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孙中山着重从致灾的社会因素出发,探究了近代淮河水灾肆虐的成因,提出了标本兼治的较为系统的治理构想.这些构想是其民生主义理论以及民主革命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推动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导淮活动,对当今淮河的治理工作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人物,他的体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体育教育观、体育方法论和体育价值观等方面,该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开放性.是其民族主义、民生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他把发展体育与资产阶级革命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推动了革命事业,也促进了民国体育的发展,对当今的体育改革也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建设永恒的价值目标,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公平正义只有也只能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培育法治思维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等社会建设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可从政治、市场、社会三重维度,通过深化依法行政、强化司法公正、发挥企业法治正能量、利用企业文化正能量、转变社会管理方式、创新法治教育模式等途径给予培育。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程中,我们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依法治国,就是要通过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依法治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潘书平 《阅读》2015,(10):19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这与我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有着密切的关联。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曾说:"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林植树,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任临时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决议关于今后任务部分明确指出,要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社会和谐,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生涯中,他十分重视对人的培育工作。为此,他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大量关于人的培育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曾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产生过重大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就今天而言,研究孙中山的育人思想,同样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史上,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振兴中华"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在领导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孙中山提出了以三民主义为核心、旨在"振兴中华"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把民生作为革命纲领提出来.民生主义既是解决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前提,也为当代中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也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要树立科学的社会公平理念,加强以保障社会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使公平正义具体体现在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起点、机会、过程及结果四个方面,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严丽 《阅读》2013,(12):19-19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公平合理的问题时有发生,社会公平正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从社会制度上寻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路径。公平正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应该分为人际基础,社会基础,自然基础。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道德基础。本文在分析当前社会公平正义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道德基础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指导,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在早期,由于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抽象的公平观,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中期,马克思深入到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当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形式上的公正和实质上的不公正.在晚年,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要求的公平正义只能是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实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坚守公平正义的原则 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员干部坚守公平正义的原则办事,是防止我们党脱离群众的重要措施。坚守公平正义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是赢得群众的关键所在。党员干部公平正义的缺失将导致脱离群众的危险发生。要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守好公平正义的原则,需要从政治体制改革、制度建设、权力的监督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40多年来基督教信仰始终是其政治生活的一小部分。青年时代的孙中山受过基督教文化的熏陶,作为民主革命家,他的民主革命思想及革命事业与基督教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他在民国元年间辞谢临时大总统后的三次以基督教为主题的演讲和在临时大总统任内时期的三封信以及孙中山的著述中。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公平正义",而教育公平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任何教育不公都是对最大群体的歧视并最终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从而影响到社会的整体稳定和持续发展。教育不公主要表现为教育权利及机会的不公。因此,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促进教育公平,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才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7.
开国元帅叶剑英读书时期了解到孙中山其人其事,深受其革命思想的影响。从云南讲武学堂毕业后他坚定地追随孙中山先生,主要表现在:放弃稳定工作追随孙中山,反对陈炯明保护孙中山,海外募捐支持孙中山事业,参与创办黄埔军校等。  相似文献   

18.
朱志军 《阅读》2012,(12):18-18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国革命的旗帜”,他最早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一生为之奋斗。1866年,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他曾化名中山樵,后来就叫孙中山。  相似文献   

19.
刘杰 《保定学院学报》2011,24(4):85-87,132
孙中山货币银行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通过"钱币革命"建立现代货币本位制度,同时在其革命生涯中积极推行银行建设主张,并进行积极的实践,形成了其独特的货币银行建设思想。这些主张和实践都推动了近代货币银行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其中,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