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7,(3):117-121
《说文解字》为我国传统小学的根基,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是研究《说文》的权威之作,研究者蔚为学林,形成了"段学"。段学,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及其所形成的学派。对清代"段学"体系的有关研究著述进行辑录考略,为段《注》的研究者提供较为完整的资料指引,从而推动《说文》学和段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许春颖 《出版广角》2018,(13):74-76,90
许慎在《说文解字》自序中写道:"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书中多处标注"阙"字,自成体例.现存《说文解字》中的阙疑问题前人没有深入研究,文章从传世文献及出土古文字材料出发,对《说文解字》阙疑问题做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3.
论"痴"关于"痴"字,在最初造字的时候,它的意思应该近于一种生理现象。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它是"不慧也",《说文解字系传》中说是"神思不足"之病,而关于"痴"字的意义演变,周汝昌先生在《点评红楼·说痴》一文中,开篇就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所涉内容广泛,不仅对各代文字、文献的整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蕴藏着许多古代政治制度、农业、科技、琐事等内容,可以说是我国东汉前的一部百科全书,是中华文明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5.
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本文通过古书引用的一些材料 ,介绍了从东汉到六朝时期《说文》流传的情况 ,分析了现在所能够见到的《说文》最早的版本———唐写本《木部》残卷、《口部》残简的内容和大徐本以及小徐本之间的差异 ,认为《木部》残卷最接近许慎原书的面貌 ,并说明了现在能够见到的完整的《说文解字》即大徐本和小徐本的版本来源  相似文献   

6.
许慎的《说文解字·叙》以其丰富的内容、精深的思想,最早地对中国语言文字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本文则主要从许慎的生平事迹、《说文解字·叙》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容体制进行阐述,以此来窥探许慎的语言文字观,加深后人对其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10,(44):28-28
《说文解字》中说:“香,气芬芳也。”而馨香的“馨”,也是香气远闻之意。而能产生这些美好的气味之物,尤其是专门用来制造香的原料也被称为香,如:沉香,龙脑香,迷迭香等。  相似文献   

8.
古文是经学和文字学上的重要概念。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将古文和小篆、籀文并列,视为三种字体中最古的一种。到清末,金石学家吴大澂提出古文是战国时代的文字;民国初,王国维进一步认定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文字。近几十年来,因为战国文字资料的大量出土,王国维的古文六国文字说被学者们普遍接受。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人所谓古文作了全面研究。研究的对象包括《说文》古文、三体石经古文、汉代经注中的古文以及《汗简》和《古文四声韵》所引的经书古文。《说文》古文和石经古文的考察合为一章,按《说文》字序排列,分析字形或用法,与出土古文字尤其是战国文字作对比;汉代经注中的古文包括《仪礼》古文、《周礼》故书以及《周礼》郑注、《礼记》郑注、《毛诗》郑笺中注明的古  相似文献   

9.
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本文通过古书引用的一些材料,介绍了从东汉到六朝时期《说文》流传的情况。分析了现在所能够见到的《说文》最早的版本——唐写本《木部》残卷、《口部》残简的内容和大徐本以及小徐本之间的差异,认为《木部》残卷最接近许慎原书的面貌,并说明了现在能够见到的完整的《说文解字》即大徐本和小徐本的版本来源。  相似文献   

10.
河南宝玉石     
论起河南宝玉石,需先论什么是玉。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玉并不陌生,举目视之,随处可见。许多人佩玉、赏玉、藏玉;有的人把玉当事业,研究玉、开发玉、经营玉。然而要给“玉”下个确切的定义,便不是一下就能说清楚的。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据此言,凡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写文化渊远流长,有关中国书写文化的信息散落在历代各种文献中.《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其中包含大量方域词,即以地域范围来界定的词汇,这些方域词不仅反映了词汇的变迁,还反映了词汇中隐含的地域文化、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文化流派的形成.文章以《说文解字》的方域词"筆"来探求与此相关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汉字之美     
古人对文字的研究由来已久,最早的书籍是周公所作的《尔雅》,这本书与秦代李斯的《仓颉篇》一道被六朝人归纳为"仓雅学",是汉字教学的启蒙读本。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历史上第一部文字学专著,开创性地奠定了中国文字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意在对《说文解字》中许慎说解不详的一部分词语再做解释,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期的官方识字课本《苍颉篇》流传广、影响大,是东汉许慎编纂《说文解字》的重要依据。唐宋之际,《苍颉篇》亡佚不传。20世纪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土的秦汉简牍文献中重新出现了《苍颉篇》的残篇,成为研究《说文解字》以及上古汉语的重要资料。本文用出土简牍文献《苍颉篇》与《说文解字》做对比研究,旨在发掘其对于研究上古汉语、中国古代字书发展历史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军事记者》2009,(11):61-61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韵书是《切韵》。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第一部字书是《字通》。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  相似文献   

16.
王绯 《中国索引》2005,3(3):45-46
古籍电子化的过程是广大古籍工作者的期待,目前的电子化产品由于技术本身的原因,很多的生僻字、古字无法通过电脑和互联网进行研究和传播,《龙语瀚堂》典籍数据库的发布,从根本上解决了这样一个技术瓶颈,数据库自身所附带的《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更成为研究人员便宜而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把清代《说文解字》的论著分为8大类别,并给予宏观的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杨恒平 《图书馆论坛》2007,27(4):151-154
历代学者对《说文解字系传》的研究,大都是从文字训诂学角度进行研究的.事实上,《说文解字系传》博引古书对《说文解字》进行注解,保存了大量的现已散佚的古代典籍,其学术价值已不仅仅限于文字学的范畴.在文献学方面,对于辑佚古书和校勘今存古籍亦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字典的由来     
《出版参考》2005,(7):10-10
字典,是以字为单位,对每个字一一注明读音、意义和用法的一种工具书。中国的字书,源远流长。相传公元前8世纪周宣王太史史籀,用四言韵句编写了一部教儿童识字的启蒙读本,叫做《史籀篇》。这便是我国最早的字书,可说是字典的雏形。今天所见是收录在《说文解字》中《史篇》及所录的“籀文”二百二十三字。  相似文献   

20.
一  《章太炎〈说文解字〉讲授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章太炎先生1908年4月至1909年初在日本东京讲授《说文解字》时学生所作的听课笔记集编。  据《朱希祖日记》(手稿,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记载及许寿裳、黄侃等人回忆:太炎先生连续三遍“始一终亥”讲授《说文》,地点先在大成中学,后在《民报》社先生寓所。前后听讲者“百数十人”,而以《民报》社特别班的朱宗莱、龚宝铨、钱玄同、朱希祖、周树人、周作人、钱家治、许寿裳以及黄侃、汪东、马裕藻、沈兼士等最有成绩。太炎先生后来在《自定年谱》中评价道:“弟子成就者,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