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跨文化翻译一般要求对两种文化都精通。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汉语中出现了一批时代感很强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新词语,将这些词语翻译成英语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英语"的痕迹。鉴于此,本论题从时代需求的视角,结合"中国英语"的定位,并以汉语新词的英译方法的分析作为支撑,讨论了"中国英语"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量现成实例分析,阐述了英语外宣报道不同于单纯的汉译英,并非是对汉语新闻的逐字英译,两者不能简单地一视同仁,此外,英语外宣报道更多地采用"译"与"释"。外宣报道(包括时见报端的新词新语)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传播效果,其次才是如何确保汉语新闻英译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言与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长期以来,人们借用动物名词来表达抽象概念,动物词具有深层的国俗语义。通过比较汉语中的"狗"和英语中"dog"分别在不同语言中反映出的国俗语义,探究了两种文化的差异,以期对跨文化交际研究和英语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张育智 《海外英语》2014,(20):229-230,24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热在中国已持续数十年,人们对英语与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争论已久。在其背后,是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与汉语和汉语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通过对中式英语、英式汉语和中国英语的成因及表现的对比分析,使人们进一步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文化冲突是导致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蒙古族"三语"(蒙古语-汉语-英语)学生在外语教育中面临的本族语文化、主流汉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提出了外语教育中进行文化教育的相应对策,旨在利用文化差异的积极因素来实现外语教育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提高"三语"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从而降低文化冲突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与英语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英语语言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且是英语世界文化的传播。汉语和英语不同的文化背景需要我们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适应跨文化接触。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不同文化交流中的最大障碍。在跨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与密切的今天,从语言中的语音、语义、语用等角度,以汉语、英语为例,来分析语言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汉语与英语的语音、语义和语用对操这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时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以此来给从事跨文化交流的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汉语视觉媒体使用英语词汇达到交际的目的已经司空见惯。在顺应理论框架下来探讨英语词语的语义认知、语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英语词语作为"异码交际"如何体现CBS和AIDA策略,以及跨文化传播的背景下产生"异码交际"的社会文化、心理作为动因。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的说话方式和习惯不尽相同。对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和词汇的表达模式差异进行分析,以称赞和告别为例,以揭示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和词汇表达上的差异,帮助学习英语的人克服一些在交际中容易出现的语言错误。  相似文献   

10.
王秀 《时代教育》2013,(11):214
由于英语与汉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受到汉语文化的影响,英语学习水平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跨文化意识教学在当前的外语教学中逐渐得到认可,但由于教师对跨文化教学的认识不足,导致英语教学中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主要是对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头韵是英语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具有节奏美和音韵美,能增强语言表现力。由于汉语中不存在头韵修辞格,因此头韵的翻译成了英汉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实践充分利用汉语的多种语音修辞手法,可以再现英语头韵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杨川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1):141-142
回顾了英语中平行结构的含义和用法之后,从音韵角度对英语平行结构的修辞功能进行了探讨,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研讨了平行结构的音韵美:头韵、谐元韵和谐辅韵。通过具体实例对这种特殊的句式结构所传达出的意义和音韵美感进行了探讨,旨在把握音韵类平行结构的特征和用法,有助于在平时的语言学习中,逐步提高读者的文学鉴赏和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英汉两种语言语音修辞的异同,从尾韵、头韵、谐音在语音修辞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对比研究,引导读者从语音修辞的角度了解语言的声音美,语言的传神,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更好地发挥语言在交流中所起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汉语"双声"和英语的Alliteration这二种表现力很强的修辞格在历史上的作用、使用频率和普及程度上的巨大差异,并从内部机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区别:英语的Alliteration涵盖的内容只有极小部分与汉语“双声”重合,其绝大部分内容都超出了汉语“双声”的内容范围。所以 Alliteration应译为头韵,而不应译成“双声”。  相似文献   

15.
押头韵作为与英语语言联系密切的修辞格在语篇中起着强调等作用。为了达到翻译中的语体风格再现,可以在英译汉时将英语的押头韵转化为汉语的韵母押韵,在汉译英时将汉语的某些独特表达转化为英语的押头韵。  相似文献   

16.
英语广告口号中头韵修辞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英语广告文案的精髓,口号中大量应用头韵修辞。英语中的头韵对应于汉语中的“双声”,但前者比后者的应用要广泛得多。基于此,在英语广告口号的汉译中,除了充分利用汉语的音韵修辞以外,还要借助于其它手段进行补偿,如四字格、对偶、排比、固定结构等。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语言表达中,为了提高言语表达效果,应该重视音韵的协调,追求语言的形式美。音韵协调在汉语语言中,通过押韵、叠音、双声叠韵的形式,应用在诗歌语言、广告语言、短信语言和网络语言里,表达出音乐美和感染力、良好的宣传效应、幽默风趣的韵律、形象性和个性化色彩等不同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恰当使用语音修辞手段,能提高公文文本的说服力,也可增强公文语言的流畅性、节奏性、简洁性。在保证公文内容有效完整的情况下,准确选用叠音、节拍、押韵、平仄、双声叠韵等语音修辞手法,是提高公文质量的有效语言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9.
叠韵词语言浅显明快、琅琅上口,令人心情愉悦,并使语意内涵丰富多彩.本文分析了叠韵词和谐悦耳、节奏感强的音乐美和它言浅意深、表现力强的表达作用,以期增强对它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为更多的人分享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汉英音节对比与英语语音习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和英语音节结构既存在某些共性,又存在显著的差异。汉英音节结构的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语音习得有重要影响。中国学生往往受母语的影响,把汉语的音节结构特点迁移到英语语音习得中,对于英语辅音及辅音群的发音、英语音节的连读、英语音节的重音难以掌握。了解和明确汉英音节结构的共性和差异,有助于减少负迁移,促进英语语音习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