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显得相对薄弱和滞后。一些主持人政策水平低、文化素质差、节目差错多、风格不突出,职业道德水准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提高节目质量的一大障碍。还有的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所以就造成了不是放松过度就是过分紧张,让人看了很不舒服。主持节目时应当身心放松,但也绝不是我们平时的生活状态,松弛不等于松懈,而谨慎也绝不等于拘束。我们平时看一些"老"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总能表现得亲切自然、不露痕迹,可他们却又时刻在调整规范自己。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就成为了主持人应当悉心研究的课题。面临诸多造成主持人心理素质差的因素,我们急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毕竟主持人作为媒体的代表出现在公众面前,而媒体又代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电视台的不少栏目常常因为主持人的走红而家喻户晓。主持人是公众人物,主持人的形象也自然地受到关注。主持人的形象是与受众评价相联系的一种观念,是主持人的表现与风格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和反映。主持人的形象不是主持人的"个人形象",它是一种特殊的公众形象。节目主持人在关注自我形象时,既不要因为少数公众的主观评价而妄自菲薄,停步不前,也不要因为多数受众的客观评价而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相似文献   

3.
在主持人节目中,主持人亲切地将观众称为“朋友”。然而,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等单位进行的“六城市青年观众电视收视状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电视“主持人”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主持人似乎是一厢情愿地将自己当作观众的朋友。主持人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那就是主持人在节目中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独特的风格、真实的情感真正与观众相知、相交,使观众真正想看、爱看你所主持的节目。  相似文献   

4.
杜刚 《中国广播》2007,(4):73-74
公信即公众信誉,是在一定区域人群中的社会威信。作为电台主持人,尤其是接听处理各种群众诉求的行风热线类节目主持人,公信力的强弱,是节目成败的重要因素。虽然一个栏目由许多编辑、记者、导播在和主持人一起工作,但作为广播节目的末端表达者,主持人是听众和嘉宾心目中的代言人和知心朋友,只有信任你,才能信任你的节目。塑造行风热线类节目主持人的公信力,有利于发挥栏目沟通政府与群众的桥梁作用,有利于媒体“二贴近”的实现。本人从事行风热线类节目主持工作年多,对如何塑造热线类节目主持人公信力有一些心得体会,愿与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5.
珍惜神圣     
现在,我们需要面对“神圣”这两个字了。克朗凯特很了不起,是美国大牌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完全有资格在节目主持人的权限以外谋求更多的权力,他有这样巨大的公众威望和关系网。然而他没有那么做。他以良好的职业素质抵制了各种诱惑。由此他被美国公众称为“最受信任的人”、“最正直的人”。他因为“具有不利用自己权力的品质而被载入史册”。难怪基辛格说:“当我想表达—个观点时,我打电话通知的第一批人中就有克朗凯特”。  相似文献   

6.
亲和力,简单地说,就是具有一种让人想去亲近你的感情魅力。对主持人而言,亲和力就是以主持人个人为载体,以自己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影响观众,从而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认同、信任和喜欢的能力。亲和力在主持艺术中占有独特位置亲和力不是简单的"感觉亲切",而是主持人身上散发的令人愿意亲  相似文献   

7.
康秀平 《青年记者》2012,(18):32-33
“……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 2009年12月23日早晨8点47分,上海一家电台主持人在节目中,以这种不带一个脏字的句式,要求一位听众“滚蛋”,在上海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而对于在直播中回击听众,主持人强调,自己并未使用“不雅词汇”.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要想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不仅要培养自己强烈的职业兴趣,还要养成谦逊不燥、笃学反思的习惯。在和观众互动中不断找到主持的乐趣和动力,让每一次的主持都变成自己智慧的凝练。一个主持人最精彩的时刻不是风光熠熠地站在舞台上,而是不断把最完美的节目呈现给广大电视观众。当你的节目成为许多人无法割舍的一场思想盛宴时,这时作为主持人的价值才能凸现出来。今天,我们特邀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伟鸿,请他为广大读者讲述他绚丽多彩的主持人生。  相似文献   

9.
金蓓 《视听纵横》2000,(6):66-66
在中国,没有人比电视节目主持人更具公众性和社会性了,人们早已习惯以公众和社会的眼光去审视他们。一方面要求主持人应与栏目的风格相一致,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文艺修养、驾驭全局的能力和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由表及里的独特个性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魅力;另一方面,主持人几乎天天与生活在家里的观众见面,观众可以把主持人看作家庭里的一个成员,其“挑剔”程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要想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不仅要培养自己强烈的职业兴趣,还要养成谦逊不燥、笃学反思的习惯。在和观众互动中不断找到主持的乐趣和动力,让每一次的主持都变成自己智慧的凝练。一个主持人最精彩的时刻不是风光熠熠地站在舞台上,而是不断把最完美的节目呈现给广大电视观众。当你的节目成为许多人无法割舍的一场思想盛宴时,这时作为主持人的价值才能凸现出来。今天,我们特邀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伟鸿,请他为广大读者讲述他绚丽多彩的主持人生。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说,主持人的个性特点包括其个人气质、思想情感、审美倾向、语言风格等。不同的节目主持人将自己的个性特点贯穿和融入节目之中,使节目感染上主持人的特点,这样就会使节目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知识结构比较全面、学养比较丰厚的主持人,能够将自身的知识特点融注在主持过程中,使节目自然地具有较浓郁的个性特色,从而引起公众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郑云 《新闻采编》2009,(6):29-30,32
在当今社会,最走红的职业之一是什么?说出来也许你不会相信,有关部门曾经对一部分青少年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青少年将“当一名电视主持人”视为自己择业的首选。可以说在当今社会里,许多年轻人不但以从事职业主持人为荣为傲,而且以能与某某明星主持人合影、签名、留念为自豪,而且但凡与主持人沾边的人和事也被社会所宽容、所优待,被人们所刮目相看。电视节目主持人具有了今天这样举足轻重、万众仰慕的优越感,是与主持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3.
播音主持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科、一门艺术,说明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写《浅析记者型主持人与主持人型记者》这篇文章,就是想分享一下自己实践得来的认知,也让曾经和我一样,在传统媒体下成长起来的新闻主播和节目主持人,在新媒体环境下永远不要放弃自己,永葆一颗多一项生存技能就多一份机遇的学习热情!当你拥有了别人不曾拥有的实力后,主持人型记者的优势无疑会让你更加充满职业自信。  相似文献   

14.
谈起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质量,人们往往先把焦点放在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身上。而主持人和播音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公众的代表,又是媒体的代表。作为前者必须为公众着想;作为后者就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首先是一名好记者,要具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不但能帮助播音员和主持人更好地挖掘新闻事实、辨别最具有价值新闻的能力,还能够帮助预见新闻,从而使他们以媒体人的身份更好地为公众发声。本文以"新闻敏感性"为主题,着重研究了播音员和主持人与新闻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提出了建议,希望对新闻媒体工作者起到实质上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新闻类主持人,不光要有端庄的外表和令人愉悦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或温文尔雅,或热情活泼,或老戍持重,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和观众产生共鸣。当你的每次播音成为许多人无法割舍的一场思想盛宴时,作为主持人的价值才能凸显出来。近些年,河南电视台十分注重创新创优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作品,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主持人。今天,我们邀请到河南电视台主持人、新闻主播、金话筒奖获得者吴震宇,请他为广大读者讲述他不平凡的播音主持生涯。  相似文献   

16.
雷小毅 《今传媒》2012,(12):1-3
为一名新闻类主持人,不光要有端庄的外表和令人愉悦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或温文尔雅,或热情活泼,或老成持重,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和观众产生共鸣。当你的每次播音成为许多人无法割舍的一场思想盛宴时,作为主持人的价值才能凸显出来。近些年,河南电视台十分注重创新创优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作品,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主持人。今天,我们邀请到河南电视台主持人、新闻主播、金话筒奖获得者吴震宇,请他为广大读者讲述他不平凡的播音主持生涯。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出版广角》2013,(21):94
世界充满不公平,你不要想着去改造它,而是去适应它。一个人心有不平,他就会抱怨,就会以一个完美的准则来评判周围的事物,他满目所及都是不公平。一个忙人没有时间去抱怨别人。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在抱怨世界的不公平,那你肯定是个闲人。——比尔·盖茨给年轻人的忠告  相似文献   

18.
余莉 《新闻前哨》2009,(9):67-68
随着电视传媒的迅速发展,作为电视传媒一分子的节目主持人也在不断发展。很多节目主持人渴望提高自己的主持艺术,可是对于如何在栏目的发展中提高自己作为主持人的地位,这方面的认识仍然很少。许多主持人到现在仍然是作为一个栏目的附属品,他们不懂得如何开发自身的个性特长,也不知道自己人格和素质的优缺点在哪里,这样就导致了许多主持人的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9.
胡德怀 《新闻窗》2006,(3):54-55
读《咬文嚼字》2004年合订本,其中《语林漫步》首篇,常义斌先生的《小心你们的笔——给央视节目主持人提个醒》。作者对《中国电视报》2003年8月11日刊出的获奖主持人文章,8月25日刊出的庆贺中央电视台建台45周年的主持人感言中赵忠祥、王小丫、李咏、梁艳的文字谬误进行了指正。并提出了“文章千古事,得失读者知”,“要懂得藏拙的重要”,“让那些似通非通的东西公之于世,不仅有损你们自己的形象,也会伤害我们的感情”的忠告。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形象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形象,是其言谈举止、形象气质在观众心中的反映和印象,也是观众了解节目形象和媒介形象的窗口。由于主持人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主持人角色的公众性,个人形象对于主持人传播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中国传媒业发展的日新月异,电视网络节目层出不穷,主持人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作为个体的观众,不可能记住每一个主持人言谈举止,只能在脑海里存在一个模糊隐约的主持人形象。本文主要探讨在戈夫曼戏剧理论呈现视阈下对于主持人形象塑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