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品牌形象对于城市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当下媒介化生存的社会中,城市品牌形象更是无法脱离媒体的塑造与建构。然而,当前许多城市在自身形象定位、传播理念与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或问题。本文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对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和传播进行研究,探讨媒介环境下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安第48中学生关于危机认知的媒介素养调查得出:社会转型期城市青少年在危机认知方面接触、使用媒介的素养较高,符合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的理论,然而对危机信息的接受或消费特点却更倾向于影响流强调的人际传播模式,受感情的影响大,反映了未成年人在风险社会环境下的本能心理。  相似文献   

3.
摘 要:运用问卷调查法、逻辑思维方法与传播学理论对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在传统农村的传播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农村大众媒介消费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大众媒介使用能力弱,农民在对媒介内容的选择上也是偏向娱乐以及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讯息。而大众传媒传播体育的目的以及所使用的符号体系与农民的信息需要并不一致。同时,大众传媒传播的体育与农民对体育的认识缺乏共通的意义空间。此外,农村的传播环境也制约了体育信息的传播。目前,利用大众传媒来改变广大农民传统的体育健身意识,还需要先改变大众传媒对农村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法、逻辑思维方法与传播学理论对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在传统农村的传播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农村大众媒介消费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大众媒介使用能力弱,农民在对媒介内容的选择上也是偏向娱乐以及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讯息。而大众传媒传播体育的目的以及所使用的符号体系与农民的信息需要并不一致。同时,大众传媒传播的体育与农民对体育的认识缺乏共通的意义空间。此外,农村的传播环境也制约了体育信息的传播。目前,利用大众传媒来改变广大农民传统的体育健身意识,还需要先改变大众传媒对农村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媒介分析作为传播学研究传统的五部分内容之一,不仅是要处理媒介的内容,更主要的是要分析媒介的技术手段本身,因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媒介的技术手段不只是一个技术载体,而且也是一个生产性手段,媒介本身会改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经验。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介分析就是要站在传播现象的旁边对它进行全局的观察,发现其中媒介技术的运作原理和力线,及其所造成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6.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雷蒙德·博伊尔教授就体育传播研究这一话题接受了作者的访谈,从自身研究经验的角度探讨了英国体育媒介研究从体育新闻传播向体育文化传播研究转变的个性化体认。博伊尔教授认为,体育媒介研究强调媒介研究的包容性,它打破了新闻与传播研究的传统思维定势,也是当代传播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和体育媒介研究的国际化拓展,英国和中国的学者都面临共同的问题,体育媒介研究更深入地参与到社会对话中,不但关注体育现象与媒介发展的关系议题,也关注社会权利与文化产业议题。体育媒介研究也是多元主体的知识生产过程,拓展国际合作研究是迎接未来变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媒介传播对青少年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国内外体育赛事媒介传播对青少年体育态度、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显示:国外关于体育赛事媒介传播方面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系统,且诸多研究综合运用了问卷调查、实验等研究方法,设计较为科学严谨;与国内相关研究结论较为一致,即赛事媒介传播对青少年体育态度、行为具有积极和消极影响,但缺乏内在机制的深入分析.提出:以传播学相关理论为指导,揭示体育赛事媒介传播的具体变量对青少年体育态度、行为变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是未来该领域研究趋向;在新媒体环境下,优化媒介体育赛事信息传播内容,提升体育赛事信息传播品质,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与体育信息甄别能力,成为当下该领域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传播学》是新闻传播类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传播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为新闻传播类其他课程以及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在互联网社会,高校《传播学》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会。互联网既是《传播学》的教学内容又是《传播学》教学的挑战因素。如何保证互联网语境下《传播学》教学的有效实施与执行,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对互联网社会的《传播学》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略作思考,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摘要:以体育参与和体育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传播学和社会学交叉学科的视角,揭示体育参与过程的实质,并深入探讨了体育关系这一核心概念。研究结果:体育参与的实质是建立和维护体育关系,体育关系指的是通过体育活动连接而成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互动是传播的本质也是体育关系形成的条件,在互动中产生了三类基础关系维度:动作-竞技关系、体育规则关系和体育文化符号关系,它们构成了体育关系的内涵。副社会互动是大众传媒介入后形成的体育迷与体育媒介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属于体育文化符号关系维度。研究价值在于力图从传播学视角重新审视新环境下由体育联结而成的社会关系,其创新意义在于从现实层面透视了体育参与的内部规律,从理论上对拓展体育传播学已有理论框架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媒介效果领域的重要理论,它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一种新的新闻途径应势而生——自媒体。于是,对于以传统大众媒介传播为背景诞生、认证的“议程设置理论”是否仍然有效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讨论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自媒体环境下与传统大众媒体传播环境下的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效果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当下自媒体环境中的议程设置困境,并进一步提出自媒体环境下的议程设置新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