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从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意义角度出发,以10篇科技论文汉语摘要为载体,从语气、情态、态度词汇与指称系统等方面考察了汉语摘要作为一种特殊文体所具有的语篇特征。并指出译者在翻译摘要时应注意概念意义与人际意义并举,同时要考虑到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看,指称变换应属于衔接手段,有明显的语篇功能,但其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人际功能。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理论框架,探讨在英语新闻语篇中指称变换如何体现人际意义,结果表明话语指称变换作为衔接手段,不仅可以使语篇在形式和内容上保持连贯,也能很好地从个人的和互动的两个方面体现人际意义,使读者接受作者的评价,从而有助于新闻语篇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理论和评价理论在对科技语篇、广告语篇和演讲语篇等各种不同语篇进行人际意义分析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同时揭示了不同语篇在人际意义实现方式和评价资源分布方面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罗宇新  赵凯 《林区教学》2011,(12):56-57
遵从韩礼德和哈桑关于语篇人际意义连贯体现在语篇人际意义衔接和语域一致两方面这一理论,试图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新闻语篇人际意义连贯分析框架,并通过分析CNN网络新闻语篇重点探讨人际意义衔接中时间推进衔接如何在语篇中展开。  相似文献   

5.
英汉诗歌具有意义的多层次性,即明示义、引伸义和象征义。根据功能语言学理论,语言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英汉诗歌不同层次的意义与语言的三大功能密切相关,是通过这些功能来实现的,对英汉诗歌进行语言功能分析,能从不同的角度充分地揭示诗歌语篇的多层次意义、不同意义的表现方式以及英汉诗歌语篇在这些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对外加状语的研究,语言学界多从句法角度、语法一语用角度、语篇连贯角度方向进行分析,本文试图从人际意义视角对外加状语的语言功能进行新的诠释。作者认为,外加状语的人际意义主要从语气、情态、评价三个方面呈现话语者的认知图式及判断评价,突显话语者的主观态度和社会地位,缩短话语双方的交际距离,促进语言交流和人际沟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一个叙述体的科普语篇为例,运用量化分析法对词汇衔接做了分析,并从词汇衔接的角度分析了科普语篇的文体特征。首先,从词汇衔接角度分析语篇的文体特征是可行的;其次,叙述体的科普语篇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措辞多样性、人际功能弱、词汇衔接力强以及语境依赖性弱等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8.
人际意义存在于任何语篇之中,是语篇生命的精髓所在。语气作为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之一,是交际的核心。探讨了英文商务合同语气人际意义的体现方式及其功能,从而拓宽语气人际意义的研究范围,对英文商务合同的撰写、阅读和理解提供一定帮助,有效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杨薇 《考试周刊》2010,(21):39-41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关于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纯理功能的理论,其中奥运会主题曲歌词的分析能很好地体现人际意义功能。本文主要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角度分析历届奥运会主题曲的歌词,从语气、情态和评价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这一体裁的语言特点.以及说话者是如何通过词汇语法的选择来实现人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功能语言学从社会角度分析了话语的人际功能—话语的意义产生于交际双方互动过程中。否定句在语篇中不仅具有对某事实相反表述的概念功能,还因其自身蕴涵着肯定命题,具有对话性,被看作是作者与读者及社会其他成员(多重声音)之间交流的语法资源,体现了作者拒绝与他人进行意义协商的人际潜势。  相似文献   

11.
PENG Jin 《海外英语》2014,(13):253-254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of Susan E.Rice commencement addres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in2010(Excerp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this part of the speech is highly cohesive and coherent both grammatically and textually no matter from ideational meaning,interpersonal meaning and textual meaning.  相似文献   

12.
本文有感于汉语词汇学、传统训诂学和中国古典解释学研究的深层需要,尝试着提出了“词义的召唤性与训诂的创造性”的理论范畴。上篇论述词义的召唤性及其形成的根据与功能,下篇探讨训诂的创造性及其形成的根据与效应。从而强调:词义的召唤性,是词义的基本特性之一,它体现了人与词义、人与世界的关系;训诂的创造性,是训诂的基本特性之一,它反映了人与文化典籍、人与解释活动的关系。而词义的召唤性,又是训诂创造性的形成根据;训诂的创造性,又是词义召唤性的语用效应。二者互动共变。  相似文献   

13.
领属小句是各语言学派研究的热门话题,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以其突出的适用性理论可有效地阐释形成领属小句的功能基础。分析领属小句的人际、概念、语篇功能特征,领属小句的功能形成机制在于其人际意义的非连续性体现、小句过程及物性系统的单参与者要求和小句信息单位的状态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翻译的实质就是语际间的意义的对应转换。词义功能对应是在分析、理解语义的基础上,根据所处的语言环境及相应的文化背景,选择最贴近原文的对应译文。  相似文献   

15.
本主要讨论在语篇构建过程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量对语言三大元功能的影响:语场作用于概念功能;语旨作用于人际功能;语式作用于语篇功能。本语篇分析采纳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观点,主要运用三元功能系统分析的模式。讨论所得出的结论表明,语篇作在从语言系统网络进行选择以体现语言三大元功能的意义潜势时,若能更充分的顾及到语境的三要素的语义内涵,所构建的语篇就会更加达意、得体。  相似文献   

16.
论古代汉语词义的反向引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义引申是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重要途径。词义可以通过相似、相关、相因等多种方式进行引申。反向引申是汉语词义引申系统中一种常见现象,也是一个被学们忽视的问题。这种引申与传统字学上所说的“反训”不是一回事。词义引申取决于词本义中是否具有可供人们充分发挥联想的意义因子。如果一个词的本义能分析出意义相反的因子,那么词义就极易发生反向引申,孳生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本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意义,即文本意义,它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与表达.解释学史上大致有四种对文本意义的不同看法,即心理主义式的复原重建说、创造说、实用说、虚无说等.这些看法由于无视文本意义的真理性,导致了对文本意义的魔化.虽然作者写就文本必须依凭一定的语词载体,读者的释义活动实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阅读及把握文本意义,但是文本意义又不完全等同于作者意图、文本的字面意义及读者的释义.另外,对于同一文本,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释义,因而交流与争论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马克思主义解释学认为争论有其客观的标准--文本意义本身,这一标准也是绝对的,需要多次重复的.  相似文献   

18.
语义多层面上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词的意义有多个层面,如外延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等.外延意义是词的基本意义.从语义的多层面去研究性别差异可以拓宽词义研究的范畴,并为语义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提供一种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研究表明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客观存在,但性别歧视并非随处可见;研究语义多层面上的性别差异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较为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将"字在《诗经》中共出现60次左右,具备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连词、摹状词等不同词性。这些纷繁复杂的意义及用法,其实都源自于"将"的本义"祭献祖宗":其他各项动作义是该本义的略微引申,形容词和连词义的"将"源于动词义"率领",介词义来自于动词义"执持"。此外,"将"的句法位置对其目前保留的副词、介词义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词一义的形成过程是词的制造者为一个意义选配一个“词的语音形式”的过程。一词多义的形成过程是新的词义与旧的词音相结合的过程。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进”到同一个“词的语音形式”之中的。词的本义不能“产生出”或“带出”词的新义, 故词义不可“引申”而出。“词义引申”说未能真实反映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进入同一词中的客观过程。古汉语中的多义词皆词义引进所致。词义引进表现为“一义一进”和“一义多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