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由中国版协部分老编辑和首都师大出版社共同策划的<书林守望丛书>第一辑,已出版了.此辑收入10位老编辑的著作,有(<叶至善序跋集>(叶至善著,叶小沫鳊),<为书籍的一生>(潘国彦著),<岁月传真:我和当代作家>(王维玲著),<我的科普情结>(陈芳烈著),<编辑生涯感悟>(林君雄著),<编辑阅读与校对阅读之比较研究>(周奇著),<编辑的悟性>(郑一奇著),<书林漫步:聂震宁序跋随笔集>(聂震宁著),<期刊:长流的江河>(徐柏容著),<文化的积累与追求>(熊国桢著).  相似文献   

2.
韦君宜的编辑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范 《编辑学刊》2004,(5):41-44
韦君宜(1917-2002),湖北建始人,编辑家、女作家.1934年在清华就学期间,曾任<清华周刊>编辑.青年时代,投身解放区的新闻出版事业,做过<中国青年>、<抗战报>的编辑.在她的主持下,<中国青年>成为新中国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1953年她担任<文艺学习>主编,取得巨大成功,与<旅行家>主编彭子冈、<新观察>主编戈扬、<文汇报>主编浦熙修一起被誉为新闻出版界的"四大才女".1959年任<人民文学>副主编,1960年后任作家出版社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为缓解文革造成的书荒,她主持了近50种文学名著的出版工作,引起巨大反响,成为新时期文学出版社复兴的先声.韦君宜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对书刊的编审有丰富的经验和感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了她的<老编辑手记>,辑入她在编审工作中关于编辑职业道德、专业素养、选稿标准、作者培养等方面的讲话和文章,是我们学习韦君宜编辑思想的极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卞葆 《编辑之友》2001,(4):11-12
1998年2月,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向全国各出版社转发了中国编辑学会和湖北省编辑学会编写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程>是出版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用以提高编辑工作质量而要求遵守的规范.三年来,<规程>对于稳定编辑出版秩序、提高编辑人员素质、抑制图书质量滑坡现象,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正如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杲所评价的那样:"<规程>既是编辑人员的自律要求,又是当前编辑学研究的一个可喜成果."今天,面临着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版社内部改革不断深化、图书质量仍令人堪忧的新形势,我们重温<规程>,研究<规程>的执行主体--编辑,对进一步贯彻落实<规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健敏 《编辑学报》2010,22(2):186-187
每一本好书背后,都会有很多故事.<倾听书海:好书背后的故事>讲述的是编辑的故事.从在炮火中孕育的文化工程<新华字典>讲起,其时间跨度为60年,但重点是改革开放30年中出版的好书的故事.本书可以说是一个出版"智囊",读后可以让编辑同人从中汲取养料,更好地掌握编辑工作的规律,进入出版的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5.
有部为作者、编辑编纂的书,字数可观,八十多万.其主编、副主编、编著者,均为当今编辑出版界的大牌人物,头衔为总编辑、副总编辑的占大多数.书也编得很有力道,走实用一路,于作者、编辑裨益颇丰.不敢讳其名,乃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作者编辑实用手册>是也.  相似文献   

6.
蔡克难 《编辑之友》2010,(11):78-79
2010年第6期<编辑之友>有篇文章论及本人发表于年初的<试论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系>一文(以下简称<试论>),作者文章其名<出版活动与编辑活动的思考>(以下简称<思考>),该文不长,其内容通篇除了批判本人的<试论>一文而外,并没见到此君有什么关于出版活动或编辑活动"思考"方面的立论,更兼该文所持逻辑推理或对常识的掌握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本来不打算回应.奈何其文直以本人姓名做题,谓之"商榷",不予回应看来也不妥当,如此,就做如下回应.  相似文献   

7.
任火的《编辑独语》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上、中、下篇。上篇以《编辑境界论》《编辑神圣论》等为核心,对编辑的精神文化做了阐扬。中篇以编  相似文献   

8.
肖文 《编辑之友》2010,(12):72-74
1990年,国家出版界最高奖韬奋出版奖的获奖名单中有一个名字叫黄涛.这位被誉为"军事典籍史传写作之父"的红色编辑家,不仅是军中第一位国家出版界最高奖的获得者,也是军中第一位被载人中宣部出版的<编辑家列传>的人.在黄涛几十年的革命史传编辑生涯中,最为精彩的一段就是组织编辑<星火燎原>丛书.  相似文献   

9.
现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傅斯年教授学问博大精深,全集内容丰富.1952年,台湾大学出版社虽出版过<傅孟真先生集>(傅先生字孟真);1980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虽出版过<傅斯年全集>,但此次经欧阳哲生先生主编和湖南教育出版社编辑的<傅斯年全集>一、二卷,却下了一番功夫,因此与傅集的旧籍相比,此新刊全集一、二卷,可谓踵事增华,蔚为大观.但因该全集一、二卷文字浩繁,且系旧籍新刊,故编者难免千虑之失.通过审校<傅斯年全集>一、二卷,我认为新刊前人旧集,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日本出版社录用编辑情况据日本《出版年鉴》(1997年版)的统计,日本有大小出版社4602家,规模大的出版社有职工1000人以上,规模最小的出版社只有1、2人。半数以上出版社的职员在10人以下。由于出版社的规模和名声以及编辑的待遇等差距很大,所以在招聘...  相似文献   

11.
1998年6月我担任出版社总编辑,于是规划社出版物结构与规模、指导编辑实务、规范编辑流程、培育编辑人才、保障图书质量成为我的主要工作.1997年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和<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成为我仔细阅读的案头文件.我还将之复印给每位室主任,以利共同学习遵守.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的<2007~2008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出版蓝皮书>)已经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这是该所编撰的第五本出版业年度报告,也是该所延续性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3.
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的能力和编辑所依托的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人格罗斯主编的<编辑人的世界>里有这样一段话:"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编辑不同的是,他们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销售、心理学、政治、外交等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  相似文献   

14.
黎烈文是我国20世纪中期一位著名的编辑出版家,他除了领导<申报·自由谈>的革新,推动了中国杂文的发展外,还于八年抗战中创办了改进出版社.他以民主进步的出版思想和殚精竭虑的身体力行,使福建永安成为一个推动内地文化建设的据点,乃至对全国文化界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5.
陈栋 《今传媒》2009,(11):4-5
1952年出生,湖北仙桃人,当过农民、教师、政府公务员.1984年开始评论和杂文写作,1986年投身新闻界,现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高级编辑、<南方周末>编委.已出版<中国的羞愧>、<早春的感动>等著作17种.2004年,以时评杂文集<一个人的经典>问鼎鲁迅文学奖,他因此成为"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唯一的杂文获奖作家.  相似文献   

16.
在出版专业中级实务考试的综合题中,审稿题和编辑加工题一直广受考生关注.2007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根据<考试大纲>作了一次大的修订.为了与时俱进,强化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功能,新教材将原教材中只占一节的"选题策划"扩展为一章,对选胚策划的环节、内容以及操作步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在此基础上,2008年首次以选题策划内容作为综合题的命题素材.产生了将书本知识与编辑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综合试题.  相似文献   

17.
系统学习刘杲的《刘杲出版文集》(1996年,中国书籍出版社)、《刘杲出版论集》(1998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和《出版笔记》(2006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后,使笔者深深感到:刘杲关于编辑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编辑最高追求的论述非常丰富,研究非常深透,并贯穿于刘杲编辑思想的整个体系之中;三者之间是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具有鲜明的编辑职业特色、时代特色和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阅>是山东省出版总社图书资料馆主办、面向本系统书业同仁的文摘性内部刊物.创刊于1997年11月.创刊时,考虑到有必要使<出版参阅>看起来更像刊物而不是内部学习资料,以利于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便确立了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即:"把<出版参阅>当作一个传媒、一个品牌来经营".因而便有了这样的刊物样式:16开,月刊,16页码(今年初应读者要求增至20页码),并交正规印刷厂家激光照排印制,每期印数500册,基本上达到本系统各单位领导、行政机关及出版社编辑、出版业务人员人手一册.3年来,我们坚持"采书报刊资料,撷国内外信息,揽编印发动态,把大市场脉搏"的办刊方针,力求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因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一、三级审稿制度 三级审稿制度是国家规定并长期实行的出版社内部审稿制度,也是现行的审稿制度.早在1952年,国家出版总署颁布的<关于国营出版社编辑机构及工作制度的规定>中就指出:"一切采用的书稿应实行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和社长批准的审稿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三审制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明 《编辑学刊》2008,(3):16-20
三审,一个都不能少 三审制是"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的简称,又称"三审责任制度", 指由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三个审级组成的审稿制度.从1952年<关于国营出版社编辑机构及工作制度的规定>到 1997年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对三审制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都有明确的表述,并强调要"切实做好"三审工作,三审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而且,"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这项制度的出台和执行体现了图书编辑出版工作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