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氛围随处可见,与“江南第一家”丰厚的文化底蕴相互融合.在教室门口、走廊、办公室门口的墙上,我们布置了50多幅图文并茂的诗画,内容包括经典诗词和师生创作的诗.在教室里,我们把每周必读必背的一首诗和与诗词有关的专刊张贴在墙报上,让孩子们观赏.在校园的书画栏中,我们布置了以经典诗文为主题的学生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儿童画、中国画、手抄报等书画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