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要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提高目前教师在职培训的质量。在职培训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点,但目前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不够理想,应积极探寻提高在职培训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H高校为例,探究H高校学生对高校教师形象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学生对高校教师形象评价存在差异性。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提出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倡导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新教师入职培训主要是岗位适应性培训,要从新教师必备的能力目标出发,探寻有助于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内容及方式。由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任职学校、教师本人三者共同参与的"引、研、导、修"一体化培训模式在新教师培训应用中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此模式要求三者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让新教师在专业引领、合作研究、导师示范辅导、岗位研修中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适应岗位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角色的差异问题,因而产生对教师角色的片面理解,也是当前师生间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差异反映了教师的某些角色可能不符合学生的要求,而学生对教师所要求的角色往往又不被教师所理解与接受,同时也反映师生对"教师"这一角色的行为规范的要求和理解。通过对教师这一角色进行的全面研究,调整认知偏差,转变教师角色,树立良好教师形象,使教师角色达到职业规范所要求和学生所期待。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观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教师对"自我形象"的塑造及由此而来的师生关系的基本定位.对教师权威的绝对化强调,导致教师对自我形象和作用的非理性认知和行为,但也成为现实中引发师生冲突、导致教师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之一.转变对自我形象的认知,是教师减轻心理压力,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工作和生存质量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礼仪是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这对从事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礼仪教师在高职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好是坏,除了师德和学识之外,其职业形象对于高职学生具有更强烈的示范性与感染性,礼仪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化,同时也是形成高职学生良好素质的动力。提出从"服饰、容貌、化妆、气质、风度、语言举止"等方面凝练礼仪教师职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高质量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该研究从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效果”两个视角出发,通过构建中介模型考察教学策略在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学业效果之间的中介作用,实证检验并探寻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教学策略最有效,引领创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最有效;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师专业发展较教师个体独立进行的更为有效;学校场域内的教师专业发展较其它模式更有效;尊重教师主体的专业发展较外界驱动的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良好的师德风范是塑造优秀的"两课"教师形象、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和水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两课"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融入到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环节之中.为此,"两课"教师要多方面进行自我修养,社会要多形式开展师德教育,磨练和提高道德情探.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教育领域提倡:教师形象从"技术熟练者"到"反思性实践者"的转变,实质上体现着从"技术理性"向"实践智慧"的转变."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成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意识,以及唤醒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专业自主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教师教育需要培养教师具有教育意识、教育意向、教育信念,最终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充满自信和热爱,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教育机智、实践智慧和教育直觉.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是教师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始于对教师思维的关注.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信念与教师教育信念的研究,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诸多与教育信念近似的术语混同使用;理论或实证的探讨主要借鉴国外相关理论成果;研究多集中于教学信念,而对教学以外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从教师个人生存层面关注教育信念形成、转变的研究较少,有关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信念的研究更处于"边缘"状态.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一直被赋予伟大、崇高的形象,担负着教书育人和文化传承的使命。与其他行业相比,人们对教师有较高的人格期待,强调教师的道德正向示范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崇高型、理想型的教师伦理规范。但是,这种崇高型、理想型的教师伦理规范在引领教师道德发展的同时,也给广大教师带来较大的道德压力。也因其模糊性和虚空性导致其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践行。为解决这一矛盾和冲突,本文旨在消极性教师伦理的探讨,旨在制定具体的、明确的底线性教师伦理规范,为广大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教师要把课堂组织成一个在教师鼓励、引导下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在强化感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质疑、解疑,给了学生质疑空间和时间。教师要注重学生由"读"到"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培养孩子的语感、"灵感"和"悟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优秀师资,高职高专院校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将师范教育专业传统的"教师口语"课程调整为"普通话与教师语言"课程。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各方面都要紧紧围绕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相应地做出调整,教师也应在教学中探寻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关系学生能否成为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甚至影响综合国力的发展,因此,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结合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师的形象和现实的教学实际,应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形象进行再塑:重设教学目标,再建师生情感;增加语言幽默感,使课堂轻松活跃;更新教育理念,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结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认识教师的角色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在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中,走出传统的思维定势,以新的思维范式厘清教师角色的发展特质,有利于规正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教师角色的发展,一是传统主导性角色受到挑战,非主导性角色开始增强,新角色内容不断产生和丰富;二是传统的落后认识开始遭到摒弃,新的科学的角色概括开始出现,对教师的角色开始科学规正;三是传统的失实的教师地位观受到质疑,不周延的比喻说法面临挑战,开始廓清教师角色的"应然"状态与"实然"状态。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影响力集中体现在其能够影响教育成效的各种因素与条件上。若这类因素与条件无法构建教师的影响力,那么也无法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中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制约教师的心理影响力的几个因素,阐述了教师形象整饰的具体内容,指出了教师形象整饰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形象整饰的客观标准。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安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要的女性作家,其作品"三恋"开辟了对女性形象独特的抒写视角,深入探寻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对传统的女性形象进行新的塑造,作者从女性的独特经验出发,通过三部作品来阐发女性意识从"性——恋——爱"的升级过程,探寻女性在现实世界中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与挣扎,体现她们独特的反抗与探索意识。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素养是指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包括教育理论知识、教育观念以及运用教育理论知识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思维和方法等。公共教育学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构建以"培养人"为主脉的理论内容体系、进行以实践训练为主的微格教学、关注教育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充分利用教育学课堂教学的示范性、运用案例教学诸方面进行了探索教育学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在两个方面下足功夫,其一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其二是对课堂现场的灵活把控。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是抽象思维中离不开具体形象感知,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蕴含着数学的思想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既考虑"本"又考虑"人",只有做到人本合一,才能实现"深入浅出"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20.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对全体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求。由于艺术院校学生有其较为特殊的性格特征,思政课教师往往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更多难题。本文将总书记的六个要求与艺术院校的特殊性相结合,总结了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必要性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