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霍姆斯是比较教育领域的著名学者,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以问题解决法为核心的比较教育方法论体系。在构建该方法论过程中,他承袭了波普尔、杜威的哲学思想,并将其应用于比较教育研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文章简析了霍姆斯的"四模式"和"五步骤"的主要思路和理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点思考:"四模式"利于研究者明析教育制度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五步法"的提出虽给比较教育学科带来了身份危机,但推动了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问题解决法强调对假说证伪而非为政策辩护,揭示了比较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政策批评。  相似文献   

2.
历史研究法是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从注重描述的朱利安时代到注重因素分析的萨德勒和康德尔时代,无一不采用历史法研究比较教育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后,比较教育历史研究法受后现代史学观的影响,开始了其后现代的转向进程。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法注重"深描"、"价值有涉"和"他者视野"的特点让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克服了传统历史法的局限,开始沿着质性研究的轨道转型。  相似文献   

3.
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主体"。测算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对于准确把握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理清发展思路、做出科学决策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区域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基于2013年苏州市中小学调研数据,开展了相关实证研究,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法测算了苏州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并分析了苏州市内各区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相对差异。  相似文献   

4.
唐斌  朱静 《教育》2007,(32)
思想力"原点"教育要获得健康和快速发展,经费支持是重要因素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实现了教育筹资的多元化。然而,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的多元筹资模式仍待完善。比较当代美英日法四国教育多元筹资模式,对我国教育多元筹资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比较教育是一种现代文化性学科形态,"比较"是其作为一门制度化学科的逻辑起点。澄清比较教育的学科逻辑有助于我们重新构建比较教育的学科理论体系,促进比较教育学科的科学化发展。比较教育经历了"借鉴"、"预测"、"分析"等历时性发展阶段和具有跨国家、跨学科、跨文明等跨越"他者"界限的共时性特征,凝聚着无数比较教育学者充满艰辛的探索历程和苦苦求索的心智,形塑了其学科智慧,进而表征着比较教育的本体特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逐渐崛起。文化和"文化研究"开始受到众多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关注与重视。在比较教育领域,随之出现了一定的文化转向,比较教育的文化观和"文化研究"范式日益得到发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更为关注文化的动态性和多元性。在"文化研究"范式中,比较教育的研究单元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这种文化转向给比较教育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创立与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学习苏联的产物,是当时反帝反修的工具,随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发展壮大.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北京师范大学的比较教育研究完成了从"外国教育资料译介"到"国别专题教育研究"的转型;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位体系,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专业教材;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上,"请进来"与"走出去"同步交织,助力学科发展的同时促进民间外交;在社会服务上,同样也完成了从"内部决策参考"到"教育现代化事业服务"的转型.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开创者们栉风沐雨、脚踏实地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比较教育学人不断前行,共同推动学科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知识论的角度看,西方比较教育知识的发展可以分为"向自然科学模仿时期"、"历史主义时期"、"社会科学时期"、"‘批判二元论’时期"和当前的"多元共存时期"。五个时期比较教育知识的发展体现了"实在论"与"建构论"从相互竞争到相互融合的过程,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比较教育的未来发展深受当前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并在一定时间内型塑了比较教育知识的性质、知识的标准和知识获得的规范,但比较教育的发展最终必须要面对真实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坎德尔是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第二阶段的突出的代表人物,作为"因素分析法"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最杰出的贡献是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论"和"方法论"。同时,他还提出了比较教育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框架,提出了用民族性、民族主义与因素和力量等概念来研究各国的教育制度的理论。对比较教育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从传播走向扬弃:由"十五"进入"十一五"的中国比较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期间我国比较教育为我国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出现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比较教育学科立项总数偏少、选题分布不够合理、比较教育学科建设项目很少、机械照搬的倾向以及理论建设重视不够的问题.在"十一五"时期,我国比较教育面临发展的难得机遇,只有走出单纯传播发展的局限,克服照搬的倾向,走向扬弃,在全球视野下,以和而不同的精神发挥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批判力量,提升比较教育研究质量,才能实现我国比较教育崭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霍姆斯与埃德蒙·金比较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霍姆斯与埃德蒙·金都是当代著名的英国比较教育家,两者的比较教育理论都建立在深厚的哲学基础之上.本文分别分析他们的比较教育理论并试对其理论的哲学基础进行比较.他们都承袭波普尔的哲学思想,被视为新相对主义的代表,同时也接受现象学的观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想在他们的理论中得以整合,从而为比较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另一种理论视角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霍尔姆斯是当代较有影响的比较教育学家,其创立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问题研究法在比较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对教育问题研究法的理论基础、理论框架评析及其现实意义进行分析,有助于比较教育学者对这一方法的正确理解及恰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试论霍姆斯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霍姆斯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即问题法闻名于国际比较教育界。文章探讨了霍姆斯对以往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反思、问题法的建构、问题法的研究程序和问题法的资料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对霍姆斯的问题法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4.
"理想类型"是马克斯·韦伯为应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而提出的重要概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理想类型"是一种概念工具,体现着韦伯所确立的诸多原则,包括价值关联、价值中立以及确保意义上与因果上的妥当。在引入比较教育研究后,布雷恩·霍姆斯借助"理想类型"建构了其资料分类模式中由人、知识和社会的特征所组成的"理想类型规范模式"。承袭霍姆斯的资料分类模式,许美德继续运用"理想类型"研究中国大学发展背后的文化与价值理念,并突破了价值中立原则。然而,从整体上看,"理想类型"在比较教育研究中还存在明显的应用困境,需对其应用限度展开充分讨论,更好地发挥"理想类型"在中国比较教育学科专业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科教兴国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科教理论,毛泽东科教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运用和发展。无疑,这一理论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厚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代远程(网络)教育说到底是一种"数字化素质教育",是一种具有哲学基础和实践基础的"数字化素质教育".我国高等院校远程(网络)教育试点要"试"的就是:"学会数字化生存"的理念,"学会数字化学习"的目标,"学会数字化协作"的模式,即"数字化素质教育"的三大要务.本文通过对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和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开展试点所作的比较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的"数字化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展望我国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的数字化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比较教育研究中一项重要的议题,对"文化"意义的认知理解影响着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文化"的意义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出现过多次转变,从早期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研究者把文化作为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控制变项,到把文化视作重要因素探求教育的发展力量;再从认为文化是影响教育政策的约束初始条件,到把文化视为探求人类行为意义的背景原因。如今,在多元文化思潮下,比较教育研究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劳韦里斯是提倡将哲学法应用于比较教育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其代表作《比较教育的哲学法》一文中,他阐述了比较教育哲学法的内涵及考察内涵的方法即因素分析法。在对上述两大主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后,劳韦里斯指出:哲学需被纳入比较教育的研究范畴;哲学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哲学法需要和其他研究方法相互补充,以更好地进行比较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