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邱维波 《新闻窗》2009,(5):78-80
媒介变局下的广播困境 中国广播业曾经有过辉煌。1986年12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珠江经济台创办,其首创的“大板块内容、主持人直播、开通热线电话”的操作模式被内地电台广为学习借鉴,全国广播行业迅速涌现出70多家经济台和一批专业电台,“主持人——大板块——直播节目”的“珠江模式”被称为中国广播改革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从媒介形象的角度看经济广播的形象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轶玫   《视听界》2006,(5):49-51
在频率专业化被广为提倡的今天,一系列专业频率诞生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如“交通广播”、“文艺广播”、“音乐广播”、“新闻广播”等。在大部分省市电台中,“经济广播”也常常被作为一个专业频率而存在着。然而,当下大多数中国经济广播面对着同一种尴尬:即经济广播作为专业广播的非专业化形象与作为小众广播的大众化生存状态。由此,中国经济广播整体呈现出一种“泛经济化”的模糊形象,“泛经济化”的形象定位远离了最初经济频率“专业化”道路的初衷,名不副实成为大多数经济广播的现实写照。今年是中国经济广播诞生二十周年,本文试图从媒介形象的角度审视当下中国经济广播的形象及其成因,并力图为今后的经济广播找寻一个更合理的形象定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人民物质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随着“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系统工程在广大农村全面铺开,有线电视网络快速向乡村推进,无疑给广播电视报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全国大部分城市广播电视报已取得全国统一刊号,广播电视报从最初被看作专业报至现在越来越被认同为化生活类报纸。因此,广播电视报所面临的,应当是发展、壮大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刘静 《新闻前哨》2001,(11):43-45
随着电视的兴盛,曾经辉煌一时的广播陷入了困境,“广老三”的称呼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广播的尴尬。有人认为广播的衰落是由于电视声像传播手段的优势,我认为不尽然。否则如何解释广播这些年在报纸面前也“直不起腰杆”?广播的困境,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没有发挥出广播的优势。 广播的优势是什么?是“快”!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手持移动电话的出现和普及,广播在传播技术手段上比电视理应更快、更经济、更简便。但是,这些年由于一些非技术性原因,广播的“快”不尽如人意。人所有的你没有,你所有的却又发挥不出来,这就是广播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王骁 《记者摇篮》2010,(3):9-11
随着新媒体异军突起并开始抢占传统媒体的市场空间,广播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受众市场被新媒体侵占而流失等诸多困境。不过与此同时,媒体形态之间出现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趋势,也给广播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传统广播正在经历着一场“新旧之变”,原本泾渭分明的几类媒体也正悄然进行着一场媒介融合。  相似文献   

6.
金震茅 《声屏世界》2006,(12):14-15
江苏南部(苏南)作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崛起了世界第六大现代城市群,被称之为中国经济的“引擎”。当前“苏南”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高潮阶段和后工业化时期,城市化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涌入“,苏南”城市“新市民”数量急剧增加,对“苏南”经济、文化、思想、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广播对大量涌现的“新市民”受众产生何种影响“,新市民”受众对广播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广播应当如何适应这些需求?“新市民”受众的崛起与广播的机遇乡镇变城市,农民变市民,源源不断的外来人口不断加入“苏南”城市。作为我国经济最具…  相似文献   

7.
彭博 《中国广播》2006,(7):12-13
随着广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广播走向“窄播”已是大势所趋。综合台唱独角戏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一批专业频率应运而生,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听众,从而拥有了自己相对稳定的听众群,形成了广播整体的竞争力。从全国各省市广播的发展情况来看,最早出现的专业频率一般都是新闻、经济、交通,近几年,更加“窄播”的专业频率相继出现,如音乐、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中国广播的生存、发展受到了各类新老媒体一一报纸、电视、网络等的共同冲击,使广播的发展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之中。面对困境,面对危机,路在何方?本文从广播产业“制播分离”“多元互动”“资源再开发”“内部管理流程再造”“延伸广播产业链”和“跨地区整合”等六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广播发展的新空间、新机遇。  相似文献   

9.
袁晖  王亮 《新闻记者》2001,(12):56-59
当 前 ,国内广播电视界正出现新一轮的电视频道和广播频率“专业化”趋势。其实 ,“专业化”并非突然而至 ,也不是个人意志所能左右 ,而是广播电视媒体自身发展规律和市场取向使然。就广播而言 ,从“广播”到“窄播” ,也是广播这一媒介发展的必然。其实 ,广播专业频率早已不是什么新话题。十多年前 ,经济台、文艺台、交通台便崭露头角。时至今日 ,国内的省级电台也罢 ,市级电台也好 ,哪一家不是专业频率“羽翼丰满” ?省级电台中 ,最多的有八九个专业频率 ,少的也至少有五六个。但尽管专业频率在国内广播界已经非常普及 ,可是广播媒体中功…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而作为县级广播电视台,更是在新浪潮的冲击下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发展困境,探析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困境,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娇 《今传媒》2014,(12):139-140
本文在分析我国对农广播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发展对农广播的困境以及农民对专业的对农广播的需求,最后提出了解决对农广播发展困境的策略,充分发挥广播的信息传递优势,促进对农广播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相似文献   

12.
广播产业的复兴是近两年来传媒业界的热点之一。在所谓“第四媒体”互联网迅速走红的“泡沫化”初期,无论学界还是业界对于广播的发展大多持悲观的预期,但是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经过一段迷茫与调适之后,广播业在专业化、小众化的思路下快速摆脱了困境,通过专业电台特别是交通台、音乐台等强势城市电台的业绩支撑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是2004年以来中央第六次将目光聚焦“三农”,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给予“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给全国农村广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03年以来,从陕西开办全国第一家农村广播,到现今24家省、市农村广播分布全国东西南北中,6年间全国对农广播蓬勃发展,以新的形象,面对广大的听众群体,以独具特色的节目内容成为广播业界新的生力军,农村广播在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月18日-22日,由甘肃农村广播主办的2009年全国农村广播总监论坛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19家专业对农广播频率的44名代表共同寻找农广“蓝海”,寻找乡村“钱景”。本届论坛以“坚持、坚信、创造、联合”为主题,共同探讨了对农广播频率未来的发展方向。会议还将2006年成立的中国农村广播协作网更名为中国农村广播联盟,研讨农村广播广阔的合作和发展之路,交流打造特色频率、特色节目、特色服务,发挥定位优势和联盟协作的经验,切实把农村广播的发展提升到新的阶段,大力提高农村广播有效覆盖率、覆盖的质量和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宣传服务,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本期“特别策划”选取了部分代表在论坛上的交流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媒体是否真地步入“了夕阳”?广播人是否还能“凤凰涅磐”,迎来重获生机,再铸辉煌时代的机遇?笔者从广播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分析判断,发现现今的中国广播媒体还是有很多发展机遇和复兴的征兆。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广播带来重拾农村河山的新机遇2005年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至2010年,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阶段,也是我国广播影视发展与改革的关键时期。总结“九五”,展望“十五”,中国广播影视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有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6.
张妍 《记者摇篮》2008,(8):65-66
数字技术和网络广播的兴起给传统的广播带来了机遇,一种颠覆广播手段的可视广播正在起步,它将“视觉元素”融进了声音传播,使广播不再是单一的听觉艺术,“视觉元素”将延伸广播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经济广播的出现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广播改革的标志。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为代表的经济电台以其调频广播良好的收听效果和直播方式这一新手段的采用, 为听众带来了全新的感觉,成为当时各城市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广播。然而从本世纪开始,相对于电台的交通、音乐广播的日趋红火,作为各地“老字号”的经济广播却走入节目路子窄、收听率不高、广告滑坡、影响力下降的困境, 与诞生之初的火爆之势形成强烈反差,经济广播进入了转型关键期。经济广播尤其是城市台的经济广播的出路在哪里呢?本人十几年来一直在经济台工作,亲身历验了电台经济广播的发展变化,在此谈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8.
宋锦燕 《中国广播》2007,(12):35-36
1990年1月1日四川经济广播成立。很快它便赢得了极高的收听率和极好的广告收益。“直播形式、大板块内容、热线参与”使当时的四川广播有了新的看点,并给正处于低谷的广播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会,随后各个专业频率应运而生。但直到今天,当年风靡一时的经济广播仍然像是一个综合广播。  相似文献   

19.
山区传统广播信号源能否有效“覆盖”,这是长期制约当地广播发展的瓶颈。山区广播与新媒体多元化的融合传播,不仅解决了山区广播的困境,而且赋予山区广播新的生命力,提升了传统广播的竞争力。本文试以福建闽北山区广播发展现状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对山区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予以探讨、评析。  相似文献   

20.
经济广播向何处去?本文以经济广播的纵向历史发展为“经”,以蓬勃兴起的全媒体现状为“纬”,跳出“经济”看“经济”,分析经济广播的时代坐标,提出发展方向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