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襄樊校长论坛”是襄樊市教育局长李菲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的作品之一。2005年8月,作客本刊“局长访谈”栏目的李菲局长饶有兴趣地说,举办校长论坛是为了让校长收获更多的金苹果。综观已举办的六期论坛,记者发现,襄樊校长论坛更像——  相似文献   

2.
校长负责制在提高了学校管理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学校管理中的“家长制”、“一言堂”以及校长权力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教育民主化和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影响下,校长权力受到了更多的质疑。为此,前不久,《中国教育报》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管理博士论坛联合举办了一场关于校长权力的辩论。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点中学的校长认为,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16—22日,在杭州市上城区举办西博会2006’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本次论坛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浙江省教育厅、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教育局、上城区人民政府承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推进均衡发展、构建和谐教育”。本次论坛由“局长论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专家论坛:初中教育全视角”。“名校长论坛:校长自主权与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2007,(1B):45-51
2006年4月1日,《上海教育》4A“当代校长”第一期的新鲜出炉,宣告《上海教育》杂志在聚集校长资源、更好地服务上海教育,以及促进杂志自身的发展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至2006年12月,“当代校长”已经开出八期。 在八期“当代校长”中,在“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启发下,我们聚焦了优秀校长的方方面面。在新年里,我们特意邀请上海市几位中小学校长,对2007年学校的发展作一展望。从中,读将可以看到校长们下一轮工作的关注点。[编按]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07,(5B):28-28
在基地导师仇忠海的带领下,全体学员积极参与有关教育论坛。有江浙沪三地名校长论坛、黄浦区主办的“文化兴校”的主题论坛、进才中学主办的“共同关注生命教育”主题论坛、市西中学主办的“校长国际论坛”和双名工程办公室主办的“名校长圆桌论坛”。仇忠海和基地全体学员积极参与发言讨论,开阔了学员的教育视野和学校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6.
周慰 《上海教育》2006,(7A):10-11
6月的上海,“峰会”的季节。 6月17日,刚刚送走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申城,又迎来了“2006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办公室指导,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江苏教育报刊社、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和上海普教系统名校长培养基地项目组主办的这一论坛汇聚三地精英校长,纵论“以学生发展为本”价值取向之下,今日高中该如何厘清问题、校准航标、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好校长不一定是看他们是否冠有“全国优秀校长”“名校长”“模范校长”等“帽子”,受到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奖励的校长。唯有真正关注教师、真心实意地为教师办实事、始终代表大多数教师的利益、让教师叫好的校长才是真的好校长。  相似文献   

8.
刘晓珍 《江西教育》2004,(23):36-37
2001年,清华校长职业化研修中心的策划者,首次向世人推出“职业化校长”的概念,“3A能力”模式和“教育经营”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校长研修创新模式的整体构思。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对教育实行市场行为的管理,校长是一种受聘于市场的职业,按聘约规定的职岗要求凭职业能力履行管理、经营学校的责任,拥有职业能力,称为“职业化校长”。  相似文献   

9.
徐晶晶  翁杰 《上海教育》2007,(12A):20-21
2007年11月15~16日,以“新课程实施中教学领导力建设”为主题的2007长三角高中名校长论坛在上海市金山区举行,江浙沪三地以及其他省市240多名教育专家、学校校长出席了本次论坛。他们围绕着论坛主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视挑战为机遇,有效地体现校长的教学领导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杨荣 《湖南教育》2013,(12):25-27
10月17日,由株洲市教育学会和上海市“双名”培养工程联合组织、株洲市荷塘区教育局承办的湘沪两地名校长工作室学术论坛,在株洲市八达小学举行。本次论坛以“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参加论坛的有“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小学校长主持人、上海市实验小学杨荣校长带领的杨荣名校长工作室的10位校长,株洲市刘影名校长工作室、龙洁名校长工作室、周亚娟名校长工作室的所有成员以及株洲市部分中小学校校长。论坛分主题发言、访谈、对话、专家点评等环节。校长们放言论道,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课改”带来的学校管理变革,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于2002年10月在京举办了“新课程改革与学校管理校长论坛”。在此次活动中,围绕“课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内容综述如下。“新课改”与教育思想校长们一致认为,“新课改”需要转变以往的许多思想、观念和教育行为及教学方法,但并不是要扬弃以往所有的教育理念,而是应该对过去的教育思想进行一番清理,只有明确新的教育观念,才能明确“新课改”的具体思路。这样,才能避免课程改革“穿新鞋走老路”。校…  相似文献   

12.
张帮群 《教书育人》2005,(12):10-12
笔者教授小学、初中到高中已有31年教龄。31年来,我至少接触过城乡上百名中小学校长(包括到外地培训及参观学习),我对“校长”这个特殊职位一直思考得很多,感受也特别深刻。应该说,我所接触过的校长是敬业的、辛苦的,但恕我直言,绝大多数校长的时间和精力用错了地方,尤其是县城中小学校的校长,由于每天事务冗杂,有好多工作都没“忙”到点子上,甚至是游离于教育教学管理之外,这实在是现代校长的一种失策,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13.
在2007年8月的首届教师培训与发展国际研讨会暨第12届中美教育研讨会上,“领导力”是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关键词,领导力不仅是教师论坛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且是校长论坛的一个中心话题,校长论坛正是围绕着“校长领导力及其培养”的议题而进行的。领导者是通过其所领导的员工的努力而成功的。领导者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个高度自觉的、高产出的工作团队,其核心问题就是领导者的领导力问题。那么,什么是领导力?有关领导力的研讨对我们有些什么启示?国内外有关领导力的研究现状如何?如何提高和培养领导力?这些都是相关校长领导力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话一点不假。“现代校长应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这话也不错,但总觉得有点喊高调,不着边际,有点理想国的味道。对于老百姓来说,真的很难寻求到一个好校长。来点实际的,告诉你我眼中的好校长是个啥样。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记者 《教育探索》2006,(5):I0001-I0001
富锦一中被誉为“龙江东部教坛的一颗明珠”。1996 年8月,衣树羽到富锦一中任校长。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果。2004年9月,省示范性高中研评组的专家们在全校教工大会上评价他是追求教育理想,勇于教育创新的校长,是教师的福分,是富锦人民的骄傲,是我省教育战线上难得的人才。省城一位作家采访他时,称他为“跨世纪的专家型校长”。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媒体时代。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法人”和决策者,不可避免地要与媒体打交道。我认为,在和媒体交往的过程中,校长应该坚持“三项基本原则”:尊重、信任、沟通。  相似文献   

17.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对一所学校的影响至关重要。教育家朱永新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校长应该是一校之‘魂’。”对于校长来说,在学校管理的众多方面,如何用好人才是学校管理的关键,因为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师素质的竞争。就“校长如何用人”这一话题,哈尔滨市动力区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组织了网上论坛并开展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江城 《今日教育》2005,(6):11-11
我们的基本主导思想: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办学思想、教育思想都出自校长。通过这个立体的论坛,让校长们对教育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探讨,这就是促进校长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已然知道.进入反思阶段的课程改革需要研究型的教师.培养研究型的教师则首先需要一个研究型、思考型的校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论坛作了一个起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普陀区教育局举办的“2008中外校长论坛”上,来自不同国家的校长们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校长的作用”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我们耳熟能详的“课程领导力”,会上突出了其“领导课程建设”和“价值思想引领”的本意。英国一位校长提出“教学生重于教学科”“我们应是学生的教师,而不是学科的教师”,应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这位校长还提出课堂上点名答题的“不举手政策”,这一截然不同于我们习以为常的“举手者答题”的方式,或许能让我们以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0.
刘茂祥 《上海教育》2006,(9B):32-33
名校长培养基地开班时的场景尚未远去,如今再回首,各基地班已走过了半年多的历程丰富的培训内容,让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有了更清晰的足迹:为了打造上海教育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校长、教师梯队,为了“修补”上海50岁左右优秀校长和教师的断层现象,力争在5-10年内形成一批领军人物,边回顾,边总结,边思考,边谋略,也许是这一新世纪人才工程不断完善的最有效方法。[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