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此前,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确定了清晰的路线图,也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2017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1月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对高校来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流专业既是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逻辑起点。高水平行业高校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中的特殊群体,数量占到其中的1/3,在新的形  相似文献   

3.
王伊雯 《上海教育》2023,(35):70-73
<正>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培养高等教育优质人才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自2015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双一流”计划,依次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等政策文件,以加快我国“双一流”项目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有力支撑.一流学科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主要由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学术成果、一流的学生质量以及一流的服务能力组成.地方高校需抓住"双一流"建设的契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依托,探索一条具体可行的学科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国家开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抓住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就抓住了研究型大学推进内涵建设的根本。基于波士顿矩阵对大学学科整体实力进行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有利于对研究型大学学科进行"择需布局"和"实力分层",运用整体观对学科进行全面审视,并选择"加快发展、评估考察、优化调整"三种学科发展战略,协同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的力量,推动研究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招生》2019,(12):4-21
“双一流”建设高校: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教育部等三部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经专家委员会遴选认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于2017年9月21日,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42所世界一流大学和95所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相似文献   

7.
学科水平直接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水平。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在新的历史时期再次吹响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号角。纵观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不是拥有若干个世界一流学科的大学。没有一流学科就没有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因此,学科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基础和突破口,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对于破解我国"三农"难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在办学资源、学科水平、师资队伍等方面占据着世界领先地位.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的基础条件,但仍需在政府投入、师资队伍培养、学科建设、办学理念等方面加紧努力.  相似文献   

9.
2017年9月,根据国务院出台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教育部等三部委正式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标志着高等教育领域新一轮重点建设进入实施操作阶段。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出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成为了新的热点与焦点话题。在国家号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热潮下,在学子们期待世界一流大学入场券的热情下,在教育家们积极投身于此的热忱中,更需要静下心来,"冷静思考":何谓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如何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一流学科在大学类型和学科类型维度上表现出明显的聚集与分散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世界一流学科在各类大学中的分布存在"长尾现象",尽管有大量的世界一流学科聚集在极少数的世界一流大学中,但分散在各类极具特色的非一流大学之中的世界一流学科数量也与其大致相当。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聚集度按照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社会科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人文艺术学科序列平缓递减,准一流大学和非一流大学的学科聚集度随着学科类型的变化在小范围浮动。回应当前的学科建设工作,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当遵循优势学科的"聚集效应",重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提升学科建设效率。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需要重新审视其办学定位,基于优势学科整合相关支撑学科,建立具有一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学科组织群落。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出现在多个国家的政策议程之中,德国和法国分别推出"卓越计划"和"卓越大学计划",旨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升国际竞争力。德法两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始终伴随着政策争论,其中共性政策争论体现在资金的可持续性、科研的重视程度、地区均衡、学科均衡、怎样看待大学排名、大学管理改革、世界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体系的关系等方面。借鉴其经验,我国要坚持推进"双一流"建设并以之带动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注重均衡建设和协调发展,以"双一流"建设为驱动力加快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坚持正确评价导向。  相似文献   

13.
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中、长期建设规划和方案.如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双一流”建设仅是砸钱和排名吗?  相似文献   

14.
桑标 《上海教育》2022,(19):26-27
<正>“做大做强特色学科,培养亟须创新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上海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提出“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原则,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面向世纪中叶实施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是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一流大学的建成需要有一流的功能体系以及一流的支持和服务体系。推动"双一流"建设的突破口在大学战略管理,要进行战略研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战略,用战略引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6.
2017年9月,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42所高校进入一流大学建设行列,95所高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A类一流大学平均每校入选学科数要远远领先于B类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理工科入选学科数、入选总次数和平均每学科入选次数均明显高于人文社科,且分布差异较大。同时,"双一流"建设是对过去重点支持建设并取得良好建设的高校进行延续性支持。东部、华北与华东以及直辖市等入选高校数、学科数等较高,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吉林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将一流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不懈追求。2018年,为切实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实现"人才大循环",启动实施"吉林大学学生国际竞争力提升计划",列支专项经费,资助在校学生赴世界一流大学/学科进行学术交流与联合培养,聚焦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与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进而助推"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国家相继出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对于增加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流教师、一流学生、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设施"是"双一流"大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16-17
2017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深度推进之年。高等院校深化改革力度持续加大,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出炉。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各大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海外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双一流"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应围绕学生、教师、平台建设和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及早设定预期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恐怕是一流大学以及由此"衍生"的大学排行版。2015年10月,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文件,一流学科又进入了大学人的视野,并且其重要性似乎开始超越一流大学的概念。从关注一流大学转向一流学科,这无疑是一个进步。但由于大学在社会组织体系中的独特性,仅仅强调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还远远不够,或者说只是从一流学科的角度解读和建设一流大学,只能表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