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12):F0004-F0004
我们生活的世界,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历史教育,从根本上说,便是服务于我们生活与人生的教育。历史不会自动走进学生心理,故需历史教学某帮助,教而学之,学而问之,问而思之,思而悟之。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天空,群星荟萃……最为璀璨的莫过于那些毕生致力于教育,并为之而奔走唤号,头撞南墙誓不回头的真君子。蔡元培、晏阳初、陶行知……这些为教育而生死的行者,可谓劳谦之至。追寻他们的教育征途,心灵不能不为之震颠。  相似文献   

3.
教育无痕     
教育无疆,大爱无形。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定会胸怀无形的大爱,策马扬鞭,尽情地在自己无疆的教育事业中驰骋,而在他们身后的教育之路上却不会留下半点痕迹,我们可以将之归结为四个字——“教育无痕”。  相似文献   

4.
周芳 《现代语文》2006,(12):12-13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对教育作过前瞻性的论述:“教育,养成人格事业也,如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与人类也。”  相似文献   

5.
孔子开私人讲学之先河,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学说几经演变,由原始儒学而经学,而玄学,而中兴,直至理学,发展成为比较完整而庞大的思想体系,横亘于整个封建社会。可以说,任何一家学说都无法取代儒学的地位,无论哪一个封建朝代都离不开儒学,无论哪一个封建统治者都不会放弃儒学,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几乎是儒学的教育。可见儒学对教育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6.
亡人国必先亡人史。足以见历史教育与国家兴亡关系之重要。是以历来皆以历史教育为国民教育重要之一环。这就是日本当国屡以教科书问题大做章,蓄意向青少年灌输歪曲的历史,以求一逞其非分之想的原因所在。国民教育重在向青少年施教,而历史教育的主要渠道即通过中学历史课程而取得应有的社会效应。课程质量之高低端赖乎课本质量,历年颁行之中学历史课本虽屡有修改,但终难为师生所满意,以致历史教育之效能渐趋低落,以致大多数青少年对祖国历史知之不详,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道德教育理论必须回答的基本命题之一便是:道德可教吗?道德可教是中国历代教育家的理论预设。人性论是绝大多数教育家的教育理论的出发点,而人性的核心是道德,人性与教育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实际就是道德与教育的关系。《中庸》开宗明义地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大学》确定的大学教育纲领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王夫之的论断更为中肯:“教者皆性,而性必有教,体用不可得而分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传统就是道德教育,而中国两千年的教育所教授的只…  相似文献   

8.
反思现代教育困境,乃在于教育已被作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之工具、国家竞争之根基、个人获得知识技能以求未来幸福之手段而倍受青睐。这就根本地决定了教育只能蜕变成工具性的驯化与生产,沦为职业的附庸和工具。而本真的教育绝非成“材”、成“器”之育,而是成“人”之育,因为教育的本义乃灵魂的触动、思想的唤醒、情感的充盈,从而德性的养成、善性的提升、精神的丰盈、最终人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孔子教育思想二重性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孔子教育思想二重性产生的社会背景,说明了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上二重性的表现,得出了孔子教育思想二重性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这也是儒家教育思想之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得以流传的内在原因。今天,要批判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就要分清精华与糟粕,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弃之。  相似文献   

10.
《天津教育》2013,(12):56-58
教育里洋溢着微笑的面孔,饱含着真诚的问候,涌动着生命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美,培植着理性之魂。教育是一个曲径通幽的过程,教师犹如在一条长满荆棘而又开满鲜花的小路上默默穿行,  相似文献   

11.
国民政府抗战教育政策的形成及其决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战之前和抗战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均注重教育的社会功用,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在调整抗战教育政策时,深受“攘外必先安内”、“忍让和戎”以及企望借教育“立长治久安之始基”等诸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使民族教育事业在战前和战初招致重大的损失。由此可见,任何政权若出于一党私利而轻忽民族整体利益,必将因民族利益受损而受损,而对素怀不良之心的敌邦更不可借退让的方式来与虎谋皮。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之定义,是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而其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其分类,则有农业教育、工业教育、商业教育、家事教育、公职教育、专业教育等六项。此皆经过本社同人若干次之研究讨论而始决定者。  相似文献   

13.
物弹教材选取是物理科学发展历史长河中的品薏浪花,循序渐进、系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翻开这非连续、残缺的历史㈣卷,并非让我们讲而授之,学而知之,考试用之,而后弃之。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基于存存主义哲学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乃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肩迪其自由的天性。他指出:“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1]  相似文献   

14.
孔子开私人讲学之先河,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学说的几经演变,由原始儒学而经学,而玄学,而中兴,直至理学,发展成为比较完整而庞大的思想体系,横亘于整个封建社会,可以说,任何一家学说都无法取代儒学的地位,无论哪一个封建朝代都离不开儒学,无论哪一个封建统治者都不会放弃儒学,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几乎是儒学的教育,可见儒学对教育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15.
人的日常生活是由无数个瞬间融汇交织而成的。于是,我们常说,人生在于细节。教育即人生。因此.教育之美也在于细节。细节对于教育而言。似乎不外乎与学生促膝谈心,娓娓说来,语重心长,这也是传统德育的一个主要手段。当然,这较之于只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学生手册》等冷冰冰地高而悬之的纸质德育方式要有效得多.也温暖得多。然而,于当下教育语境之中,却也日显单调了;数十年以继之,有些教师就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而流于形式,乏于内容;学生也便不见得听之纳之、霎时顿悟。如此一来.这教育效应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使教育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现阶段教育积极提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而多媒体在教学中日益广泛的使用对英语教学的优化作用也El趋明显。因此。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7.
谈农民科技教育的方式与策略费书海,费书连,赵长祺农民科技教育,不仅需要实用性极强的教育内容,而且需要适宜的教育手段、教育方式与之配套,否则,群众会避而不听,或听而不信,或信而不决,教育目的难以实现。这就如同搞经营,离开合适的流通渠道和经营策略,兜售不...  相似文献   

18.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日身体之能力。一日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育)、美育(即情育)是也。  相似文献   

19.
谈谈农民科技教育的方式赵长祺,费书连,费书海农民科技教育,不仅需要实用性极强的教育内容,而且需要适宜的教育手段、教育方式与之配套。否则,群众会避而不听,或听而不信,或信而不决,教育目的难以实现。只有按照农民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教育途径,有效地把科技送到...  相似文献   

20.
从辛卯之岁到壬辰之春,从千里巴蜀到两江峰汇,重庆教育事业因为一个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庄严承诺而生机勃勃,因为砥砺前行的决心和改革创新的勇气而意气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