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事记者在军事领域里驰骋,用妙笔生辉的文章,把军人与军营的风貌展示给世界。所以,军事记者的形象是高大的——但是,他们不能一条腿。   这是什么意思 ?原来文章的“文”不等于文科的“文”,如果以为写的文章只需要两大类知识之一的文科知识,不需要两大类知识之二的理科知识,那就大错特错了。   记得,高中时一位同学酷爱作文,立志当记者,但对数理化课程也不放松,理由是:“不能少掉那一半形容词”。虽属笑谈,但似比今人聪明,至少为摆脱“搜索枯肠”的窘境多留了通路。   何况,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就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西沙,有一个仅有八百余册图书、一名图书管理员的图书馆,她就是“海岛图书馆”。如今,回首守卫西沙两年多的时间里与“海岛图书馆”的朝朝暮暮,心里有种莫名的感动。是她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是她把我领进了写作的课堂,是她圆了我的军事记者梦!  相似文献   

3.
地方记者进军营采访,是新闻工作中常有的现象。这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具备高度的保密意识。过去一提起军营,总给人一种神秘感,其实,说军营神秘并不过分,因为军营是军事禁区。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的年代,地方记者进军营必须通过层层审批,采写的稿件也要经过严格把关,唯恐出现泄密事件。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军民共建活动越来越频繁,地方慰问部队活动,部队支持地方建设空前活跃。这样一来,地方记者成了军营的常客,多彩的军营生活和火热的军事活动使这些记者笔下的稿件熠熠生辉。但是,有些记者由于缺乏保密意识,稿件泄密现象时…  相似文献   

4.
刘清昌 《军事记者》2004,(12):59-59
我要退伍了。近些天来,军营里战友惜别的气氛渐渐浓了,照合影的,写留言的……不知怎的,一位特殊的“战友”使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她就是《军事记》。  相似文献   

5.
跃上新高度办出新水平○《新闻出版报》总编辑本刊特稿  当新的世纪到来之时,获悉《新闻与成才》杂志更名为《军事记者》,作为曾在部队从事过军事新闻宣传的一个老兵,又作为新闻出版战线上的一位“新闻官”,我十分高兴地以这种“双重身分”热烈祝贺《军事记者》的诞生,并预祝她在新世纪的艳阳春雨中,根深叶茂,硕果满枝。  名曰《军事记者》,理所当然要姓“军”、言军、写军,要通过军事记者和军队广大专业和业余新闻队伍的笔触,反映火热的、现代化的军事生活,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崭新风貌。毛泽东同志说过…  相似文献   

6.
中专毕业后,我带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边关五十州”的豪迈气概走进了军营。入伍后常被部队首长那“兄长情、慈母爱”的关怀和战友间一件件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业余时间拿起笔,把生活中一些感人的事情写了下来,满怀信心将稿件寄到报社,然而等到的却是杳无音信。在一次次失败后,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搞新闻的这块料。这时在众多报刊中有缘与《军事记者》相识,她紧贴时代脉搏,贴近基层报道员,贴近新闻实践,集知识性、学术性、军事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初次与她相见,让人就有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一年来,在这本杂志…  相似文献   

7.
“猪司令”名叫孙永良,是驻豫某师侦察三连一级士官。一年来,他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痴迷于“爬格子”,成为小有名气的业余报道员。1997年12月底,孙永良带着对绿色军营的憧憬,带着全套的高中课本,来到某师。在新兵连,他样样工作走在前面,军事技术项项优秀。1999年3月,正是连队调配骨干时,他本来可以当骨干考军校。恰恰这时,连队饲养员调走,急需有人补充,是当骨干,还是当饲养员?经过一阵思想斗争,他毛遂自荐,当上了一名“猪司令”。在认真养好猪的同时,他总感到每天的生活除了养猪外,略显单调。于是,有一定…  相似文献   

8.
赵苏 《军事记者》2001,(10):16-18
阎吾小传:阎吾,山东荣成人。1922年生。“七·七”事变后,15岁时即参加中共荣成县委领导的“河山话剧社”,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2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秋,他在战斗中负伤后到山东纵队宣传部任干事。1946年开始军事记者生涯,先后在新华社第三野战军总分社、志愿军分社、海防前线分社、解放军总分社当记者,曾任新华社军事编辑组组长、解放军分社副社长、解放军总分社第一副社长兼党委书记等职。有新闻作品集《雄风录》、《奇志集》、《阎吾战地情景新闻选》面世。生平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十大名记者》一书。(…  相似文献   

9.
我们早就想写写他──写他学步新闻路上的几次碰撞。碰撞之一:安逸与艰辛李居清一入伍,便把当驾驶员当作唯一目标追求着。指导员见他写得一手好字,让他写了几篇稿,结果团至的“军营之声”很快便给播发了。他成了连队的“小秀才”。指导员怎么也舍不得让他去开车。在当驾驶员与当报道员问题上,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他遇到了军营生活首次入生抉择的碰撞。人说生活像一名老师,她能给人无言的启迪。当李居清一次次地尝到了发表新闻后的喜悦,看到了连队官兵的兴奋与羡慕,他又“铁”了心做一名报道员。不久,他调到了团政治处当报道员,…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我在光明日报头版上接连发表了几篇短评,如《名片上的变化》、《手机、传呼机:不要扰乱会场》、《莫往会议里“注水”》,受到报社领导和一些读者的好评。其实,我已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近百篇这类文章了。有人戏称我为“全能记者”。我说,“全能记者”我还不敢当,但我一直把当一名“全能记者”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我想,体育比赛中有“个人全能”,当记者也要争取当个“全能记者”。从跨入记者行列那天起,我就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当记者,固然要以采写消息和通讯为主,但仅仅会写消息和通讯还不能算一个优秀的记者。新闻…  相似文献   

11.
当二十一世纪的阳光穿过世纪长廊走来时,《新闻与成才》以更加成熟的形象———《军事记者》展现在我的面前,给了我一片自由驰骋的空间。如果说《新闻与成才》是我相识已久的朋友,那么《军事记者》就是我“一见钟情”的恋人;如果说是《新闻与成才》带我走进了“新闻”的世界,那么《军事记者》将带我走进更加广阔的“新闻”天地,去感受和领略信息时代的“新闻”气息。《军事记者》是我的精神食粮,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养料。每当她因投递晚点“失约”时,我就会心情焦急烦躁,非跑到收发室问个究竟,甚至打电话向函授中心的老师询…  相似文献   

12.
李斌 《声屏世界》2007,(4):66-66
很喜欢《无间道》里一句话:对不起,我是警察。做了记者后,也经常会说,对不起,我是记者。 对不起,我是记者,所以我要对社会负责任。美国著名记者奥普拉对个人责任就非常重视,她从未停止过呼吁设立严格限制枪支的法律、惩罚对儿童进行性犯罪的人。她成为电视明星后,以父亲的名义在她的母校田纳西州立大学设立了10项至今仍在设立的奖学金,她还给莫尔豪斯黑人学院提供了500万美元的资助。奥普拉说:“用这种方式活着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责任感是记者行文处世的道德基础,只有对社会负责,才能做一个良心记者。  相似文献   

13.
老童 《青年记者》2012,(18):11-12
今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前一天,著名主持人倪萍委员在报到点被记者围住.当记者们问她今年的提案时,倪萍摆摆手,大步流星地走向门口.“不说,不说,你们总是歪曲我的意思!”经过了去年的“中国脊梁”风波,倪萍面对记者再也不敢“滔滔不绝”,她表示:“我今年就是要当哑巴.”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5,(5)
编辑要当读者的“眼睛”文/韩晓晖新闻三味有位新闻界的前辈曾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记者要当读者的眼睛。”意思是:当记者站到新闻发生的现场,或是面对新闻事实时,他要将自己的眼睛“变成”读者的眼睛,去“看”读者所欲知晓的情景、细节、信息,用读者的眼光去选择...  相似文献   

15.
凡与三亚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徐国良上校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是个十足的军营男子汉:英武的身材,粗犷豪爽的性格,满口的“兵话”。而当人们见到署着“徐国良”名字的文章散见在大小报刊上时,才知这位上校军官也会舞文弄墨。徐国良枕着洞庭湖的涛声长大,烟波浩渺的湖水,鱼米之乡的风情不时撞击着他幼小的心灵,激发他写作的欲望。因而,15岁时,他便有了一些诗歌、散文、小话剧献给父老乡亲。1972年,他又带着一个当军事作家、记者的梦想,毅然闯进了海南五指山区的军营。谁知,对徐国良来说,当作家真的是一个梦,虽然他有作品变成铅字的…  相似文献   

16.
不甘被孩子拖后腿美国的女记者有了孩子后,不得不分出很大精力来照顾他们。既要当好妈妈,又要干好记者工作,可真够这些“妈妈记者”受的。许多“妈妈记者”深信,自己的职业因为孩子而耽误了,也许自己的丈夫正在青云直上,而她不得不利用休息时间去赶上他。这种担心与美国新闻界商业化的现实是有关系的。“妈妈记者”们一方面要照顾好自己的小宝贝儿,另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地方记者进军营采访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这里,我们专门就地方记者进军营采访必须掌握和具备的一些军事知识谈一谈粗浅的认识,供同行们借鉴、参考和共勉。首先,地方记者进军营采访必须具备高度的保密意识。过去一提起军营,总给人一种神秘感。其实,说军营神秘并不过分,因为军营是军事禁区,禁区有许多军事机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军事机密如果被敌人窃取了,就等于把生命交给敌人了。在军事上一直有这样一句警言:保密就是保生命,保密就是保胜利。因此,地方记者进军营必须通过层层审批,采写的稿件也要经过严格把关,惟恐出现泄密事件。在改…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冬天,在父母的鼓励下,我从皖南入伍来到军营。在新兵训练期间,火热的军营生活激发了我写作热情,偷偷地写了一些反映军营生活的文章,没想到真的在驻地电台、报刊开了花、结了果。新兵连一结束,我便在战友们羡慕的目光下,如愿以偿地走进了机关。想着自己已成为一名“土记者”,再也不用摸爬滚打、为前途拼死拼活时,我飘飘然起来,慢慢地学会了吸烟、喝酒、打扑克,觉得这样活着真洒脱。三个月过去,报纸上再也没见到我的名字。为此宣传干事批评了我,政治处领导找我,明确要求我改正,把报道工作搞上去,如果三个月后再无进…  相似文献   

19.
郭焕香 《中国广播》2007,(11):13-15
当记者十几年,我一个很深的体会是:“做人”在前,“做记者”在后。做人,首先是人品,人品包括正义感、责任心、上进心等。一个人,品格好,人气高;私欲膨胀者,注定不会有好人缘。而一个记者,要建立信息网络,开掘新闻源头,写出精品佳作,更离不开好品格。  相似文献   

20.
采访是记者基本的实践活动,江泽民总书记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深入、再深入”,深入采访是记者走向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深入”的第一种境界——县人身入,是采访题中应有之义。生活是新闻的源泉,车间工地,田野地头,军营阵地,商贸市场,市井乡间是出新闻的地方。新闻界前辈历来把“身入”生活看成是记者事业生命攸关的根本问题。他们认为,一个好记者,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群众,什么时候离开了,记者的生命也就完结了。也就是说:你想干新闻,最起码要“身入”生活,否则,你就不配当记者。为什么新闻前辈把“身入”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