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考点解读】2005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继续将古代诗歌的鉴赏,置于“古代诗文阅读”之列。对于“古代诗文阅读”中“鉴赏评价”一项的具体要求有二: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对古代诗词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论。所谓初步的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  相似文献   

2.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出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著《人间词话》:“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以景语、情语论诗词,古已有之。我们从唐代的皎然著的《诗式》,刘禹锡《董事武陵集记》及司空图《诗品》等著作中,都可看到诗词中情与景有密切联系的相似观点。但所论都不很具体,以后也总有人提及诗词中景语、情语的问题。至清代李渔在《窥词管见》中所述则较接近王氏的结论了,他说:“说景既是说  相似文献   

3.
古代诗词意境鉴赏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 一、善于展开联想诗词的主旨常常借助意境来表达。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词中的画面和气氛,借助联想或想像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诗词中的情与景结合的基本方式有即景述怀、直抒胸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基础上,论述了古典诗词中情与景契合的四种主要方式:情中景、景中情、情景互藏其宅、情景相反相成,并探讨了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同“情景契合方式”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5.
研究与探讨艺术表现中情与景的关系,无疑有利于我们对艺术创作与鉴赏中的一系列问题的理解,文章从艺术表现的实际出发,针对艺术家表现生活问题,就艺术表现中情与景的关系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高中学生应“初步具有对文学作品的鉴别欣赏能力”。 2003版高考《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部分对“鉴赏评价”的考查也明确到两个方面:“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近几年对古典诗词的鉴赏一直是一个考查热点,从未间断,而且由过去的客观选择题过渡到主观简答题,试题进一步向深度发展。其实,主观性试题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实际鉴赏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性创造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鉴赏习惯,这也是适应新课标的大势所趋。而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是一个薄弱环节,丢分现象比较严重。例如 2003年高考试题17小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汤显祖《南柯记》中的古代诗词进行了研究,挖掘诗词在作品中的禅意韵味;以第八出《情著》中的代表性诗词为研究对象,分析禅宗与诗学的关系,窥探诗词中的禅意。汤显祖善于化用情景交融、具有禅意的诗词来表达他的禅宗思想,传递以“心”为根本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语文高考把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作为检测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高考命题以古典诗词为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作品思想内容进行评价以及对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现就古典诗词表现手法的鉴赏作撮要解析。1.情景交融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映。意境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形式,或即景生情,或缘情写景,或寓情于景。2.动静结合如李华的《春行寄兴》末句“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以“花自落”、“鸟空啼”衬托山的宁静,动中见静,以动衬…  相似文献   

9.
研究与探讨艺术表现中情与景的关系,无疑有利于我们对艺术创作与鉴赏中的一系列问题的理解,文章从艺术表现的实际出发,针对艺术家表现生活问题,就艺术表现中情与景的关系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属于《江苏考试大纲》中“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属于D级别。江苏高考设题中被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有很多同学在表达技巧鉴赏类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诗歌是读懂了意思也明白了.但是答题却总得不到什么分数。  相似文献   

11.
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与鉴赏的目标表述.有明显不同于以往大纲的要求:“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从“独感”与“共感”的关系入手,不失为解读古代诗词、提高鉴赏水平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考查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亮点。纵观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考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理解感悟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概括景物特点。展开联想想象描述名句中的画面;三、赏析诗词句子的表达技巧及效果。我认为把握住作者寄托于诗词的情感,是其中最重要的。这是因为“诗言志”,只有准确感受作者在诗词中的情感,才能从更高层面品味、鉴赏诗词,那么,学生该如何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呢?  相似文献   

13.
王礼 《大学时代》2006,(3):26-27,8
以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为指导,研究与探讨艺术表现中情与景的关系,无疑有利于加强我们对艺术创作鉴赏中的一系列问题的理解,同时能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创作、鉴赏思维。  相似文献   

14.
《考试说明》把古诗词鉴赏定位在阅读“浅易”诗词,“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比如江苏2008年诗歌鉴赏题阅卷情况如下:分值8分,实际得分2.2分,得分率27.5%。这一得分是整套试卷各类题型中(不计附加题)最低的,因此,  相似文献   

15.
[复习指导] 2002年的《考试说明》,已将原来的“古诗词鉴赏”和“文言文阅读”合并为“古代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题已从原来的第一卷移至第二卷第四大题中考查,考查形式也由原来的选择题改为主观题。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有两项基本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  相似文献   

16.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这一考点,自1994年实行“新高考”以来一直用“古代诗词赏析”的题目来进行考查,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1999年又拓展到白话诗赏析。题目数量增加到3小题,赋分也由6分增加到9分,占语基题近1/3。这里主要研究两个问题:1.解题步骤;2.选项错误类型。本文着重研究古代诗词鉴赏,并在文末简要说明白话诗的赏析问题。一、古代诗词的解题步骤 (一) 从诗题入手。这是因为诗词的题目: (1) 标明基本内容、主题;  相似文献   

17.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在《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项里,明确规定要“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这里的文学作品主要指古代诗歌。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和形式有较大变化,其中诗歌鉴赏由第I卷移到了第Ⅱ卷,题型由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达题。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考试大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能力层次为E级。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前者《课程标准》强调了治本的要求;后者《考试大纲》明确了治标的意旨。对于冲刺高考来说,怎样进行古代诗歌的阅读呢?首先明确古代诗词赏析建立在阅读实践的基础之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  相似文献   

19.
2003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规定检测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这是因为古代诗人是非常重视锤炼语言的,唐代卢延让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诗句,贾岛“推敲”的故事更成为千古佳话。因此,我们鉴赏古代诗词必须从透彻地理解语言入手,这确实是最基本的功夫。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歌鉴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历来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大难点。《考试大纲》在“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中要求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典诗歌鉴赏复习中,考生如能理清古典诗歌的五大关系,定能突破古典诗歌的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