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以下简称《水浒》)的结局,是一个悲剧结局。这里,作者着力描写了梁山泊农民起义军妥协投降、全军覆没的整个过程.它明显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体现了《水浒》这部现实主义作品的主题思想。如何正确地评价《水浒》的悲剧结局,关系着如何正确评价《水浒》。因为这一结局,是全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文学思考生命、审视人性及揭示主题最为直接、透彻的视角.明清家庭小说几乎自始至终都弥漫着浓烈的感伤主义情绪,有着强烈的悲剧精神,悲剧主题是这一类别小说的共性特征.明清长篇家庭小说中的"家",最终都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瓦解的边缘,作者于其悲剧的结局中寄托着一种寓意,即封建文化衰落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刘晓萍 《文教资料》2008,(28):31-33
<傻瓜吉姆佩尔>和<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这两篇小说同样是塑造了一个傻子的形象.而且均以行骗者/傻子(被骗者)/拯救者的模式,却铺就了两条不同的人生道路,造成了两位主人公不同的人生走向与结局.两篇小说将行骗者的乐、被骗者的悲及凌驾于他们之上的拯救者的爱交织在一起,烘托出一个悲剧的主题,这是人性的悲剧,是生存的悲剧,也是社会悲剧.为了烘托出悲剧的氛围,小说中人物的身份被赋予象征性含义.两篇小说的作者在作品中均表现出一种悲剧的意识,但是因为作家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又呈现出一些不同:辛格的小说中的悲剧意识更为含蓄温厚,而余华的则显得辛辣直白.  相似文献   

4.
作者试图从悲剧的角度,通过对悲剧性格的特点,悲剧性格的指向和悲剧结局的分析来把握巴金的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按古希腊的观念,命运是一种超乎人类精神之上的抽象观念,是无法改变的,不可解释的,难以抗拒的,但悲剧主人公仍旧用自由的意志和坚贞不屈的品质与命运抗争。悲剧性的结局预示了命运之神的强大和无法抗拒,但另一方面却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命运的不屈。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希腊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的悲剧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希腊命运悲剧。通过对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分析,探讨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进而理解古希腊人原始朴素的命运意识。  相似文献   

6.
《白痴》中被众人称作"白痴"的梅什金公爵是一个典型的正面人物形象,他的身上充满着耶稣基督的仁爱。他抱着"美拯救世界"的理想改造世人,最后却落得与耶稣同样悲惨的结局。这是美的悲剧与爱的悲剧。透过梅什金的悲剧人生,作者极具说服力地描述了"美拯救世界"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背景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吴用是一个有才能而屈压下层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形象。吴用者,无用也。吴用形象是一曲知识分子人生追求的哀歌,它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有才能而屈压下层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作者对知识分子人生的思考。吴用形象又是一曲梁山悲剧结局的哀歌,它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梁山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作者对梁山出路前途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男主人公盖茨比坚韧、痴情的形象深入人心,众多读者不禁为其悲剧结局感到哀婉和痛惜。盖茨比的悲剧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内外因素的交替影响下逐步发展的,可谓是一个必然的结局。笔者尝试着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深入剖析造成盖茨比悲剧必然性的生态原因,揭示隐藏在爱情故事之中的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9.
屈凯 《华章》2011,(31)
古希腊和中国古典悲剧都享誉世界,但两者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希腊悲剧更注重对生命哲理的思索,中国古典悲剧则主要关注“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以及人情世故等方面;希腊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相比,探讨的主题更加广泛和开放;希腊和中国由于不同的政治环境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原因,悲剧的结局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探讨小说《缅甸岁月》中人物塑造表现出的自然主义的主题,作品中的人物几乎都被强烈的欲望左右,他们的人性中充满难以抑制的物欲、情欲和复仇欲,从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命运。作者借这些人物的命运预示大英帝国的衰落和灭亡的结局。  相似文献   

11.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是贾府的正牌小姐,是作者所着力塑造的一个群体。四姐妹名字的谐音“原应叹息”正是对大观园女儿群体悲剧命运和赫赫百年家族衰亡结局的暗示,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也是解读作者塑造这一群像的密码。  相似文献   

12.
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最终结局是安玑和苔丝的妹妹结婚了,这种结尾在悲剧中是很少有的。这种独特的结局体现了作者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相似文献   

13.
悲剧结局是海明威作品的标志。其创作思想首先来自他的英雄幻灭人生体验 ,战争创伤契合他自身感受而形成悲剧意识。表现在艺术结构的审美创造中 ,作者以生命走向死亡的考验 ,让读者领悟生活的艰巨性 ,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  相似文献   

14.
审视一部剧作是不是悲剧,要从悲剧精神和悲剧性人物、主题、情节、冲突、艺术风格与结局进行全面分析。中国戏曲是平民性、娱乐性很强的艺术,长期在“札乐”文化影响下,形成悲喜交集的“中和”的审美趣味和“大团圆”情结,悲喜剧多而悲剧少。在创作实践和概念上,虽有悲剧和喜剧的区别,但并不严格、明晰,缺少悲剧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曹雪芹用饱醮血泪的笔,精心创作出的一部现实主义的鸿篇巨著。它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悲剧,而是一出人生的大悲剧。作者悲悼了全体年青一代,尤其是青年妇女的悲惨结局,展示了一幅"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悲惨画卷。作品的深刻意义在于作者揭示了整个时代的悲剧,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趋势。我们读《红楼梦》,一般认为黛玉之死是作品悲剧的高潮,这位具有叛逆思想的"世外仙妹"最终被封建制度扼杀了。但是,认真体验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理会到黛玉的夭亡是封建制度下叛逆者的必然结局,而薛宝钗,作为封建礼教塑造出来的完全符合道德规范的淑女,也没有找寻到幸福,而  相似文献   

16.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19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最具特点同时也是主题最具疑问的一部短篇小说。作为一名笃信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霍桑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利用圣经原型构建了一个尘世的伊甸园,但男女主人公伊甸园中堕落的结局却是一幕凄婉的爱情悲剧。对替罪羊原型的分析与阐释揭开了伊甸园神话这一另类结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论贾宝玉出家的悲剧结局朱树玲,胡福星《红楼梦》是一部以人为中心的书。作者曾雪芹写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塑造了一个"梦醒了无路可走"的觉醒者的悲剧形象,从而表现出封建制度的种种罪恶及其必然灭亡的趋势。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出家是对自己家...  相似文献   

18.
《史记》的悲剧性历来为世人所称叹,但对其悲剧的界定,多体现在悲壮人物身上,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为基本特点,以惨烈的结局深化悲剧主题。基于黑格尔对悲剧的诠释,力图从冲突对立的矛盾双方入手,于双方的对立依存关系里寻求悖论的依据;且以刘邦为悲剧原形,以世人对其"无耻"和"大度"的评价为着眼点,既揭示其成功来源于"无耻"和"大度",又指出其失败亦归结于"无耻"和"大度",进而探讨个体在无法调和的悖论中所彰显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19.
孙益杰 《考试周刊》2010,(30):31-32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悲剧结局令人震憾,作者何以写出如此悲剧,本文认为是他宽广的胸怀使然。作者心中蕴蓄的忧思几何,境界怎样?本文认为,他的胸中蕴蓄着千古之愁,境界高远。因此本文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具有非凡人格魅力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20.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以美国以新旧南方悲剧冲突为主题,1930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在这部作品中威廉·福克纳讲述了一个出生于南方没落贵族的艾米丽小姐整个悲剧性的人生。整个故事格调灰暗、阴森恐怖,结局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充满了悲剧性。本文分析了这篇小说蕴涵的悲剧色彩,认为小说的悲剧性包括家庭、爱情和社会三方面,并试图分析悲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