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其原因 (一)弃档不顾现象比较严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人们对人事档案作用的认识正在逐渐淡化.为了能吸引人才,一些用人单位推出"不申请报告,不要组织关系,不要人事档案"的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举措,只要愿意来,有无档案无所谓.加之调档、转档手续繁琐,还有时间和档案保管费等方面的原因,许多流动人员不得不选择将档案留存原籍.  相似文献   

2.
任南竹 《兰台世界》2017,(11):54-56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与流动人员及其用人单位分离的状况,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档案利用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破解的对策是:全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联网运行,全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上网共享,通过为用人单位和流动人员利用人事档案提供周到的服务赢得他们对档案材料收集的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就业压力扩大和人才流动速度加剧,妥善解决流动人员人事管理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1 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是个人形象的一个"缩影".它比较真实地记载了个人的历史情况、家庭背景、工作经历、人事任免及奖惩等基本信息,是社会和相关部门了解一个人的重要信息来源.目前,我国流动人员在思想上对人事档案性质、作用认识不够,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忙着找工作,对自己的人事档案无心问津,造成"弃档"现象大量存在;有些企业被原单位辞退、辞职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人事档案长期不管不问,造成"死档"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认为人事档案是私有财产,自己拿着就行了,导致"自揣档"现象普遍发生.以上情况造成工龄无法正常计算、职称不能及时申报,出国政审、计划生育、现实表现等相关证明无处开具;户籍更是无处可挂,失去人事档案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论人才竞争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流动政策的逐步放开,人才竞争日益加剧,流动人员的数量与日俱增,由此也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人才竞争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影响,以及出现的“弃档”、“死档”与“重建档案”现象,并就如何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提出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作为记录个人一生成长经历的人事档案的作用被淡化,在流动人员最为集中的人才交流中心“,弃档”者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60万人弃档不顾,其中还有一些成了无人认领的“死档”。2005年4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记载:在甘肃省人事厅高新技术人才市场保管的两万多份档案中,就有8000份档案已经10来年未缴纳保管费了,属典型的“弃档”,占该市场所存人事档案的40%,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的人遗弃自己的档案呢?一“、弃挡”现象产生的原因1…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在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非常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之一就是市场体制和计划体制“二元”格局并存,而流动人员“弃档”现象也可以归咎于这种格局。流动人员“弃档”现象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人才交流中心所管理的“弃档”,据国家人事部的统计,2003年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15.4万个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管了330万份人事档案,其中有60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成为“弃档”、“死档”。第二种情况是: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所管理的“弃档”。很多停薪留职、离岗人员、出国人员的档案没有转走,造成“人档分离”,成为弃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新时期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中"弃档"、"死档"和"口袋档案"等现象的研究,分析了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论述了做好新时期人事档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新时期人事档案制度发展和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对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人员流动速度快、流动方向广。流动人员主要有以下两类人群: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显现,并日益突出,造成毕业生常处于择业、再就业的状态。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革新,工作也不再仅限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国有单位,人员向非国有企业、社会组织流动也日渐频繁。人员的大量流动,造成人事档案已无法适应这种新局面,死档、弃档、人档分离等现象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流动人员就业、再就业时,个人的档案出现  相似文献   

9.
析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弃档”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弃档"产生的原因 1、人事档案的"多头分散"管理.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人事档案由用人单位来管理调配.然而,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人才流动的方式、渠道日渐增多,从而出现了人事档案管理"多头分散"的现象.如有些地方的人事档案,有的保存在用人单位,有的保存在人才交流中心,有的甚至私人保管."多头分散"管理,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0.
人才竞争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芳 《兰台世界》2006,(15):54-55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员流动政策的逐步放开,人才竞争现象日益加剧,流动人员的数量也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问题亦愈来愈突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被认为是员工身份证明、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的人事档案,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当今却被冷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形成“弃档”“、死档”。有的是辞职或自动离职或是出国未归形成的“死档”,有的是在人才流动过程中形成的“弃档”“,弃档”已不是个别人的偶然行为,而已成为一种大规模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秩序及人事改革的健康发展,应该引起全…  相似文献   

11.
档案与档案管理是和社会各项事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对它们进行研究时就必须从这种联系出发。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张辑哲先生在其新作《维系之道———档案与档案管理》(以下简称《维系之道》)一书中独辟蹊径,突破社会各项具体事业的局限,将档案与档案管理和人类...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为扩大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为档案利用者和社会各界服务,北京市档案馆与银联268声讯台,于6月14日联合开通了"档案查询向导热线",每天24小时提供自动声讯服务.只要拨通"26888222",档案利用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了解北京市档案馆的馆藏概况和想要知道的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丝绸档案馆以“中央文库”真实历史为背景,推出档案教育文化创意项目“第七档案室”。文章围绕该项目及其现有成果,就核心理念、研发思路、阶段性成效等内容分析论述,探讨新时代档案文化“破圈”传播创新实践的成功案例,进一步挖掘多领域、多角度的档案开发利用创新点,为档案文化科普工作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无主档案”的概念、特征及其处置的途径与方法 ,提出了用法律方式预防“无主档案”产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今天,文化与经济的合二为一、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强劲趋势,已然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文化作为软国力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现,其间的角逐、竞争也正在与日俱增.特别是后者,一是表现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竞争,二是表现在精神控制力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陈陆  李慧  卞咸杰 《兰台世界》2017,(12):48-51
"互联网+"强调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重塑再造。本文以手机档案馆为例,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档案利用进行了探析。目前传统的档案利用有很大局限,借鉴图书馆、博物馆与"互联网+"融合的案例,手机档案馆的建设具有很大前景。对"互联网+档案利用"的具体途径探析可以从手机客户端和借助微信平台两个方面展开工作。面对"互联网+"档案界还存在着服务观念没有与时俱进、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尚未满足新要求、软硬件投入不足等问题,应认识到"互联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档案时更要要强化专业性、体现互动性、保持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走出"档案产业化"的误区--与"档案产业化"论者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档案产业化”的观点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和档案的信息属性、文化属性入手 ,对所谓“档案产业化”的概念作了较深入的分析 ,明确提出了档案不是一种产业 ,不能将档案作为产业来办 ,档案事业不能走产业化之路的主张 ,澄清了作者认为当前在“档案产业化”问题上存在的几种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8.
由于《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没有明确界定“学生类”档案的概念,导致了人们对“学生类”档案的概念解读存在明显的分歧.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对“学生类”档案的几种理解,从27号令增设“学生类”档案的意义和目的、“学生类”档案的具体所指和非学生个人档案角度等三个方面对“学生类”档案的概念进行了探析,提出了对“学生类”档案提法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档案"词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华  王霞 《山西档案》2005,24(6):15-17
近期,丁海斌、王爱华两位老师撰提出“清人关前满人称档案为ξ(满,罗马译音dangse,汉译为“档子”、“当”、“挡子”、“档册”等、为方便叙述,下权以“dangse”替代)。“档子的来源是萨满教的萨满档子(刻有符号的木牌)和满族人的记事木签,后来逐渐成为满族比较通用的档案名词”,“档案一词是清人关后满汉化融合的产物。笔认同此观点。笔认为,“档子”与“档案”是义相通的一对词,探究“档”与“案”的上源,对回答档案词源问题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由于公共机构依照职权在职务活动中,制作、获取并记录、保存了大量的公共信息,其中包括诸多涉及个人隐私方面的资料,如医疗机构保存的病患病历、各种治疗资料,金融监管机构保存的个人金融信息等,又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可以轻易地建立数百万人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系统,一旦泄露,可能给当事人的日常生活带来难以言状的痛苦,摧毁受害人的正常生活。相应的,公共档案的记录和保存形式也朝着信息化、电子化和无纸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