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造,既可以表现为个体的一种外显行为.也可以表现为个体的一种内在品质。”绘画一直是被认为最容易让孩子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的一种自然途径。但在美术课堂中.我们发现的“创造性”作品只是风毛麟角。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很多时候,我都是教给学生表现的方法与相应的效果范画,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的一种解释是"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等的本质";另一个解释是"物品的质量".因此品质课堂可以理解为具有一定质量的课堂.在激烈的竞争中,品质是质量、信誉、责任和文化的集合,品质是始终如一的追求,品质的外在表现是品牌.品质不仅是课堂的追求,也是教师"人品"和内在潜质的一种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3.
国画中有一种构图方法叫"留白",它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效果,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课堂"留白"能让师生都有自己思索、开创的空间,让课堂教学更能与时俱进.课堂犹如一幅画,适当地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与交流的空间,展示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教育"改变了高校美术的教育模式,实现了课堂翻转、师生翻转、教学翻转.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美术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发挥个人自主性深入美术世界,教师也能够在推进现代化教育教学实践中革新原有的美术课堂教学,实现个性化、现代化、高效化教学.基于"翻转课堂"这一"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兴产物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油画风景写生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事物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方面具有很大优势。通过油画风景写生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发现"形式美"和"内在美"的能力,是非常值得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推广运用的一种方法。本文从风景写生教学内容入手,介绍写生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自然所带来的灵感和领悟上的意义,以期鼓励学生进行油画写生学习。同时,通过分析当下油画风景写生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来促进美术教学方式方法的发展,提高油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建立有效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基于一线教学经验,对美术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初步探究,如丰富多样的合作学习形式如何巧妙地在美术教学中发挥高效作用、如何利用"合作学习"突破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使"合作"成为创新评价机制等,希冀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机会,让美术课堂真的"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一、把握和谐情境的资源--环境和谐 环境和谐是指美术课堂中视觉环境和听觉环境的统一.把握和谐情境的资源,即通过对美术教室的环境设计来营造艺术氛围.美术教室布置中美感的体现等富有艺术情趣的环境,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良好诱导"作用,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艺术环境中.  相似文献   

8.
"造型·表现"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让学生自主参与各种美术造型活动,借助多媒体技术,在亲手操作中塑造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造型与表现能力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关键能力,是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构成.本文阐述了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使我们对美术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当前,我们美术教学上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一是当前美术教学上普遍存在着一种"重技法轻其它"的现象,教师过早地把教技能技巧作为课堂的要求.二是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常常是以教师为中心,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一步一步地教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自主意识,提高独立性和自主意识.三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课堂讲授,忽略了其他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科,课堂是美术学习和创作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如何创设自由的美术课堂,让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呢?一、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小学生的世界里,他们稚嫩的童心最看重教师对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已经在小学教学课堂中广泛应用.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集形、声、光、色、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不仅能展示良好的视听效果,还能更为生动地表现美、创造美,并创造生动、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促进美术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相似文献   

12.
中学的"美术课程标准"从全新的角度构建了美术课程教学体系.在美术教学领域中,特别注重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在欣赏评述领域中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领域则强调通过对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13.
杨成广 《考试周刊》2007,(13):117-119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课程、走进新课程时候,发现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四大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现在看来美术教师的任务已不只是教他们技巧方法了,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思考,探索掌握方法。这些都离不开“导”师的精心诱导。如何引导,进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充满兴趣,激发他们无穷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力得以激发,使之获得一种成功的自豪感,本人就此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作的一点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文化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努力建设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积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深化课堂文化的意蕴、在理解中实现课堂文化的整合、在创造中提升课堂文化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美术课程是一个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应该把实践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当作首要任务,"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学习的真正的主人,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回到学生手中,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在美术课堂上绽放光彩。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表现在造型类美术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堂优秀的"造型·表现"课,审美和表现二者间将会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但是在具体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往往处理不好二者间的关系,使审美与表现之间失去了平衡,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中很多教师都非常注重对教材内容表现性的引导,注重作品的技能技法的讲解,注重对作品材料材质的分析,注重学生作品呈现的方式和形式等等.  相似文献   

17.
小学美术课堂教育的目的是教导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走进校园,成为一种辅助学生学习美术的工具,大大提高了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多媒体的使用,能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出一种新形态,充分发挥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推动新课程产生无穷的动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美术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刮蜡纸是一种新型的绘画用纸,在课堂上利用刮蜡纸进行教学,该纸张不仅表现方法简单易行,而且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效果也深得学生的喜爱,有助于拓展和延伸美术表现的创意空间,为今后作品的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看"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作为教师,应该注重艺术性的看的方式,包括教学生如何看和如何看学生的创作两种.看,是科学研究、艺术创造和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看的机会有很多,而且特别强调课堂纪律,最好是每个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地进入看的状态中去.  相似文献   

20.
穆平 《快乐阅读》2011,(24):100-101
新课程要求课堂中师生应为平等、开放、互动的关系。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实现有效教学?这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步教学,精心设计,可以把教师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诱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教学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是人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