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新课程与以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相比,明确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感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一、数学符号与符号感符号,一般说来,就是某种事物的代号,它把复杂的事物用简便的形式表现出来。符号表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学的世界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数学符号是交流和传播数学思想的媒介,数学的语言正是由一些符号和记号组成的语言,如运算律用字母表示,大量的公式、法则都是…  相似文献   

2.
李星云 《广西教育》2007,(11A):9-10
符号是数学学科特有的语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数学课程的特点,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提出要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孟蒙 《内蒙古教育》2005,(12):27-28
《数学课程标准》将符号感列入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符号感,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又一全新理念,这一理念已逐步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4.
教学背景《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第一、第二学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数感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数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内容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第一、第二学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数感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数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内容提了出来。可见,教师理解数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与发展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学符号感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试从让学生感到引入符号的必要;采用逐步渗透的方法培养符号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感;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整理归类,形成数学符号知识网络;灵活运用符号,强化学生的符号感这些方面入手,为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符号感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量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标准》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提了出来。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蒋芳 《考试周刊》2009,(42):87-87
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需要。学生符号感的建立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符号感的培养经历符号意识的唤醒、对数学符号的理解、会运用数学符号解决问题这三个过程。学生符号感的加强,能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学生数学符号感,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符号感就显得非常之重要。要培养学生符号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数学符号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且经常用到,只不过并不知道其名而已。因此,在平时  相似文献   

10.
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符号是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规范语言,它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用符号表示数及其运算的理解和感受。可见,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对于数学语言表达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正>《标准》指出"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学生数学符号感,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符号感就显得非常之重要。要培养学生符号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数学符号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且经常用到,只不过并不知道其名而已。因此,在平时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相似文献   

1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代数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问题。《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就是要使学生能够从具体 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 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杨强 《辽宁教育》2013,(1):45-46
符号化思想是指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它的实质有两条:一是要有尽量把实际问题用数学符号来表达的意识;二是要充分把握每个数学符号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实际意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5.
英国数学家瓦里斯的《代数学》卷首中提出:“代数之法,无论何数,皆可用任何记号代之。”这说明了所谓“代数”,就是用符号来代表数的一种方法。《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把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后,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谈了对符号感的意见和见解.本文从一个案例出发,结合有关文献,谈谈对符号感的粗浅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使用符号表示是数学语言的特色之一,它能够使数学研究的对象更加准确,具体,形象鲜明,更易于揭示对象的本质,更具普遍性。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使用符号的意识和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贯串于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93):51-5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数学改革的十大核心概念,其中数学符号感就明确了具体目标要求。数学符号感是一种学生对数学符号系统的认知和理解的文化积累,要投入大量的心智成本去理解数学语言的意义,光靠记忆、背诵口诀是不行的。在数学文化的视域下,文章提出了小学生培育数学符号感的意义;小学生数学符号感培育的特征;小学生数学符号感培育的途径与方法三个命题,为一线教师提升新课程标准执行力助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新《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其中明确地把“数感”作为了数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数感”呢?其实“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它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如果我们具备了数感,当我们遇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数学的学科和课程特点,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并指出:"符号感的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