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泛德意志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德意志民族主义宣扬生存空间、种族主义和战争万能的理论, 为德国发动帝国主义战争, 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制造理论依据。其所谓 “世界政策”是它的集中政治表现。各政党朝着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和泛德意志民族主义组织的不断出现是它的组织表现。泛德意志民族主义标志着近代德国民族主义完全走向反动, 它推动德国走向帝国主义战争之路  相似文献   

2.
俾斯麦利用德国的内战的成果,在北德意志联邦作好战争准备之后,就挑动对法战争而后发制人,俾斯麦达到了目的,打败了法国,统一了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帝国,“这是一个特种的革命”。德意志帝国就是这一革命的产物,俾斯麦功不可没,但他对法国攻城略地,勒索空前的巨量赔款,结下民族仇恨,播下新战争种子的罪过,应该受到严厉批判。  相似文献   

3.
古代日耳曼人的勇猛、效忠和强烈的民族尊严共同构筑了最初的德意志民族精神,它为近代德意志民族主义产生过巨大的影响。17-18世纪出现的文化民族主义实现了德意志文化上的统一。直到拿破仑战争时期文化民族主义转变成政治民族主义,在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中形成了成熟的政治民族主义,并在其指导下德意志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4.
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进行。他了解到德意志的强邻俄国和法国都不希望德国统一,而在德意志内部,奥地利一定会同普鲁士拚死争夺统一的领导权,因此,普鲁士要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非以武力和战争为后盾不可。1862年他在议会上说“德国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当前重大问题的解决不是用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有铁和血”。他撇开资产阶级和议会的反对,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加紧扩军备战。他认为只要实现了统一,资产阶级就会拜倒在他的脚下。俾斯麦扫荡了阻碍德国统一的内外敌对势力,迅速走上了以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为瓜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遗产"、争夺对中东和近东地区的控制权,法、英等国共同对俄国进行的一场国际战争.这场战争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演变.法国通过克里木战争再次雄霸欧洲大陆.但法国的欧陆优势既不强大又不稳固,其实质是沙皇俄国的暂时屈服和奥地利遭受削弱.奥地利被削弱的结果是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先后统一.而德意志和意大利这两个崭新民族国家的诞生则导致了法国欧陆优势的最终丧失和19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力量的重新配置,德法矛盾、德英矛盾最终导致了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所以,抓住了克里木战争的结局,也就抓住了欧洲格局演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的统一是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来完成的。这三次王朝战争是:1864年的丹麦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年的普法战争。结合教材内容,不难理解普鲁士为什么要发动对奥地利的战争。那么,普奥为什么又能联合起来发动对丹麦的战争呢?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位于丹麦和易北河之间,濒北海和波罗的海,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德意志的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早就对它  相似文献   

7.
1834年建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在经济领域迈出了德国国家统一的第一步。普鲁士是关税同盟的盟主,它利用该同盟控制了中小邦国,排挤、打败了奥地利的势力,以“小德意志道路”实现了德国的第一次民族统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德意志以普鲁士为首的统一并非偶然,而是唯一可能成功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由于普鲁士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在德意志邦中最为强大,国际环境对普鲁士非常有利,其外交政策极其成功,所以它能够通过王朝战争的道路去统一德意志。  相似文献   

9.
近代德国军国主义曾几度猖獗,它把德意志民族推向灾难的深渊,也使欧洲和世界人民蒙受大规模流血战争的巨大痛苦。重温德国军国主义发展的历史,探索其形成、发展的原因,并从中吸取历史教训,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 近代德意志是一个富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究其根源,有必要追溯到中世纪。 政治上的分裂乃是中世纪德意志最重要的特征。由于历史的原因,公元10世纪德意志国家形成时就造成了封建割据的局面。当时德意志有四个公爵领地(士瓦本、法兰克尼亚、萨  相似文献   

10.
普法战争中的俾斯麦蔡秉颀1862年,正当德意志经济发展把统一问题重新提上日程时,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他的政治抱负是由普鲁士完成德国统一。在当时能够和普鲁士争夺领导权的只有奥地利,打败奥地利,把奥地利排除于德意志以外,成为统一成败的关键。但这一任务是...  相似文献   

11.
克里米亚战争是十九世纪奥地利外交上的一个转折点。战争中奥地利看似成功的外交却导致了奥地利国际地位的迅速衰落:奥地利失去了俄国这个忠实盟友,又没有争取到英法的支持,还给了撒丁和普鲁士改变欧洲版图的机会。这导致了奥地利在欧洲的孤立,最终沦为一个二流国家。  相似文献   

12.
Rousseau'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s contained not only in Emile (1762), but also in The Government of Poland (1772). In each of them he emphasises different aspects of education: How to be a human being? And: How to be a citizen? The main theme investigated by Rousseau in The Government of Poland, is how a minor nation surrounded by such major powers as Russia, Prussia and Austria can ensure its survival? Not having the option of defending itself against its powerful neighbours by military means, Rousseau's advice is to found the Polish nation in the hearts of the Polish people, primarily through citizenship education. However, Poland was finally divided between its neighbours in 1795. Rousseau's writing The Government of Poland can shed some light on the Danish situation after losing the war to Prussia and Austria in 1864. With its defeat Denmark did not disappear, as did Poland, but the territory of the United Monarchy was almost halved by the loss of the duchies of Schleswig and Holstein. After the war some of the same defence strategies and educational ideas as Rousseau had recommended to Poland became important in Denmark. In light of Rousseau's ideas about citizenship education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Danish way of trying to establish the nation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throughout the 20th century. Today the question is: How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ion of self‐determination in the context of establishing European political unity? In his analysis Habermas directs our attention to some of the same dilemmas that Rousseau had dealt with 200 years earlier. Habermas’ advice is to give the European spirit a republican form.  相似文献   

13.
自从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德国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直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鲁士才出现了有利于德国统一的形势,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在现实政治的原则下,运筹帷幄,通过普丹战争,普法战争,最终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英国王权是以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日耳曼王权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严格地讲,日耳曼王权在塔西佗时代还没有出现.在随后的蛮族大迁徙中,王权逐渐在战争中确立,那时王权还带有强烈的军事色彩.大约从8世纪开始,国王不再只是军事首领,王权出现新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基督教因素也逐步渗入王权之中.  相似文献   

15.
1 8 1 2年 5月就任英国外交大臣的卡斯尔雷执行英国的欧洲均势外交政策 ,联合欧洲大陆的俄国、奥地利、普鲁士 ,打败了拿破仑帝国 ,恢复了欧陆的势力平衡。卡斯尔雷又从英国的长远利益出发 ,力促反法同盟与法国签订温和宽大的《巴黎和约》 ,并大力支持波旁王朝复辟。在维也纳会议上 ,他联合奥法 ,挫败沙俄的扩张野心 ,解决了波兰 萨克森问题。他倡导国际合作 ,组织“四国同盟” ,使之定期会商 ,以解决国际纠纷。由于种种原因 ,他创立的“会议制度”虽然归于失败 ,但这种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的协商精神为处理近代国际关系提出了可供探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Introduction Otto Von Bismarck(1815.1-1898)became 19th-century Europe’s greatest statesman(alongside Napoleon)through the sheer force of his personality,assisted by his outstanding intelligence,gargantuan capacity for work and his quasi-symbiotic relationship with King William I of Prussia.His diplomacy of Realpolitik and powerful rule gained him the nickname the"Iron chancellor".In the 19th century,Bismarck was appointed prime minister of Prussia and led the victory of war through reunification of Germany.He used balance-of-power diplomacy to keep Europe peaceful in the 1870s and 1880s.  相似文献   

17.
欧洲协调是19世纪英、俄、法、奥、普(德)等大国共同管理欧洲冲突与危机的一种安全机制。它主要通过会议外交来决策,并按照协商一致、合法性、吸收与融合、责任与干预、自我克制等一系列共同的规则与规范来实施。它通过阻止单边行动、平息国际和国内战争与危机、批准或保证新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等具体行动,在维持与促进欧洲和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协调已成为当代大国协调的原型。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铁、钴、镍、铜与铋形成的普鲁士蓝及类普鲁士蓝的制备,并将它们用于修饰碳糊电极得到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表明:铁氰化钴修饰碳糊电极对H2O2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将它用于H2O2的测定取得较好的结果,测定的线性范围为5.34×10^-6~5.34×10^-4mol·L^-1。该电极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现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日耳曼民族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在后来日耳曼人掀起的民族大迁徙过程中,日耳曼民族逐渐强盛起来,他们塑造的日耳曼民族精神对中世纪及近代欧洲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存在着的特殊的妇女情结,体现了日耳曼文化的一种特质,是我们理解日耳曼文化的一种特殊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