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溶液中,用HNO3氧化Fe2+为Fe3+通过KSCN鉴别Fe2+的存在,在不少化学教师中存在争议.采用微型实验,以影响该实验的HNO3自身所含铁量、HNO3溶液的浓度及用量、KSCN溶液及Fe2+浓度等为可变因素,对该实验进行了探究,旨在找到用HNO3作氧化剂鉴别Fe2+存在的适宜条件.结果显示,若滴入HNO3溶液的浓度适合且是少量的,则HNO3可先跟还原性较强的Fe2+反应,将Fe2+氧化为Fe3+,即可通过KSCN鉴别Fe2+的存在;若HNO3溶液浓度用量过大,就会继续氧化SCN-而使鉴别实验失效.  相似文献   

2.
从课堂教学中Fe2+与Fe3+相互转化的实验所遇到的意外出发展开实验探究.探究中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能力的培养,巧妙借助新型实验手段——数字化实验突破实验教学的难点,发现Fe2+与Fe3+的转化可用H2O2作氧化剂,但要注意量的控制,从而进一步理解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Fe3+强化TiO2光催化降解磺胺嘧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Fe3+参与TiO2的反应机理及微污染物的矿化效果,研究了Fe3+辅助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磺胺嘧啶(SD).通过TiO2悬浮液中预添加FeCl3和既定的时间取样并测定SD浓度的方式,分析了Fe3+参与TiO2催化降解反应后的效能、SD的降解反应动力学和SD的矿化效果,探讨了溶液中Fe3+与TiO2之间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教材上Fe3+与Fe2+相互转化的实验进行了拓展和探究,并对Fe3+与Ⅰ-的反应及其限度进行了课堂探究.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浓度(100~400mg/L)的Fe2+和Fe2++Zn2+溶液处理蒜鳞茎发现随着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Fe2+使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而核异常细胞比率提高,就蒜而言,Fe2+的毒害作用大于Zn2+;Fe2++Zn2+共同作用时,细胞分裂比率高于单Fe2+而低于单Zn2+,核异常细胞比率比单Fe2+单Zn2+都下降,说明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抑制,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同时含有Fe3+和Fe2+的混合溶液中Fe2+的几种常用检验方法的使用条件进行了验证和探究,发现较理想的检验试剂为K3[Fe(CN)6]溶液和KMnO4溶液.  相似文献   

7.
Fe和FeCl3的反应由于现象不明显,从而使此演示实验不易成功。本文通过对不同浓度FeCl3与Fe的反应进行了比较,后又改变Cl^-浓度得到较为明显的现象。基本符合演示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高一化学1(必修)中Fe2+和Fe3+的性质与转化是元素化合物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掌握的好,有利于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及有助于今后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文章就如何通过实验手段优化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作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赭石的水煎液和醋煎液中Fe2+、Fe3+含量分别测定的方法。方法:在pH值为3~5之间,波长为396 nm,以邻二氮菲作显色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铁含量;在波长为510 nm处测定Fe2+的含量;再由2个浓度之差求得Fe3+的含量。结果:赭石的醋煎液和水煎液中铁含量有明显不同。结论:该方法精度好,回收率大于90%,操作简便,可用于Fe2+、Fe3+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情境 在对人教版新课程教材"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的互相转化"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的学习方式.其中一组学生设计的"Fe2+转变成Fe3+并验证Fe2+的存在"的探究实验方案如下: 1.用过量的铁粉和稀盐酸溶液反应制备FeCl2溶液. 2.取新制备的FeCl2溶液5ml置于一支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约10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 3.往上述溶液中滴入H2O2溶液,观察现象. 这组学生在各自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滴入KSCN溶液时,试管中浅绿色溶液没有明显变化.再滴入H2O2溶液时,有三名学生的试管中出现了血红色,另有二名学生的试管中先出现了血红色而后又褪色.这一实验现象使学生产生了疑问:褪色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在鉴别Fe2+时,教师通常采用的试剂一般是FeSO4或FeCl2等物质.一方面,由于FeSO4或FECl2等物质属于强酸弱碱盐类物质,其溶液极易发生水解.另一方面,由于Fe2+在盛放的容器中因密封不好时极易发生氧化,致使Fe2+的检验很难获得成功.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该实验过程中利用Fe2+的一种复盐去进行实验,取得了令人相当满意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2.
硫酸的浓度不同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同。比如:“Fe与H2SO4反应”中,硫酸的浓度不同与Fe反应程度不同,反应产物也不相同。因此,需要对H2SO4的浓度进行定量研究,找到生成不同产物的最佳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实验和相关文献对Fe3+的颜色、氧化性、还原性等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4.
贵刊自1998年起,接连三年相继刊发了三篇文章,对Zn与Fe2+(FeCl2、FeSO4)溶液之间的反应都持否定态度,特别是不承认Zn与Fe2+溶液之间会发生置换反应有单质铁生成.笔者特地对这个问题做了实验论证,我的结论是:Zn能够顺利地跟Fe2+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Fe.  相似文献   

15.
对高中化学新教材介绍的两种定性检验Fe3+的方法——硫氰化钾法和亚铁氰化钾法进行了实验对比,认为在溶液含低浓度的Fe“检验时后者更具优势.据此,对近年各地高考化学卷出现的硫氰化钾法为检验Fe3+唯一参考答案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和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反应原理,按照不同的配方与反应条件设置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在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时间与水浴温度、水浴时间以及可溶性还原糖溶液的浓度均有关系;与配方中是否有酒石酸钾钠没有明显差异。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实验中,在碱性条件下,产生紫色的深浅与Cu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硫酸的浓度不同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同.比如:"Fe与H2SO4反应"中,硫酸的浓度不同与Fe反应程度不同,反应产物也不相同.因此,需要对H2SO4的浓度进行定量研究,找到生成不同产物的最佳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18.
以FeCl2·4H2O为原料,水合肼为沉淀剂和形貌控制剂,在乙醇溶液中进行反应,制备出Fe3O4纳米棒。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品的结构、形貌和尺寸进行了表征。并对Fe3O4纳米棒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FeCl2·4H2O]:[N2H4·H2O]、反应体系的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Fe3O4纳米棒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棕色环实验"中的络离子--[Fe(H2O)5NO]2+的稳定性和结构,教科书中几乎没有说明.本文就这个问题,根据各种化学结构理论,从微观的角度,对[Fe(H2O)5NO]2+离予的结构和稳定性加以分析研究,探讨它们内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2-4/Fe2O3,并依照傅-克烷基化反应的原理,以对叔丁基苯酚的合成为探针反应,考察了硫酸浸渍浓度、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对SO2-4/Fe2O3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制备催化剂的适宜条件为硫酸的浸渍浓度为0.5 mol·L-1,焙烧温度为550℃,活化时间4 h.利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SO2-4/Fe2O3催化甲基叔丁基醚与苯酚的烷基化反应合成对叔丁基苯酚,在苯酚与甲基叔丁基醚的投料摩尔比为1:2.0,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总投料质量的4%,反应时间为3 h,反应温度为90℃下,烷基化反应收率为8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