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首先回顾了学术界关于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收支影响的机制。根据不完全替代理论推导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我国贸易收支的实证模型,并选取1994—2010年度数据,采用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不显著。文章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内需,缓解贸易顺差;控制贸易收支增长的速度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应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1970年到2008年的年度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检验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内外部失衡的因果关系,Johansen协整检验显示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发现:(1)日本的内部失衡是中国内部失衡的Granger原因,呈现短期替代和长期互补效应;(2)在长期和短期,中美和日美贸易失衡是中国内部失衡的Granger原因,并呈现不同的效应方向.然而,在模型中,日本的内部失衡具有外生性;(3)美国的内部失衡是中美贸易失衡的Granger原因,并伴随着短期正效应和长期负效应,可以推断,美国的内部失衡间接的导致了中国的内部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大国效应.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由贸易隐含碳失衡导致的"碳泄漏"问题引发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文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构建贸易隐含碳失衡模型,对2000-2011年中日贸易隐含碳失衡规模进行测算.结果显示:①中国各行业完全碳排放系数均高于日本,并且绝大多数行业差距巨大;②总体上,虽然中国处于对日贸易的逆差方,但是在贸易隐含碳方面却一直处于顺差地位,即中国同时处于对日贸易及贸易隐含碳的"双失衡"局面;③从行业来看,中国各行业对日贸易隐含碳均处于失衡状态.其中,纺织业,电气机械/光学设备制造业贸易隐含碳失衡规模最大.在此基础上,采用SDA法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对中日贸易隐含碳失衡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出口规模,中国中间投入结构效应是推动中日贸易隐含碳失衡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因素,而中国碳排放强度和进口规模效应则主要起到抑制作用.因此,中国应加大推广低碳生产技术力度,降低生产的碳排放强度;同时优化生产以及贸易结构,以缓解中日贸易隐含碳失衡,促进对外贸易及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入世以来,服务贸易领域已经逐步提高了对外开放的程度,国际检验市场对中国检验市场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中国检验市场的竞争亦将更加激烈.如果将来开放检验市场后,国外(境外)的质检机构参与国内检验市场的竞争必将会给国内的质检机构带来一次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许可 《预测》2012,31(3):8-12
本文利用AR-GARCH模型,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海关总暑提供的2001年1月互2010年6月中国对东盟、日本、美国、欧盟、韩国、中国香港六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月度进出口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汇率波动率对我国和各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的长期和短期影响进行分析,比较了汇率因素对各个贸易伙伴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看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多数贸易伙伴的出口显著负相关,没有与其正相关的贸易数据;其波动率可能有多种长期效果.短期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与欧盟,东盟,香港出口有反向冲击作用,对韩国进口有正向冲击作用,其波动率对部分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存在正向冲击.  相似文献   

6.
我国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设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闵晓平 《预测》2007,26(2):58-62
从长期利率的短期变化和短期利率的长期变化两个角度提出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设检验的理论框架,并对我国市场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基于Nelson-Siegel扩展模型估计的几个主要期限的利率。在实证检验前,对利率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了分析。在实证检验中,考虑了抽样间隔和预测间隔不一致而导致的数据重合问题。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假设检验出现了“预期迷惑”现象,我国长期利率对市场冲击发生过度反应,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设不成立。  相似文献   

7.
判别国际资本市场波动时我国的冲击路径,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冲击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前提.国际资本流动、信息跨境传递以及投资者情绪的相互影响均可能在国家间传导金融风险.本文运用多元GARCH模型(BEKK)实证检验了美国资本市场波动和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冲击传导关系,进而判别国际资本流动是否会对我国资本市场形成冲击.实证结论表明:汇率市场的风险波动程度显著低于资本市场,且美国资本市场与人民币汇率、我国资本市场与人民币汇率均存在显著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由此可以推断,国际资本市场风险通过国际资本流动的途径对我国市场形成冲击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放开,跨国公司不断涌入我国,国内汽车市场份额不断被跨国公司所分割。对此,本文在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以及跨国公司相对于内资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主导厂商进入模型,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进入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强大冲击,最后提出了加快调整中国汽车市场结构,建立起紧密寡占型市场结构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3—2006年12个主要对华投资国的经济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我国的贸易收支、FDI等数据进行面板数据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投资国的实际GDP对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本国的实际GDP;人民币的升值导致双边贸易顺差减少,但减少的幅度较小;受汇率波动影响的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最小。此外,为了解决贸易顺差问题,应维持基本稳定的汇率政策,从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逐步发展到对外产业转移,对外转移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1-2019年美国对华发起的贸易调查事件,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出口管制、进口竞争和市场压力的影响,贸易调查涉案企业会选择在下一期减少研发国际化活动。进一步检验发现,上述负面冲击在遭受反倾销或反补贴调查的企业,在美国或发展中国家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中更显著。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冲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赵玉  张玉 《资源科学》2014,36(8):1590-1599
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关乎中国能源安全。采用货币乘数理论和内生性结构突变的平滑机制转移模型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对国际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铀燃料市场的冲击。在"一价定律"的框架下讨论了国际能源价格受到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后,波动如何传导至中国煤炭和石油市场。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通过乘数效应、货币贬值和贸易等途径使得国际原油、天然气、煤炭和铀燃料价格分别上涨了约28.23美元/桶、1.65美元/MMBtu、45.21美元/t和12.05美元/磅。而该政策通过贸易和汇率途径使得中国原油和煤炭价格分别上涨了约15.71美元/桶和10.03美元/t。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扭曲了能源市场的传导机制,使得国内外能源市场偏离了均衡状态。针对美国量化宽松对我国能源市场的溢出效应,应加强能源市场风险的预测和预警,制定独立的能源政策,改革现有的能源储备制度并允许企业进行套利贸易,加强能源期货市场建设以发挥我国期货市场在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罗明华  田益祥 《预测》2012,31(4):63-68
利率变动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冲击是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管理层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定单流蕴含利率变动的跨市场信息含量,构建似不相关模型检验了利率变动的跨市场效应,建立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刻画了利率变动跨市场效应的时变特征。实证结果显示,利率变动引起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市场之间的投资转移以及国债市场和企业债市场之间的风险传染。利率变动通过国债市场对股票市场产生了负向跨市场冲击,通过企业债市场对股票市场产生了正向跨市场冲击。国债市场和企业债市场是利率变动跨市场效应的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13.
杨婧  周发明  兰勇 《软科学》2010,24(6):20-26
运用GL指数和GHM法分析了1992~2006年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发现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主要贸易方式,而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运用Eviews5.0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整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在长期内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短期内同样存在这种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方差分解给出了两者之间交互影响的具体特征描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国内外有关房地产投机理论的研究,得出预期因素是导致房地产投机的主要原因,基于该理论改进并建立房地产投机度检验模型,利用该检验模型对我国四个直辖市的房地产市场做了相关实证分析,并进行城市间投机度的比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区域医疗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的特点,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二元结构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这种失衡使得城乡居民不能得到平等的医疗服务。针对这种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引入增量函数分析法来描述医院进行医疗设备投资后业务收入增长,并采用纵向差异产品空间分析框架来刻画患者的就医效用。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医院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医疗设备投资的策略选择。使用算例分析了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二元结构的产生机制,验证了文章命题。结论是:市场自发机制不能解决医疗配置失衡现象,需要政府调节。最后给出了政府部门调控医疗市场设备投资不合理现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贸易结合度的角度,探析了贸易宏观结构互补性与贸易流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在引力模型中引入贸易结合度指数,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推导了贸易结合度与双边贸易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然后,利用1994—2011年83个国家的年度数据,对贸易结合度与贸易流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贸易结构互补性越强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的确越大.这一发现解释了为什么经济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从实际产出与最优配置条件下产出比较的角度出发构建失衡指数,并进一步将制造业结构失衡分解成行业内失衡和行业间失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的确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失衡,我国制造业结构失衡与企业的规模有正相关关系,结构失衡能够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近25%~55%.最后,通过计量分析发现,户籍制度和国企制度安排是造成我国制造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区域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首先在理论上阐述了区域土地市场发育以及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市场比较收益、农产品贸易和政府决策等因素的调控作用下,农村农地流转行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利用方式以及利用强度.为进一步从农户层次上以及微观经济机制尺度上揭示农地市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论文以泰州市兴化市的村庄及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建立了农户农地流转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计量模型.模型运行的结果表明:农户拥有农地总面积、农地流转率、农产品销售率、粮食作物产值以及农业中非粮食作物产值等因素对农村土地利用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农地流转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最后,论文结合模型的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产品市场贸易,规范政府行为以及改进农地流转机制等五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亚斌  冯迪  张杨 《中国软科学》2012,(11):132-146
基于非位似偏好的贸易理论研究表明,收入分布将会通过需求结构影响一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本文通过包含了需求结构因素的重力方程对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在分档次消费品双边贸易中是否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同一门类下不同档次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存在差异;同时,需求结构随需求规模在不同区间呈现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差异化影响,其政策含义是,适应并合理利用当前的收入分布状况和需求结构,尽快挖掘立足本土需求的内生驱动因素,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实现产品本地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需求的外汇储备战略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亮  邹平  姚文杰 《软科学》2010,24(6):31-35
鉴于产业发展对大宗资源需求价格的不确定性和外汇储备面临的机会成本,建立了基于产业需求的外汇储备战略投资优化模型.该模型结合了组合套期保值和均值方差两个模型,在确保外汇储备投资收益大于机会成本的约束下,实现了进口价格波动最小,进而降低了外部市场价格的冲击.实例表明,该战略投资等价于进行实物资产配置,可以成为拓展外汇储备投资结构的一种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