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指导,兼顾系统功能语言学和传统的文体分析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从指称变异、句法变异、焦点变异等方面,探究了英语新闻语篇中话语权力的实现方式,揭示出英语新闻语篇如何通过特定的语言表达,成功构建其意识形态。该研究有助于读者认清西方媒体一向标榜的新闻"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短语"作业做完了的"指称问题存在一定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它是指称动词"做"的施事,还是指称"作业"的领属者。针对这一问题,该文章运用生成语法的理论,从短语本身的句法结构展开,经验证当其指称动作的施事时,则生成的短语语序与原短语不一致;当其指称"作业"的领属者时,得出结果与原短语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尽地论证了判断一个英语名词指称是否是限定性的,只要察看它出现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时是否还仍然指称它本身所能涵盖的全部事物。是指全部,这个指称在这一语境中就是一个限定性指称;不是指全部,则为非限定指称。这为初学者正确使用英语冠词提供了一个简便而又可靠的判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是对一系列中国学者自指方式的研究。这些研究的发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国际上语言领域的英语母语作者主要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I"来指单个的自己(例如:"I propose that...")。而中国学者在单个自指时却极力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代词,他们更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复数代词"我们"、第三人称名词短语如"作者"和无生命名词短语如"本文"来指称单个的自己。另一方面,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自指语用能力时并未呈现稳步前进的态势。他们在步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后,逐渐远离英语的自指方式,越来越向中文中的自指规范靠拢。在博士学位其间,尽管他们对I的使用有所上升,但总体说来,他们的作者自指还是中式的,和英语方式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5.
指称语是在言语会话中引起幽默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产生言语幽默效果,交际双方对于指称语的选择是一种动态的心理过程。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对于解释英语言语幽默中发话人如何选择合适的指称语作为语言交际衔接手段的动因和受话人如何筛选并确定指称关系的心理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指称语的语用解读能进一步丰富理解英语言语幽默的方法,提高读者对幽默的鉴赏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语言学国际期刊论文英文摘要语料库的检索和统计分析发现,摘要中第一人称指称由第一人称代词"I","We"来体现,指示指称则由指示代词"This"及冠词"The"短语来体现,两者在体现作者叙述当下研究方面无明显差异。论文英文摘要中恰当地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有助于研究者轻松表达其观点,有效推销其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农村职业教育"是一个发展性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指称与涵义。在新农村建设语境中,它应被重新解读为一种"大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和"多样化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8.
悖论问题一直是中西方逻辑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古希腊的"说谎者悖论"开始人们就探讨有关悖论问题,至今这一探讨仍未停止。我们知道悖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我指称,由此在学术界出现了许多理论都是通过禁止自我指称来避免悖论。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论述自我指称是合理的,它既不是悖论产生的充分条件,又不是悖论产生的必要条件,禁止自我指称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悖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丽华 《英语教师》2023,(18):22-25
指称研究历史悠久,多学科交融,纷繁复杂。从早期哲学方向的研究到后来语义学的阐述,语用学的探讨;从抽象的逻辑推理和演算到引入日常语料的解释,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家、哲学家关注的重点。梳理指称研究的国内外发展脉络,探讨指称研究领域出现的新的动向,并阐释其对大学英语语用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很多学生认为英语是一门让人"头疼"的课程,特别是听力、语法和写作很难得到突破。这是什么原因呢?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母语在英语学习中起到了抑制作用,因此,本文将探讨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应对策略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迁移","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汉语对英语起促进作用和有利于英语习惯形成的迁移叫"正迁移",汉语对英语起干扰作用和阻碍英语习惯形成的迁移叫"负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