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马克·布洛赫在其历史研究中运用了很多涂尔干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范畴,《封建社会》是其方法论的典范。涂尔干的方法是有实证主义倾向的,但布洛赫保持了作为历史学家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只是用涂尔干的方法作为分析历史问题的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2.
涂尔干在《教育思想的演进》一书中,对11-19世纪法国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考察,得出以下结论:大学机构的重要性在于最如实、最具代表性地反映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下民众的精神生活;大学的兴起与发展是由社会发展决定的;大学教育思想的演进有缓慢渐进与革命两种方式。在书中,涂尔干采用了历史考察方法,其特点即重视史论、并非胜者为王的历史观和坚持综合分析思维、客观的态度和发展的视角。涂尔干的思想与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当下的变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社会学是西方社会学的重要分支,作为法国社会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涂尔干和布迪厄,都把教育作为其社会学重要研究对象。在对大学特征的认识上,涂尔干主要认为大学是理性和反思的场所,而布迪厄则认为大学是分类与区隔的场所。涂尔干与布迪厄对大学特征的不同理解源于,涂尔干侧重于认为大学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而布迪厄侧重于认为大学教育是一种再生产。通过对涂尔干与布迪厄大学特征思想的比较研究,能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大学特征的认识,促进对我国大学理性和自主精神的追寻。  相似文献   

4.
涂尔干不但扬弃了功利个人主义,而且抵制暴力论,在社会分工论的基础上,从历史的维度建构了国家起源论述。涂尔干所论国家的内容随社会分工以后各部分团结的需要而定,故国家作为一个道德共同体,不仅是社会的最高权威所在,而且是社会反思的机构。为在国家与个人之间开出一条同步发展之路,涂尔干希望国家与社会其他部分相互沟通,并以职业团体作为中介实现国家与个人的持续交流,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与民主。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手段,惩罚是一个敏感而有意义的问题,但目前人们对其研究却十分有限。涂尔干的惩罚观因其系统与深刻而在教育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涂尔干的惩罚观予以透视,系统考察涂尔干对惩罚的本质及功能、惩罚的方法和原则等的论述,可以深化人们对惩罚问题的认识,并对当前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涂尔干不但扬弃了功利个人主义,而且抵制暴力论,在社会分工论的基础上,从历史的维度建构了国家起源论述。涂尔干所论国家的内容随社会分工以后各部分团结的需要而定,故国家作为一个道德共同体,不仅是社会的最高权威所在,而且是社会反思的机构。为在国家与个人之间开出一条同步发展之路,涂尔干希望国家与社会其他部分相互沟通,并以职业团体作为中介实现国家与个人的持续交流,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与民主。  相似文献   

7.
涂尔干反对人性一元论,主张人性两重性,认为人性是由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组成。为了祛除个体和社会的张力,涂尔干尝试用社会决定论来构建个人主义,提出了以道德个人主义为理性表现形式的人性宗教。涂尔干的人性论思想正是其社会学思想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涂尔干是卓越的社会学家和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人.在他的教育观中,特别强调社会道德教育和教育社会化,这一主体思想贯穿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各方面.针对大学生的现状,借鉴涂尔干的教育思想,对强化社会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惩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中一种敏感而又有意义的教育手段,目前对其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涂尔干对惩罚观的独到见解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惩罚的本质和功能以及惩罚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出发,总结了涂尔干的惩罚观,并指出对现代教育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涂尔干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确立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独特的研究方法,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教育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涂尔干的这套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体系对教育现象的社会学研究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迪尔凯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作为文本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学术环境重点解读迪尔凯姆关于宗教起源的理论,同时文章还追溯该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和相关依据。对于以马克斯·缪勒为代表的自然神论和以爱德华·泰勒为代表的万物有灵论等不同的宗教起源理论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要想了解当代西方的史学,不能不了解《年鉴》学派,要想了解《年鉴》学派,就不能不了解布洛克,因此,该文将从当代学者对于布洛克几本重要专著的讨论中来认识布洛克的史学理论,同时笔者则以布洛克的论文——《欧洲中世纪的发明》,来论析其史学理论的特色。他的著述至今仍是深刻地影响当代史学,他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从事古史研究的人来说,具有相当的实用性。他的“问题史学”打破了以时间顺序来叙事的传统;“比较史学”将在同一的命题下的各地类似的情形作一比较分析以突显出研究主体的特性;“回溯一复原法”尝试从现在去了解过去,以补足史料的不足;“科际整合”则将各种社会科学理论加以应用以作为解释史料、提供问题解答的第一步。这些理论均可应用于古史的研究。如何在有限而隐晦的史料中,找出历史的意义,布洛克的理论提出了很好的解答。  相似文献   

13.
"有机团结"理论与教师专业共同体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有机团结"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的社会学洞察力分析教师专业共同构建中需要注意的两个维度--专业发展的维度和关系连结的维度,并考量了实现教师专业共同体"有机团结"的路径,以期从社会学角度对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和谐发展做出另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及马克思都曾对宗教本质进行过阐释。布洛赫在分析对比前人宗教观的基础上,对"希望"这一概念进行了着力分析,并将其看作宗教的真正本质。实际上,布洛赫所谓的"希望",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幻想,而是意指一种具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布洛赫重新回归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涂尔干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认为纪律精神有助于社会团结,对个体的自由也是有益的。福柯基于后结构主义的立场,认为纪律是无所不在的微观控制技术,个体可能在纪律的笼罩下变得顺从。比较涂尔干和福柯观点可以发现,纪律在主体构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也存在局限。当代中国学校教育要超越纪律的限度,需要从刻板的规章走向自主个体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Bloch方程被广泛地应用于磁共振,激光物理等众多领域内,但是求非共振,并忽略驰豫时间的Bloch方程有一定的难度,利用求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微分方程的数值求解两种方法求出了其解析解.  相似文献   

17.
重新定义了多圆柱上的Bloch空间,给出多圆柱上任意两点间的Bergman距离与其对应的Bloch函数值的欧氏距离之间的关系,并依此得到Bloch函数模上界估计的一种新的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布洛赫要求重建作为解放与革命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他发现人的希望、梦与美好未来的理想等事件是对一个自由的、非异化状况的预言,"尚未"逻辑揭示出当对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展开批判时,并不仅仅意味着解蔽与祛魅,它同时意味着显露与发现蕴藏其中的革命潜能。布洛赫对革命主观条件重要性的强调,可以看做是对客观经济决定论的马克思主义的反拨。他借助具体的乌托邦范畴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暖流"与"寒流"、社会主义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紧密结合在马克思的革命事业当中。  相似文献   

19.
Blaschke乘积和Bloch常数是经典函数论中的两个不同概念,各自独立存在.本文探讨了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出了三个定理,这三个定理为应用Blaschke乘积和Bloch常数关系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密度矩阵运动方程,探讨了调频光场作用下二能级原子系统中的原子跃迁过程,并利用布洛赫矢量模型方法对其演化过程中的粒子布居几率振荡现象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调频效应使得系统粒子的布居几率出现了振荡现象.布洛赫矢量的演化过程表明,粒子布居几率的振荡现象反映的是系统粒子数转移、色散和吸收三者之间动态变化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