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珣  李翔 《兰台世界》2016,(11):139-142
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近代化的序幕,同时也开始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外交体制,由"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从"近代化"到"现代化"嬗变,这种嬗变既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同时也是中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然选择。晚清中国外交体制的变化与发展在近现代中国外交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代中国外交也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梳理对中国近现代报刊史的认知是如何实现从"历史的报刊"到"报刊的历史"这一研究范式转变的,这种转变,给报刊史带来了哪些新的视野和价值,对于社会、国家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正>在近代中国,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报春鸟"和"普罗米修斯",留学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近代医学留学运动是整体留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留学生为中国近代医学科技的开拓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本文拟对近代医学留学运动在整体运行中的历史维度略作剖析,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项战争"催生"的社会事业,抗战时期四川公共卫生事业在观念上的社会"超前性"不可避免。社会各群体卫生观念滞后,成为影响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负面因素。公共卫生机关开展的卫生教育工作发挥了启蒙民众现代卫生保健观念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进入新的千年之际 ,对于上海史研究诸领域中 ,笔者较关注的是近代上海金融发展的历史 ,它既是中国金融和经济近代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也与旧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中外交往诸领域的重大问题直接相联。笔者非常希望与诸同仁一起为推动上海金融史的研究作出努力。如同对其他专门领域的历史进行研究一样 ,研究近代上海金融史离不开相关的历史资料。笔者从一个起初只是对上海金融史问题感兴趣的学子 ,到目前在高校开设中国金融史课程、培养近代金融史研究专业方向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师 ,始终对在金融史资料 (尤其是档案类资料 )的收集…  相似文献   

6.
研究桂林文化城的报刊与报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报刊与报人研究”形成的一个历史语境在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抗战期间迅速发展成为西南大后方的一个进步文化中心,成为国统区抗战舆论的前哨阵地,这里文人会萃,救亡文化活动蓬勃展开,盛况空前,被誉为“文化城”而蜚声全国。桂林文化城这一段历史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国内尤其是广西学界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对桂林抗战文化进行研究,但比较大规模地开展研究工作是在1978年以后。先后有《抗战时期桂林文化运动资料丛书》《、桂林文化城大全》《、桂林文化城…  相似文献   

7.
"科技训诂"在科技史研究与教育中是个重要概念,中国的科技史家不可以说自己对古汉语文献的考据训诂一无所知,但不要求与古汉语专业一样高,读懂《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古文字学"和"汉语音韵学"两条就够了。至于研究工作则以"科技汉语史"为更完备的概念。中国古代科技文献的研究要求掌握科技汉语史,但先要掌握古文字学和古音韵学。从郑玄、陆德明、戴震、段玉裁到现代,古经训诂之学历二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政治近代化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伴之而来的西方近代化思潮的冲击,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危机意识,在清末民初的几十年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探索。一部中国近代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即从物质技术层面的近代化到政治制度层面的近代化和精神层面的近代化的不断递进过程。孙中山所处的历史时代,几乎跨及中国近代化的每一个阶段,但历史赋予孙中山和他同时代人的最主要任务,是依托近代中国经济和物质技术已有的一定程度的近代化基础,在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把中国的政治真正推上近代化的轨道。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的思想和理论在他的近代化思想和理论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是他的近代化思想和理论中最完整、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田君 《编辑之友》2016,(2):95-99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在救亡图存的民族大义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空前的凝聚力.这一时期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以木刻和漫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呈现出鲜明的战斗性,由此推动了进步思想的传播和出版事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史料匮乏,相关研究长期处于搁置状态,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设计史和出版史的研究进程.文章试图从抗战时期中国书籍装帧的总体面貌和风格特征入手,分析其价值与启示,由此揭示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全面回顾和总结抗战时期中国的广播宣传,8月上旬,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电视史研究委员会与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在啥尔滨市联合召开了第七次中国广播电视史志研讨会。这是一次抗战广播史的专题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广播电视史研究工作者就这一论题.分别从历史观念.研究态度及研究方法等层面入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那位学者开始,把中国的历史分野定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四个历史阶段。这种划分是不合理的,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以来与科学建构密切相联的是关于破除"迷信"的表述及实践。自晚清以来"迷信"一词在中国经历了概念的译介、思想的论争之后,1920年代开始有知识分子对迷信问题进行学科化的探讨和专业研究。他们试图以一种"知识"的方式介入中国现代反迷信的文化政治,其中尤以江绍原的迷信研究为代表。江绍原通过改写和挪用20世纪前后英美比较宗教学学科话语,确立了对迷信的认知和定义,并且以其学科知识重新结构和发明了中国所谓的迷信"传统"。他的迷信研究不仅关乎到科学思想史、学科史和知识史的建构与勾连,而且其中所涉及到的中西跨文化的话语实践,对于重新反思中国现代的科学启蒙话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格里德尔是美国著名中国研究学者费正清和史华慈的学生,其专长就是研究中国知识分子史。主要著作有《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及《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等。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遗产;儒家批判;新文化运动;意识形态论战等。作者认为,不应该把中国现代史仅仅看成是我们所理解的"现代世界"背景中的一个外来的碎片,而应看作一种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郑红艳  杨红星 《兰台世界》2013,(19):131-132
<正>女性医学留学生是留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近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代女性医学留学生的具体数量难于精确统计,根据《中国留学生大词典》[1]以及相关参考资料,约略可得有史可查且具有重要影响的女性医学留学生43人,包括金雅妹、何金英、石美玉、康爱德、杨步伟、陈翠贞、杨崇瑞、周  相似文献   

15.
陈锐  高卫红 《青年记者》2022,(4):122-124
《采访与写作》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应对战时新闻教育急需,由国际新闻社编辑出版的一份新闻业务刊物.该刊自出版后,广受读者欢迎,是战时极具针对性、操作性的一部"新闻采写教程",在中国共产党战时新闻人才培养上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是研究战时新闻学、抗战时期"媒介生态"、国际新闻社社史的宝贵文献.其间蕴含的历史智慧及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梳理观念史、中国思想史、社会史、修辞学史等学科的研究经验,认为需要借鉴观念史研究的方法进行中国传播观念史的研究。研究焦点集中于中国传播核心观念的形成、意义、功能和演变,考察历史上人们的传播(交往)行为、传播制度和传播观念的内在联系。中国传播观念史研究既要利用现代传播学理论工具,又不能拘泥于来自西方的传播学概念,要带着当代问题意识虚心进入中国文化语境,从中国人的传播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中国人的传播观念。通过研究传统的传播观念获得建构中国传播理论的一些思想资源,是传播学本土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设计史研究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这个学科经历了从"图案学"到"工艺美术"再到"设计艺术"的学科发展历程。设计史的研究,不仅仅是研究"设计的历史",同时还研究设计与人类自身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的各种关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丁丽 《编辑之友》2016,(7):100-102
我国的版权制度是近代以来的舶来品.学界对现代版权制度诞生的历史研究仍有诸多不足.通过考察从古登堡印刷术的传播到世界第一部版权法《安娜女王法》的通过,可发现现代版权制度是欧洲近代化的产物,版权制度的直接目的在于促进出版业有序的利益分配,其有赖于古登堡印刷术和出版自由.对现代版权制度诞生历史的考察,有助于我国当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修订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从孙中山成立的以集议制为基础的最高政治指导机关中政会,到抗战时期所建立起来的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党政军一体化的国防最高委员会,战时体制的建立,是作为现代政党的中国国民党欲实现的政党政治理念与历史现实的矛盾集结。  相似文献   

20.
新书长廊     
《中国图书评论》2012,(2):127-128
历史的真实及其意义读史求实:中国现代史读史札记/杨奎松/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我们很多人都生活在现代史当中,但是,对于现代史本身,却没有清晰的图景与印象。"每一个生活在今天的人都有资格来讨论什么是我们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但无论谁来讨论这样的话题,都应该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