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有幸聆听了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教学《瀑布》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瀑布声音的动听景象,马老师先用课件展示瀑布的画面。然后以热情信任的目光,摆出一副思考的样子,引导看学生一起想象着站在瀑布脚下听到的情境,又模仿瀑布“浪涌海滩、风吹松林”的声音.声情并茂地把学生引向那令人向往的瀑布。  相似文献   

2.
【课堂实录】一、课前预热,引发兴趣播放鸟鸣的声音,引导学生捕捉大自然中的声音。二、揭示课题,丰富信息师好,谁来读读课题?生黄果树听瀑。师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课题中哪一个字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跟声音有关?生听。师非常好。那如果文章主要写瀑布的形态,这个课题需要改成——生黄果树看瀑。生黄果树观瀑。师是呀,但我们今天学的是——生黄果树听瀑。师听的就是瀑布的——生声音。师知道黄果树瀑布吗?知道的同学就跟大家来说一说。生黄果树瀑布是一个很大的瀑布,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  相似文献   

3.
一、运用电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多媒体教学通过形、声、色,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地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瀑布>一课,选择有关教学软件进行演示,就能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地听到瀑布的声音,看到瀑布的壮观画面,既增加了对瀑布的感性认识,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加法运算"5+3"的计算方法时,根据小学生爱看小动物的特点,可设计画面上有5只小鸟,然后又飞进了3只,让学生回答总共有多少只小鸟,用什么方法计算.这样,学生对这道数学题就产生了兴趣,并主动思考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恰当使用录音 ,解决用言语难以表述的问题《瀑布》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 ,诗的第一节写未见其形 ,先闻其声。在讲这一节时 ,学生一读完 ,我们就提问 :“为什么还没看见瀑布就先听见了瀑布的声音?”学生答 :“因为瀑布的声音非常大。”但瀑布声到底是怎样的 ,到底有多大 ,还是不清楚。我们接着说 :“让我们来听瀑布的声音 ,再想一想它像什么?”然后放录音 ,学生真真切切地听到了瀑布的声音。啊 ,原来是这样的!这么大 ,这么有气势 ,这声音到底像什么?学生会利用诗中的句子来回答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相似文献   

5.
敖莉 《四川教育》2000,(10):31-31
一、引入课题1.[放录像:瀑布的动态画面同时播放配乐诗朗诵,创设情境,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整体感知瀑布的雄伟 壮丽。]师:说说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让我们再次来欣赏瀑布的壮美,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两个问题:a.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欣赏瀑布的哪个方面?b.作者按什么顺序观察瀑布的?[演示CAI课件:瀑布声、色、形的三幅图,同时,辅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学生直观、形象地弄清作者是在远处听到瀑布声音,近处看到瀑布的颜色和样子。]过渡语:接下来,我们随同作者一起来欣赏瀑布的声音、颜色和形态。  相似文献   

6.
一位酷爱书画的年轻 人欲拜书画大师的门下, 他带着自己花费了整整一 年时间才画成的一幅瀑布 去求见大师。大师看了看 那幅画,轻轻摇头说:"还 好,只是没能画出瀑布的 声音!" 这位年轻人一年后再 次求见大师,将一幅自以 为更好的瀑布画捧给大师。 大师看了看那幅画,再次 轻轻摇头说:"遗憾,还是 没能画出瀑布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一位酷爱书画的年轻人欲做书画大师的弟子,他带着自己花费了整整一年时间才画成的一幅瀑布画去求见大师。大师看了那幅画,轻轻摇头说:"还好,只是没能画出瀑布的声音!"这位年轻人一年后再次求见大师,将一幅自以为更好的瀑布画捧给大师。大师看了那幅画,再次轻轻摇头说:"遗憾,还是没有画出瀑布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一复习"旧知"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近(指课题)——生:(齐)黄果树瀑布。师:在人们心目中,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出示词串:人喧马嘶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訇然作响)师:有什么发现?生:这几个词都是描写瀑布声音的。师:声音怎么样啊?生:瀑布的声音很响。师:如果你把这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张立  刘莉 《湖南教育》2004,(10):38-38
情境导入今天风和日丽,我们一起去爬山!我们来到了青山绿树之中(实物投影:青山绿水的照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显示万座青山重叠的静止图片,播放瀑布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让我们在默读中走进课文,看看这个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感悟课文第一段听瀑布的声音,请读读下面两句话。课件显示:A好像浪涌上岸滩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B又像风吹过松林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比较上面两组句子,哪个说得更准确?师生对读,引导背诵:还没看见瀑布,就(),好像()又像()。第二段瀑布就在不远,快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瀑布)课件显示:“(千)丈青山衬着(一…  相似文献   

10.
教学《瀑布》这首诗,关键是理解把握比喻句。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全诗二十行就用了七个比喻,分别描绘了瀑布的声音、色彩、状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听到瀑布的声音和从远处、近处看到瀑布的比喻句。重点理解为什么这样比。首先我和学生研究为什  相似文献   

11.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北美洲说的就是尼亚加拉大瀑布. 从华盛顿开车过来,赶了一天的路.初春的夜里穿着羽绒服还冷得打哆嗦,可是禁不住瀑布的吸引力,我决意夜探瀑布.轰鸣的声音让你绝对不会迷路,印第安人认为尼亚加拉是"雷神之水",而这轰鸣声就是雷神在说话.黑暗中只觉得水汽升腾,看不出什么,突然间围绕着瀑布周围的巨型聚光灯,齐放绿光,使原已灰黯的瀑布顿时大放光彩,熠熠生辉.随着灯光颜色的变换,水色由白转为浅红,由浅红转为浅蓝,由浅蓝转为翠绿,奇丽多姿,迷离神秘.  相似文献   

12.
误区一:机械灌输,限制思维想象的空间。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黄果树瀑布》时,将自己对课文的预设表现为多媒体的演示。课堂上,教师手按鼠标只管一路点击,授课只是照本宣科,课堂上瀑布的图片、声音、视频交替出现,结果是整堂课学生都被大量信息包围着  相似文献   

13.
听,水浪撞击岩石的声音,那是战士在奋勇挺进;听,瀑布一泻而下的声音,那是山风在吹过松林;听,人们的呐喊声,那是哈尔滨人在自豪! 家乡的江,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哈尔滨人. "镜头一" 早晨,当太阳升起时,江面上金光灿灿,一阵风吹来,河面上就泛起鱼鳞似的波纹.一排排的柳树悠然地对着江水梳起了自己绿色的大辫子,一簇簇花朵绽开了笑脸,对着明镜似的江水,梳妆打扮.  相似文献   

14.
郭庆敏 《黑河教育》2014,(12):12-12
正教材分析:《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是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的第一个教学内容,是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节音乐课。本节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这是一节意义重大的音乐课。本课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着"声音"进行的,通过引导学生倾听各种声音,使学生对探索声音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内容: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学目标:1.对生活中的声音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一位酷爱书画的年轻人欲拜到书画大师的门下,他带着自己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画成的一幅瀑布去求见大师。大师看了这幅画,轻轻地摇了摇头说:"还好,只是没能画出瀑布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快乐阅读》2008,(10):119-119
一位酷爱书画的年轻人欲拜某书画大师为师,他带着自己花费了整整一年时间才画成的一幅瀑布画去求见大师。大师看了那幅画,轻轻摇摇头说:"还好,只是没能画出瀑布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除了注意与低年级紧密衔接,继续完成识字任务,巩固识字成果以外,仍然必须紧紧抓住词和句的训练,重点抓好段的训练,并为段向篇的过渡训练打基础.怎样通过讲读教学完成这些主要训练内容?下面以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谈几点建议.1、加强词句训练.中年级的前期,字词教学仍然带有低年级字词教学的特点,即在注意字音字形学习的同时,逐步加重词义教学.例如《瀑布》这一课,要让学生学会的生字新词是“瀑布”、“比喻”、“屏”等.首先应读准课题中的生字瀑(pù),比较字形暴—瀑—爆,提示注意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在检查学生预习后的自学情况时,看其是否读准了喻yù(圆唇音,第四声)、屏píng(后鼻音第二声)的字音;是否记住了字形,喻—愉作比较;是否懂得了词义,“比喻”:打比方的意思.“屏”即屏风,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看见过的屏风样子来理解词义.在朗读课文时读准诗中“一转、一道、一座、一阵”这些数量词.在分节讲读、理解诗意时,抓住重点词句.如:“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教师可设问,是怎样的声音?课文中作者用两句话告诉我们瀑布的声音像什么,又像什么?(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的声音,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的声音)通过抓重点句让学生说说句中重点词“叠叠”,原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组织学生去庐山秀峰瀑布游览的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游览方案:听瀑——观瀑——画瀑——摄瀑——制作盆景。到了秀峰,教师带领学生拾阶而上。远远地就听见了瀑布的轰鸣声。教师停下脚步,对学生做侧耳倾听状,说:“同学们,你们听,这是瀑布的声音,它象什么声音?”学生有的说:“象叠叠的浪诵上岸滩。”有的说:“象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重点词和中心句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对课文词句理解越深,想象就越生动,认识就越真切,理解就越准确。一位教师在教《瀑布》一课时,紧紧抓住了文中的比喻句,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课文中写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写山风吹拂倾泻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教师要求学生想象波浪涌上岸边和风吹松林的景象,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声音响亮且绵延不断;想象烟、雾、尘土,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是白茫茫、轻飘飘、迷糊糊、雾蒙蒙,使文字上的瀑布在学生心里成了能听、可见…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形态声音的特点,感受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3.理解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由此理清文章脉络。4.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