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生需要具备许多美好的品质,勤俭即是一种。以勤俭教育为切入点,培养孩子在生活中节约一滴水、爱惜一粒粮的习惯,是学校大德育观的生动体现。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品格往往是从非常生活化的小事养成的。勤俭的意义更多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做人的态度。有了这种品质,一个人无论贫寒还是富有,面对坎坷还是顺境,都会保持清醒的头脑,把直人生的航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勤俭永远不会过时。任何事物都要与时俱进,都贵在创新。把勤俭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升华为一种现代人必备的理念。勤俭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节约,更是一种执着和追求构筑的精神之…  相似文献   

2.
班上开展孝心教育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德明 《江西教育》2004,(17):26-27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任性,不重勤俭。对长辈的关注程度较低,不少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年龄.难以体会祖辈父辈为家庭为后辈所付出的辛劳和心血,难以理解长辈的一片爱心和一腔希望.经常对父母乱发脾气,也不知道如何孝敬父母长辈。因此,对孩子进行孝心教育,让他们拥有一颗“孝心”。既是传承中华美德,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3.
林清明 《中国德育》2005,(12):29-3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以来,节约资源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建立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校德育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培养学生节约的价值观和勤俭的品德习惯.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勤俭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中国家庭家风家训中最重要的优良习惯之一,深入探究中国传统的优良家风家训,有所辨别地去学习传统家风家训中的勤俭精神,这对于提升人们的品德修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学习意义。通过对当代家庭教育中勤俭精神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展开对家庭教育中勤俭精神重要性的探讨,通过运用优良家风家训在家庭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来加强勤俭精神的教育,对提升个人素质、促进家庭和睦以及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立伟  彭银姣 《生活教育》2014,(10):108-110,87
四、教育特色——爱物敬生 (一)节俭以用物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世界上的任何一种资源都是有限的,浪费现在意味着透支未来。尽管我们的物质生活已极大丰富,但节俭的美德不能丢。我校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从小养成节俭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笔者在语文新课改的过程中做了积极的探索性尝试:不以默读代替诵读,注重在诵读中培养语感,丰富语文积累;不以理解为诵读前提,以用心出声地读为主要的学习过程:不因讲解、讨论、评价等活动冲淡诵读本身。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教师可在诵读兴趣的培养和诵读的指导方法上下一番工夫。  相似文献   

7.
习惯是长期逐渐形成、不易改变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小学阶段正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对其加以重视。基于此,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阐述小学语文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出循序渐进、开展竞赛、推荐课外书籍等方式,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有效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素以勤俭为立身之根基,勤和俭是人们最基本的立身处世和待人接物的美德。在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的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厉行勤俭之风。  相似文献   

9.
第一个习惯:懂得做人。比较完美的企业领导人知道,品德高尚是成功之本。会做人,别人喜欢你,愿意和你合作,才容易成事。怎么让别人喜欢你呢?好的企业领导都习惯于能真诚地欣赏他人的优点,对人诚实、正直、公正、和善和宽容,对其他人的生活、工作表示深切的关心与兴趣。在人际交往中,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要“克己”即抑制自己的欲望,不以自我为核心,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化中数字的文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目前历史教育偏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学校历史教育旨在养成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用一句话说,历史学科教育的本质是发展健全的人格。以往我们不习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去设定人格的养成目标,也不注意从社会环境方面去界定人格教育的价值作用。而是比较习惯从政治理念方面考虑教育对人的影响。结果在教育目标和教育评价两个方面,都使人格教育的实际内容和实在价值难以放在应有的位置,学校历史教育不以发展新时代的人格为本位。  相似文献   

11.
为抵御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侵袭,必须加强大学生行勤俭品格培育。以大学餐饮文化为切入点,把勤俭品格培育融入大学餐饮文化建设中,一要全面实施勤俭品格涵育,二是要积极实施有效刚性管理,三是要强化勤俭氛围营造。  相似文献   

12.
分享阅读.有时也译为“大书阅读”.主要是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家庭或者幼儿园实施的一种不以学习为直接目的、类似游戏的阅读活动,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发展他们基本的阅读……就分享阅读本质而言.  相似文献   

13.
幼儿勤俭教育初探陆娴敏,余孝娥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生活中浪费和懒惰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或许是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不当的原因,幼儿中的懒惰和浪费现象也十分突出。经济富裕了,从一定意义上讲更需要勤俭,只有勤俭,才能不断进取奋斗。况且,我国...  相似文献   

14.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左右学生的行为,经常起作用的应该是习惯,而习惯又是在无数次行为的积累和摔打中逐渐形成的。所谓“习惯”,按心理学的解释,一是指一种习惯性的反应,此种反应比较简单,在类似的情境下,以近于自动的形式出现。惟习惯反应不以动作为限,在语言思想方面也有习惯性反应。二是指长期练习所形成的自动性的行为,技能学习到纯熟阶段,动作已成为习惯性。《辞海》对“习惯”的解释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如人们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有利于个人和集体生活的安排,不良习惯则起有害作用。总之,学习习惯对学习成功与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举一反三,“从懂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有关事情”,是治学的良方之一,是拓宽学生学习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主动思考的习惯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而且还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应付式学习的习惯.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如果教师举了一隅,而学生不能以三隅来说明印证,  相似文献   

16.
说习惯     
习惯是人的一种天性 ,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对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益处 ,一种坏的习惯则可能使一个人无所作为。像有礼貌、俭朴、诚实、勤勉等这类好习惯是为社会和人们所倡导和褒奖的 ,而虚伪、粗鲁、奢侈等恶习则为人们所唾弃。我们不能小看习惯的力量 ,好的习惯可以成为成才的“催化剂” ,是造就伟人的“妙诀”之一。以俭仆而言 ,宋代大文学家司马光告诫儿子 :要以俭朴为美 ,不以奢侈为荣。司马光本人也是平生食取充饥 ,衣取蔽寒 ,但对研究学问却有着无尽的热情 ,“下帷绝编 ,不知昏晓” ,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而那些整天提笼架鸟、吃喝玩…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期总务处工作要点辽宁省实验中学总务处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在“强化管理、求真务实、勤俭办学争创一流”的总体要求下,总务工作承担着管好校产、整建学校环境、完善教学设备和改善师生生活的重任。因此,必须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努力为教学服务、为师...  相似文献   

18.
欧凯 《华章》2011,(26)
朱德在数十年领导人民军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坚持将其勤俭思想贯彻到军队建设中,形成其独特的勤俭建军思想.朱德勤俭建军的思想以“勤”为根本,讲求自力更生,以“俭”为原则,讲求精简节约,勤俭是手段,建军是目的.  相似文献   

19.
浅论“管理方块”与学校管理●福建省柘荣县第一中学吴恩银学校管理需要一定模式,也客观存在模式,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学校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同样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左右的。学校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是一门精深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勤与俭的道德内涵和道德要求,以及中华民族崇尚勤俭传统的道德实践,论述了勤俭思想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借鉴、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