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鸦片战争使中国经济被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传统的自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起来,中国开始了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阶级结构、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及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变化。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产生了。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陈炽、郑观应等是早期改良派的代表,重商是其经济思想的共同特点。由此而表现出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市场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兴起。其促进和推动作用是勿…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早期改良派提出“以商立国”来代替“以农为本”作为立国之本,提升了工商业的社会伦理地位;将“义利”关系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联系起来,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振兴民族经济的根本途径;反对官僚垄断,主张对民族工商业实行“厚商护商”的政策。早期改良派的经济伦理思想与传统的封建经济伦理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它已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早期改良派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以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为主要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改良派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形成阶段,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主要代表人物;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发展阶段,以孙中山、章太炎、蔡元培为主要代表人物。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教育思想面临着不同的社会矛盾,有着不同的历史特点,但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维新”,即希望在中国建立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4.
早期改良派的经济思想就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的经济思想。本文拟就此谈几点看法。一早期改良派经济思想产生的时间研究早期改良派的经济思想,必须要回答早期改良派是什么时候形成的问题。有的论者往往一概而论,说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是中国大地上同时产生的一对孪生儿。这个观点,大有商榷之必要。洋务派是19世纪60年代初,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产生的。而早期改良派作为早期资产阶级的代表,是同中国资本主义中私人资本的发生发展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正>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沓而至,民族危机日愈加深。一批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纷纷发表政论文章,提出“设议院”、“革新政治”、“收利权”、“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帝国主义进行“商战”等主张,陈炽便是其中之一。与众不同的是,陈炽对海防问题,独有建树,这便是主张加强台湾海防。本文试就该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发表自己的浅见。 陈炽加强台湾海防的主张,是在近代中国社会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6.
清末陈炽呼吁政府改变传统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大力创办企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回国家利权。他介绍了西方公司企业制度的基本特点,赞赏公司企业巨大的筹资功能,指出公司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批评滓务派官办企业、官督商办企业的种种弊病,要求学习西方公司企业制度,建议政府加强对公司企业的保护,尊重公司股东的经济权益,加强公司企业制度有关的法律建设,营造公司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陈炽的企业制度思想代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浅论早期改良派的商务观杨德山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是活跃在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叶中国思想界的一批先进人物。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文明的全面进入而引起的中国社会生活的渐进变化,面对战争失败而造成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危机,他们通过中外现状比较,反省...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独具特色。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对《史记.货殖列传》加以阐释,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面系统地把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介绍到中国来的思想家。在同代人中,他的伟大之处是:超越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和改良派的“托古改制”,大胆地引进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成果,从哲学认识论、方法论高度阐述了只有建立近代科学、理性的认识方法,才是国家富强、学术昌盛的根本出路。所以,严复站在近代科学方法论的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独具特色.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对《史记·货殖列传》加以阐释,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走上民主革命道路之前,由于家庭环境和早年成长的经历,使他首先关注到了中国的农民和农村问题,在其接触到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农业文明以后,开始主张采用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科技兴农,以实现农业的近代化.这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与改良派人士的主张相比,有了特定的新的内容,是当时比较先进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郑观应经济伦理思想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伦理思想萌生于洋务派的求富活动和早期改良派的重商主义思想。郑观应作为早期改良派的突出代表,其资本主义化的经济伦理思想表现在:在立国基础上,完成了“以农为本”向“以商立国”的转变;强烈的经济变革意识与传统的政治妥协思想的统一;倡导经济自由思想与主张对民族工商业实施保护政策的统一;在义利关系上,提出追求和保护企业合理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3.
论早期改良派的重商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等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为了维护民族利益、通过对“重本抑末”、“重农轻商”等传、观念的批判,提出了“士商平等”、“商为国本”、“由商及富,由富而强”的一系列具有反抗外来侵略性质的重商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到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近50年中,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浪潮,中国的有识之土进行过种种发展资本主义的尝试和斗争。从洋务派移花接木式的改革,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孙中山的“二次革命”、“护国”、“护法”斗争以及宗教运动、议会斗争,都失败了。50年的历史证明: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小农经济稳固论”是一种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大经济优越于小经济的学说相对立的“理论”,按照这种“理论”,似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大农业在经济上并不比小农业优越,而是相反,小农业比大农业优越。因此,在竞争中,小农不仅能够维持“稳固”的地位,甚至能够排挤大农业。这样,在资本主义的农业中似乎并不存在生产集中的趋势,而相反倒有一种“分散的趋势”。小农经济优越于大农经济的思想,早在十九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在法国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西斯蒙第的著作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种思想。西斯蒙第为什么提出这样的思想呢?我们知道,西斯蒙第所处的时代,正是工业革命和法国第一次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时代。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在急剧发展而代替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大生产战胜小生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广大的劳动群众不断走向贫困和破产。作为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西斯蒙第看到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制度“趋同论”是一种国际性思想学术思潮,现代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理论。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挑战,试图用社会制度“趋同论”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国内有些人将这种理论舶来,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宣扬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趋同论”,其实质就是抹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用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前,西方进化主义思想在我国的传播,是西学东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精神文化层面引进的一种成体系的“西学”。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的矛盾、自强求富和亡国灭种的矛盾是进化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动力,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早期萌芽亦要求中国出现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观念或文化。传教士来华对进化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严复则将其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推至巅峰。进化主义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史上“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激发了先进知识分子发奋图强、救亡图存的斗志,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批判封建主义及其维新变法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后续传入中国提供了思想上的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历史教材中,有一些关于“新”的内容,这些“新”除了含有与以往不同的意思外,还有它的实质性的含义。《资政新篇》学习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新式学堂教学内容由经学变为“格致之学”;教学方向由培养封建官吏变为培养从事实际业务的有用人才。维新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新军使用西方装备,用西方的方式训练、管理的军队。新文化运动前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的思想启蒙运动;提倡资产阶级道德、文化、民主和科学,批判封建主义。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称为新发…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具有进步历史意义的戊戌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爱国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制定和宣传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取得了封建统治阶级中开明人物光绪皇帝的支持,在政治斗争中与帝党合作,力图经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政治改革,实现“中国自强之计”,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创造有利的条件。维新派所提出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理论、纲领和政策,部分地体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的诏谕中。其中主要的核心部分涉及了政治体制改革部分。 政治体制,就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用以统治(或领导)该社会的全部政治设施和政治法律规范所组成的,以政治权力为主要标志的政治统治体系,它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外在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有关陈炽改革思想的研究中,很多人认为陈炽明白提出了用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度来改变数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本人认为这种说法并不符合陈炽本身的思想内容。由于这个问题密切关系到对陈炽改革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估价及其阶级属性的判断。因此,本人不揣浅陋,将这个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和商榷,以便推动对陈炽改革思想研究的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