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平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 ,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三个面向”是教育优先发展的指导方针 ,培养“四有”新人是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邓小平教育优先发展思想 ,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战略和教育改革思想,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如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文章从下列四个方面探讨了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总结了现代教育、现代科学和现代生产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阐明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领先教育的思想;提出了“教育本三个面向”、要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和发展;多方面地提出了教育改革的要求,继承和发展了教育必须不断改革的马克思主义一贯思想;对知识分子和人才的尊重,唤起了民族追求知识的热情,也为在“四化”进程中确立教育的战略地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邓小平关于发展广播电视教育的思想与决策,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任务。实施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在中国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也是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教育改革的贡献。坚持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仍然是今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实事求是是唯物史观的核心。邓小平“三个面向”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坐标。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人才观,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教育思想人才观的理论渊源主要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毛泽东在“人的培养”问题上的目标和途径。邓小平教育思想人才观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人才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人才观,对当代中国教育在“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要求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
张典兵 《教育探索》2001,2(10):11-13
德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邓小平从全面发展教育、“四有”目标、“四化”标准和精神明建设等几个方面,对德育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为新时期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关于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与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都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运用和发展,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才观,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本文从两种思想具有的时代差异性、目标指向、利益取向几个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的同时,还研究了两种思想之间的密切联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与时俱进本质,对研究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有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早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思想理论,这一教育思想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的需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有的放矢地进行“两课”教育教学改革,为面向新世纪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教育学说、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新发展.时代在进步,世界在发展,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各国发展生产力的关键.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邓小平同志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为我国的素质教育确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