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通常我们所说的美是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式存在。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简言之,数学美就是数学中奇妙的、有规律的、让人愉悦的美的东西。大多时候,人们只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到其内在美,理所应当地认为它是枯燥乏味的。但作为科学语言的一种,数学具有和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在内容结构和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王冠。数学美是科学美的核心,是科学美的标志,对数学美的探索和研究将推动和促进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数学知识的科学美、理性美,体现在逻辑美、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有序美、奇异美和统一美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渗透美育,就是指在数学课堂中发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1,(5)
美对生活和科学等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因素,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数学只有达到学习理解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慢慢发现数学与美存在一定联系,无论是初代和高代数学,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如美之简洁、美之对称,美之直观、美之奇异,美之统一、美之创新。  相似文献   

4.
陈自高 《中国科技信息》2006,(5):242-242,254
对称美是数学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普遍存在于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各个分支。对称美在数学解题中有重要的应用,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到对称性,别可以以简驭繁,化难为易,提高解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数学的美在科学中无处不在,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明丽的山水,醉人的鲜花",是大自然之美;"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色彩"是艺术之美.同样数学也具有美感.  相似文献   

6.
数学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美是科学美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较深入地探讨了数学美发展的过程,阐述了数学美的意义和特征,并论述了数学美感对科学创造的功能及数学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朱敏 《知识窗》2013,(12):15-16
美无处不在,在数学中也存在美。虽然数学中的美是无形的,但它却是现实生活在数学中的反映与体现。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中感受美、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美、在解决问题中创造美,使学生徜徉在数学美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一门精密科学,又是形式科学,教学美集中体现在它的形式美上。数学形式美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形式美,其所包含的意义和意味是高度抽象而普泛的。数学形式是从其他科学美的形式深化而来的,一旦形成又反过来对其他科学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揭示了数学形式美在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中的几个方面功用。  相似文献   

9.
肖运锦 《知识窗》2011,(6X):30-30
<正>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孕育了数学与美学,因此从数学诞生那天起,数学美学也随之产生,毕达哥拉斯学派不断从探索数量比例的和谐中去追求美就是一个明证。数学中存在美,数学包含着美学,现在似乎无人持异议。但在数学中为什么存在美,如何去感知数学的美,数学哪些地方体现着美,不少人对此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国内在绝大多数有关这个话题的中文文献中,经常处于一种初期的、感想式的讨论,而缺少对于科学美学这一交叉领域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近来,吉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大美译丛》(刘兵主编)恰恰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 这套引进国外科学美学研究成果的丛书的取名,来自《庄子?知北游》中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说,宗旨是要弘扬“自然之美、科学之美”。在其第一批选题中,包括了《生命的曲线》、《美与科学革命》《心灵的标符── 音乐和数学…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美学功能,这种功能鼓舞人们对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一方面,美给人们以精神享受,在数学教学中感受美能激发起学习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对美的追求,又会给数学的发现带来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鲍克忠 《情报杂志》2003,22(9):30-31
对《中131数学文摘》和美131《数学评论》进行多项比较分析,指出二者的异同及《中131数学文摘》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若干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形(碎形)几何是大自然的艺术构造,它有着广泛应用。借助于数学软件Mathematica7.0实现了分形系列图表的绘制。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和发现大千世界中数学的优美,而分形正是集数学的奇异美、对称美与和谐美于一身。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等与不等是数学中最基本的两个知识,最,它们形影不离,存在着概念上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涛 《科教文汇》2007,(1X):65-65,68
数学美的存在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关的因素得以体现。而我们在数学美育教学上存在欠缺,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使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促进“德”,“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数学科学的发展,而对数学的创造性运用是成功应用的基础。数学建模把基本的数学思想理论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中,让你的数学学习不在枯燥,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又能感受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17.
研究构造法与数学美,可以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构造法是欣赏数学美的旋律,通过恰如其分的构造去体验、衬托数学美,数学美往往贯穿于构造法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清楚地表明,人对美的认识是有共同性的.“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则明确地指出,人对美的认识是有差别的.一个科学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感受到的科学之美,与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美,是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的;而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所感悟到的科学之美,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在数学和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里,人们比较容易体验到科学之美.而在一些工程科学或应用性较强的领域里,科学之美的展现似乎要少一些,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也比较少.本文希望就工程科学的美,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数学美是数学学科的精神表达,数学美可以激发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在阐述美与数学美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数学中符号美、抽象美、简单美等的表现形式,探讨了数学美的客观性、社会性、物质性、宜人性的本质,最后提出了如何在高职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追求美的能力,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庞丹  韩魁武 《科学学研究》2007,25(5):848-852
  杨振宁具有非常丰富而深刻的科学美学思想,本文从何谓“科学美”、“科学美”栖居于何处以及如何把握“科学美”等方面探析其科学美学思想,以启迪当今学者,并且将之加以进一步深入发掘和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