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第一、第二学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数感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数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内容提了出来。可见,教师理解数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与发展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背景《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第一、第二学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数感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数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内容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4.
一、主题与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在如何理解符号感中也指出:“无论在哪个学段,都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符号感”作为核心概念,首次明确地被列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在《新课标(修订稿)》中,“符号感”改成了“符号意识”。为何有这种变化?到底什么是“符号意识”?如何建立学生的符号意识?这些问题成了老师们迫切需要解决与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英国数学家瓦里斯的《代数学》卷首中提出:“代数之法,无论何数,皆可用任何记号代之。”这说明了所谓“代数”,就是用符号来代表数的一种方法。《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与课程目标和内容有关的六个核心概念,其中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等都对我们理解与认识数学课程及其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标准(实验稿)》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核心概念有了新的补充,“几何直观”就是新的核心概念之一,对它的理解与认识是很好地实施数学课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几何直观”是课程目标的核心概念。《标准》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而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几何...  相似文献   

9.
1 课例研究设计背景1.1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号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所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根据数学的学科和课程特点 ,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 .并指出 :“符号感的主要表现在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并用符号来表示 ;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下面我将联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要求和我个人在数学符号教学中的体会作一些分析和介绍 .1 …  相似文献   

11.
论"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分几个阶段,特别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可见,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一、对“数感”的认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联系。如要组织一个会议,首先就会想到参会人员有多少人,会场有多少个座位,够不够坐。象这样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就是一种“数感”。由此可见,数感就…  相似文献   

12.
1课例研究设计背景 1.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符号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所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符号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结合“比大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量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标准》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提了出来。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我国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中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同时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在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其中明确地把“数感”作为了数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数感”呢?其实“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它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如果我们具备了数感,当我们遇  相似文献   

17.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理解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现实描绘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可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和重视的理念。本文依据教学实践就培养学生数感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玉煅 《福建教育》2007,(7):108-109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19.
苏清华 《学周刊C版》2011,(1):130-130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中多处阐述了要注意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数感世界,让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学会用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从未出现过这一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在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