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龙场悟道”是一个重要的转机,而处于下锦衣狱、谪龙场驿的忧患中,王阳明曾精心研读《周易》,并有不少抒论之作。本文对此展开论析,以探明王阳明“龙场悟道”中的《易》学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心学"的诞生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先求索于佛寺道院,再求索于朱熹"理学",后与朱熹"理学"渐行渐远,心学萌芽,最后龙场悟道,"心学"诞生。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王阳明心学体系的建立决非偶然,而是有其形成之契机。正是龙场这块土地养育了流放中的王阳明,并促使他能够“悟道”、“成道”,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心学体系。同时一再证明了在逆境中得道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提到王阳明思想的演变,最为研究者所津津乐道的是“龙场悟道”、“前三变”和“后三变”之说,而往往忽视了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核心——佛学思想的来源——“九华问道”。本文就王阳明于弘治十四年和正德十五年两上九华山,与儒、道、佛三家士人交游、交谈等,并结合王阳明的心路历程.试分析九华山佛学思想对阳明心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明是中国封建社会由极盛到走向衰落的朝代,而学术的发展,同时也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程朱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封建意识形态的高度完善;而王阳明心学的崛起,又迅速取代了程朱理学,成为左右明代学坛的学术流派。王阳明心学的崛起及其对程朱理学的否定,无疑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近年来,宋明哲学的研究者们对此虽有涉及,但大多语焉而不详。也有的同志把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论争简单归结为理学内部的两派论争。本文试就此作些粗浅的分析,以就正于学术界各位老前辈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由文返质是王阳明心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贯穿了其思想的各个方面。这一特征的形成既有当时文胜质衰的时代背景,更与王阳明在贵,J,It龙场近三年的悟道经历有重要关系。阳明心学由文返质的思路对明代中后期及清代学术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把思想文化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龙场悟道”是王学的起点,龙岗书院是王阳明最先创办的书院,《教条示龙场诸生》和《龙场生回答》奠定了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并在贵阳文明书院“始讲知行合一”,“龙场悟道,贵阳传道”,王学走遍天下。王阳明教育思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一是“树人”,二是创新。  相似文献   

8.
1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头子刘道被贬到贵州龙场,这是他生平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一个大思想家,他那影响深远的“心学”就是前发于此,即所谓“龙场悟道”。因而他在贵州的这段时间便常被人们所提及,成为王学传人和王学研究者们那里出现频率极高的话题。提到这段时间,从王阳明在世到我们今天,措辞不一,或说是在贵州,或说是在贵阳,或说是在龙场,或说是“居夷”,指的都是同一内容。凡具明时间的,众口一辞,都说是:“三年”。2然而我们在王阳明的学生们给他编的《年诺什,看到的却只有正德三年和正德四年两个年份,即:“三年(指正德三年…  相似文献   

9.
贵州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地,故贵州独得风气之先,首传阳明心学。王阳明的黔籍弟子形成了阳明后学中较早的一个学派——“黔中王门”。他们数代相传,延绵百年,覆盖全省,成就斐然,蔚为大观,在贵州掀起了几次大规模的书院讲学运动高潮,成为贵州古代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前所未有的盛举。王阳明和黔中王门的书院讲学运动,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从广义上来讲,王阳明"以心说理"的工夫仍然没有跳出理学的论域,但在具体的路径、内涵上他的"心即理"命题却有效地化解了程朱理学与陆九渊心学的内在矛盾,其心学成功地解决了儒家内圣与外王的紧张关系.本文拟从王阳明"心即理"命题的内涵入手,从内在逻辑上比较其与程朱理学以及与陆九渊心学的异同,并指出王阳明"心即理"命题的两重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大易之学有象数、易理两大派系。象数为汉易,易理则为魏晋玄学易与宋明理学易两大阵营。理学易当中,程朱为道学易,船山为气学易,陆王心学一系的易学,则为心学易。南宋陆象山在江西,倡导心学,其中也有其易学的独到见解。象山弟子杨慈湖,本身便精研易学,留有《杨氏易传》一书,以及《己易》一文传世。阳明先生龙场悟道之时,便是在贵阳龙场玩易窝当中悟道,其与易学的渊源,可谓关系匪浅。在他四十九岁揭示致良知之旨后,便有“良知即是易”的论说。龙溪是阳明的大弟子,对大易之旨与良知之道的融合与传承,在讲学当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阳明后学罗近溪,对于大易之旨的诠释,更是陆王心学一系的高峰。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王阳明心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的考察,认为王阳明在建立心学体系时全面继承了庄学中的精华,以改造程朱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龙场悟道”乃是中国思想史叙事结构最值得纪念的象征性事件。它不但标志着王阳明已突破了生命磨式的大关大隘,实现了个人心性体验上的大跨度飞跃,而且也预示了全国最早的地域性心学学派——黔中王门的形成,影响后世可谓既深且远。贵州思想世界的形成与发展,实大有赖于王阳明在当地的讲学弘道活动。历代地方学者大量与心学思想有关的话语言说,已构成明显的价值与知识互动的连续性学术谱系。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易学思想之发展可分为前后三个阶段。以"龙场悟道"为分界,此前之阳明易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对程朱易学之因循,而基本不作自身之发挥;"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则是发挥易理以证其"道";随着工夫之精熟易简,王阳明又提出"良知即是易",指出二者本体与工夫之一致性,此为阳明易学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良知与易道圆融。  相似文献   

15.
论江门学派     
江门学派是明代心学发展链条中与王阳明心学不同的另一条心学路线。陈白沙、湛甘泉以“自得”之学,“随处体认天理”为出发点,形成了本体论层面的心理合一,与程朱理学的绝对主义“理本论”和陆王心学的绝对主义“心本论”不同;同时,陈白沙、湛甘泉提倡涵养与致知相统一的“自然为宗”的工夫论原则,与程朱理学以“道问学”为主的工夫论和陆王心学以“尊德性”为主的工夫论也不同;从而形成了江门学派的本体论、工夫论特色。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是明代的理学大师,《龙场教条示诸生》是其书院教育思想的重要表现。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相比较,它展示了阳明教育思想的心学特质,而这与王阳明在贵州的经历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程敏政著作宏富,遍及经、史、子、集,有30余部。程敏政整理不少地方文献,为徽学的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原始资料。程敏政推崇程朱理学,又调和朱陆,在促进程朱理学向王阳明心学转变过程中做出了贡献。他编选了明人选明文总集《明文衡》,录文有很大的宽泛性,在广义的“文选学”上占有一席之位。  相似文献   

18.
罗薇 《文教资料》2012,(8):13-15
王阳明是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提出了足以和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心学思想。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一生都在进行诗歌创作,诗歌成为他人生和思想的真实写照。他将自己的心学理论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心学美学精神。同时,这种心学美学又反过来指导他的诗歌创作。本文选取王阳明的部分诗歌,通过对它们的分析,探究其中的心学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黔北旅程     
时下,多彩贵州游十分火爆。选择一条既有自然景观又有历史感的线路,应是个不错的主意。贵州的黔北旅游便是一条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旅游新线。往北一出省城贵阳,游人可在修文县境逗留,参观著名文化景点“阳明洞”。此处为我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境内)“悟道”之处。王明阳在“龙场悟道”而创心学,成为宋明理学思潮中心学派理论发展的高峰,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出“阳明洞”,即可往息烽县参观“息烽集中营”和“玄天洞”。此地因曾关押过张学良、杨虎诚将军及其他革命志士而名闻天下,是中…  相似文献   

20.
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思辨性最强、体系最完整、最具现代哲学意味的一次哲学思潮。宋明理学的兴起迎合了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历史趋势和唐宋以来社会对儒学复兴和儒家伦理道德权威的重建的历史要求,对宋明及其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重建伦理道德权威的两种思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本文试从历史角度考察宋明理学的兴起原因,并以朱陆之辩为切入点分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