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情只有做好了准备,才能做得好。学习自然更离不开预习。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老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前的人注重凡事预先准备的原则,教师在上课时必须做好备课,学生必须做好预习。预习在预先准备学习知识整个过程有着显著效果。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育的成功取决于学生能否离开老师读书。因此,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教育过程中,有必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为此做好准备是实现预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预习,英文:preview,其基本解释是学生对要讲的课事先进行自学准备;《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的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通俗一点讲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先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做到初步了解,为接下来的课堂对话做好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正>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需要做好准备,这里的准备指的就是预习。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预习是学生求知的一个良好开端,同时也是一种自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对指定教材进行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自学,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学习的过程.本文主要结合初中科学学科,针对如何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初步理解新课内容,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预习前的认知准备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从时间和内容上说,预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这种预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做好细致的预习,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明白,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些问题上,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7.
一、有效预习——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提供有关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材料和预习练习,指导学生预习。背景知识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预习练习能使学生明确预习目标,使预习有的放矢。课前预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预习是上课前的初步自学,其目的是在课堂正式学习前做好知识准备工作。预习是一种完全的自我学习行为,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自学。预习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预备性阶段,就像运动员正式比赛前的准备活动一样。它不要求预习者在预习阶段就能理解和弄懂全部所学内容,只要求解决部分  相似文献   

9.
周融 《考试周刊》2010,(18):220-220
“凡事预则成,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和学习,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到其它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具体地说,预习就是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工作,这个环节对学习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正>预习指的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的准备工作。它是学生们对有关内容的自学,通过这样的自学可以排除障碍、了解重点和难点内容,并拉近学生们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将学习由被动化为主动。而且小学英语的课时量不多,这就要求课堂必须容量大、密度高。因此,让学生们学会预习,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不少教师对预习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预习也有不妥的地方,概括起来有以  相似文献   

11.
预习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的一个阶段。其最大的好处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弄懂新课的内容和概念,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动机,为老师上课做好听说准备。科学地组织起有效地预习,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正>高效的课堂不仅是在课堂上要做好每一个环节,同时也需要一个预备式的基础来支撑,也就是预习的支撑.有效的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失去了课前预习这个支撑,那么课堂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为数学课堂教学增加实效.一、阅读感知预习是学生自学阶段,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与思考能力.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内容,提炼信息.近几年,数学阅读理解题已成为各省市中考必考的新题型.  相似文献   

13.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初步理解新课内容,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助推器。预习就是学生课前的自学。通常指课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我在学生间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课堂表现不佳的学生,课前不善于预习,或者说是不会预习,因此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讨论和提问的环节无从下手,课堂听课的效率不高。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我认为要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结合小组进行预习预习并非只是个人的事,"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为增加学生预习的兴  相似文献   

15.
预习,是对一节课将要学习内容的准备,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的自学。预习有效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效预习,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课前有效预习习惯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减少依赖性.就语文课而育,所谓预习,就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预习是教师"讲课"前,学生自学将要教学的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形成一定学习能力,并为"上课"做好心理和学习准备的过程。预习虽然更多的属于学生个体的行为,但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薄弱,一些数学知识和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也  相似文献   

18.
<正>高中政治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拼图,"自学互教"模式是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也是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教学模式。"自学互教"教学模式由自学预习、互教讨论、总结引导、巩固练习四个环节构成。一、自学预习:奠基教学高楼自学预习是"自学互教"模式的基础环节。学生只有做好课前预习,掌握课程重点,才能有针对性地"互教"。为保证学生自学预习的效果,教师需要:进行方向引领。在学生自学预习前,教师应当提炼课程大纲,标注重难点,并向学生提供互教讨论的  相似文献   

19.
<正>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称之为备课,学生上课之前也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这就是预习。《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预习"的:"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由此得知,预习是学生在课前进行主动学习的一种行为。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对所学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课堂学习时就会非常吃力,  相似文献   

20.
谈谈预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习是课前自学的简称。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己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这个自学过程就叫预习。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学期预习,指开学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