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基地,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智育,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面对新时期社会伦理环境的恶化、社会道德的滑坡等问题,高校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道德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而药家鑫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近年来的广场舞事件进行分析.指出广场舞事件已成为现实版的武林,并非场地设施、“招安”“收编”等技术层面的办法可以完全解决.进而从道德、认知、美学的三重维度阐释广场舞事件,认为广场舞事件双方都不具道德责任,在道德监控和镜头监控乏力的情况下,对广场舞事件的认知格外重要,由于老人和年轻人对“家”的认同的差异,加之社会长期以来对老人的忽视和不尊重,以及碎片化时代对技术的依赖造成的社会整体道德滑坡,老人对安全、温暖共同体的向往等诸多原因导致广场舞事件发生.陌生人只有融入情感、参与其中才能体验美学意义的广场舞.  相似文献   

3.
道德滑坡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它已经涉及到现实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对道德滑坡问题提出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4.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往往代表社会正面价值取向。,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当下,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道德问题在中国经济、政治、职业、家庭、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不断显现。良知缺失、道德滑坡、行为失范已俨然成为妨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诟病。这些道德问题是怎样滋生的?哪些因素助长了它们加剧和蔓延?究竞该构建什么样的道德体系?如何引领社会走出道德低谷?  相似文献   

5.
略论我国的社会转型与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彭立荣目前,我国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呈现着极为复杂的状况。对此,有些人惊呼:我国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在滑坡,在严重地滑坡!还有些人则认为:我国的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在爬坡,在艰难地爬坡!那么,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我国...  相似文献   

6.
社会变革,经济转型,各方面面临极大的冲击,教育也受到强烈的震荡,"道德滑坡"还是"爬坡"是争论的焦点,青少年的道德状况是进步还是退步要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社会在进步,青少年道德状况虽仍存在问题,但总的来说是进步的,教育者要转变观念,促进青少年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势头强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却导致了社会生活的精神建设层面问题层出不穷。道德滑坡近年来尤其引人注意。其中宏观社会系统中的道德问题主要包括思想、文化、经济、制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具体包括文化多元下的社会道德问题,生产力不发达下的道德问题,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道德问题,思想教育现状下的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道德选择及道德建设的讨论是近年来哲学界和伦理学界的热点。如何评价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变化,是“爬坡”还是“滑坡”?如何看待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是“适应”还是“超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道德观的体系结构、价值选择座标是...  相似文献   

9.
高校师德滑坡——制度缺陷与主流道德断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高校教育质量下降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很多 ,但高校师德滑坡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制度缺陷和主流道德断层是引起师德滑坡的两个主要原因。提高高校教育质量 ,必须首先抓好师德建设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为扭转社会道德滑坡的状况,加强宣传教育,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道德建设,但成效尚不够理想,道德建设成了社会性难题.如何才能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准,使社会风气不断好转呢?笔者认为必须要打破传统的观念,提出  相似文献   

11.
从政治哲学角度看,明代王学的政治哲学思路大致上可以概括为:治心可以转化治世,好的生活在于民众的自我创造;万物一体是最好的人间秩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无所谓阶级之分、亲仇之别,一律与自我本身同等对待;良知及其他内在性的资源可以转化为社会的规范和准则,人也从完善的道德个体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民间社会的教化行动使得民众参与自下而上的道德救赎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应该的;哲学家或者知识分子应承担政治责任,将学与政打通。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道德状况出现了紊乱和“滑坡”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德规范的软约束机制造成的。因此 ,道德法律化是当前强化道德软约束的有效手段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家训经典》评介高海夫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道德滑坡现象,或者名之曰“不正之风”,已经引起上自中央领导、下至一般群众的普遍关切,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因而,人们在呼唤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同时,也在呼唤道德建设,也是理所当然的。道德范畴主要包括社会...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看待公共生活中出现的见义不为道德滑坡现象,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必然结果吗?社会公德建设中存在见义不为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鉴于此类现象如何维护社会公德建设,试从树立社会公平观念、正确发挥社会评价机制及完善社会补偿机制三个方面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占有突出的地位.当前我国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始终把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置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道德滑坡的现象,应加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净化道德环境、进行新观念的宣传教育,以及应关心人们思想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忠恕之道是儒家思想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是"仁"的核心,能够彰显出我国古代文化的内涵与底蕴。面对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滑坡现象,可以从公民自身出发来贯彻践行忠恕之道,并且使公民自身道德修养和外部环境二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社会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使其获得长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宗族是其基本社会结构形态,民众拥有可贵的自我心性约束精神,所以古代中国没有形成欧洲城邦经济形态下的知识主导的理性思辨社会和宗教神学社会,而是形成了与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的道德社会。这归因于小农经济的农业循环生产主要靠经验;先贤对"道"的理解,使得中国哲学在起始点上便超越了宗教神学观念,直接上升到把握客观自然规律。儒学以仁为核心概念,为社会治理设计了完整的道德体系,支撑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繁荣,走了一条与西方社会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9·11"恐怖袭击事件过去已十余年,美国文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持续关注,并诞生了许多与之关联的文学作品。2011年美国作家艾米·沃尔德曼发表了她的小说处女作《屈服》。作为一部与"9·11事件"密切相关联的文学作品,《屈服》关注的是该事件对整个美国社会以及美国民众的改变。作者通过自己独特的新闻视角,准确而又深刻地为读者呈现出了"9·11事件"之后美国社会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是治理社会、安邦治国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手段。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是通过民众的廉耻心从而自觉约束自我行为,属规范行为的内在动力。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通过一整套执法机关来行使实现的,它是通过强制手段来约束民众的行为,惩治违法行为,属规范行为的外在动力。在中国漫  相似文献   

20.
从道德评价角度解读<大浴女>中主人公尹小跳形象.分析成长过程中使她欲望满足的同时又进行道德忏悔的三个事件,阐释蕴含在形象中的道德隐喻意义:个体欲望的道德化是使人性完美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