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本文通过大量史实资料,科学论证了金代完颜阿骨打宁神殿的位置,并对陵址的变迁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2):141-144
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金代黑龙江流域的历史与文化王禹浪,王宏北1.1金上京周边部分建筑址及陵墓址概述伊葆力3.1金代铜镜纹饰之文化习俗考姜宏宇5.31金代雕塑之社会生活考姜宏宇7.24哲学孔子中庸思想刍议桑东辉1.34窥视儒家的宗教思想李蓉1.40论中医语境下阴阳范畴的特质与作用申俊龙,魏鲁霞1.43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理论初探卿孟军,闻洪涛1.50我的“实践唯心主义”哲学观———学习卡尔·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省悟丛大川2.1广义价值初探巨乃岐,邢润川2.13试从“自我”角度探求科技人性化之路径吴文新2.17洛克法学思想的历史解…  相似文献   

3.
金代黑龙江地区的行政建制 ,是以现在黑龙江省的行政区划为基础。对金代在这一地区的行政建制 ,本文进行了翔实的考证。尤其是对以当时金上京所辖的金代上京路、会宁府、曲江、宜春、会宁三县和金代肇州、蒲与路、胡里改路学治所的地理位置进行了地理定位。对研究黑龙江流域的古代历史沿革与行政建制的沿变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金代黑龙江地区的行政建制,是以现在黑龙江省的行政区划为基础。对金代在这一地区的行政建制,本文进行了翔实的考证。尤其是对以当时金上京所辖的金代上京路、会宁府、曲江、宜春、会宁三县和金代肇州、蒲与路、胡里改路学治所的地理位置进行了地理定位。对研究黑龙江流域的古代历史沿革与行政建制的沿变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松赞干布陵是吐蕃王朝开国君主的陵墓,历史上对其陵墓的营建、内部构造与随葬品、地面建筑等有若干传说记载,近年来随着西藏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也对这座举世闻名的藏王陵墓做了大量探索性的工作,尤其是发现了地面陵垣建筑的遗迹,证明吐蕃王朝的陵墓制度很可能受到唐代帝陵的影响,是唐代中原王朝礼制影响到周边民族的一个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6.
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因哀牢内属而设的哀牢县址,近现代史家说法纷纭。通过两汉背景、民族关系、地理关系等的分析探索,认为其县址应在今隆阳区古城内。  相似文献   

7.
全文公布了1998年敦煌小方盘城出土的一部分简牍,通过对相关汉简的分析考证,认为现小方盘城为玉门都尉府,而汉代位于敦煌西北的玉门关址在小方盘城西侧150米处的长城线上.此文对汉代玉门关址的位置进行了再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衣扬 《时代教育》2012,(3):86-87
采用文献整理、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12所普通高校一校两址学生体育社团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管理模式比较合理,管理制度建设比较完善,但实施有效性参差不齐;对管理难度的认识存在共性与个性问题,总结提炼出不少成功经验,进而探寻具有一校两址学生体育社团特色管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发现古瓜沙二州间有一片面积达420平方千米的荒弃的古绿洲,即芦草沟下游绿洲,遂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2013年利用遥感手段学者们又在这片古绿洲上新发现了5座古城废墟等遗迹。本文即对这些新发现的古城址做了调查与考证,以复原其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0.
陈述是我国著名的辽金史研究专家。他从1935年至1941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了近六年时间。在史语所时期,陈述因受傅斯年、陈寅恪等学者治史理念的浸染,认识到旧史家治史的中心是"以书为本位",而新史家治史的立意在于对"历史问题"进行考察。据此,他撰有系列论文,对于辽金时期的制度史与民族史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他还从多个面向开启了辽金史研究的方向,为其离开史语所后的学术研究搜集了材料,奠定了基础,指明了路向。故而,对陈述在史语所时期的研究取向与学术成就作出探讨,实为正确解读陈述辽金史研究取得重大成就之关键。  相似文献   

11.
10世纪至13世纪前期,契丹和女真族相继建立了辽、金两大帝国王朝。辽、金两朝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从20世纪初至今,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境内发现了大量辽金时期古城遗址。这些古城遗址充分说明了辽宁省在辽、金两朝时期的古代城市和交通驿道、商品贸易和货币经济的发达繁荣景象。辽宁省是辽金两朝古城遗址分布最为密集和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对辽金古城的分布规律、建筑特点、行政建置、道路交通、城市规划、防御工事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会加深人们对辽金史的整体了解和把握,更为重要的是对辽宁省中世纪古代城市繁荣的过程和原因也会有充分地理解。  相似文献   

12.
郭桄 《太原大学学报》2007,8(1):108-110
山西有丰富的戏曲文化遗产,且底蕴深厚,把戏曲文物遗址与描写当地的戏曲故事纳入旅游文化景观,必相得益彰。山西有戏曲文物遗址四大著名景区:洪洞县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景区;临汾市古神庙戏台景区;侯马市金代墓砖雕戏俑和忤逆坟景区;永济县普救寺景区。  相似文献   

13.
10世纪至13世纪前期,契丹和女真族相继建立了辽、金两大帝国王朝。辽、金两朝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从20世纪初至今,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境内发现了大量辽金时期古城遗址。这些古城遗址充分说明了辽宁省在辽、金两朝时期的古代城市和交通驿道、商品贸易和货币经济的发达繁荣景象。辽宁省是辽金两朝古城遗址分布最为密集和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对辽金古城的分布规律、建筑特点、行政建置、道路交通、城市规划、防御工事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会加深人们对辽金史的整体了解和把握,更为重要的是对辽宁省中世纪古代城市繁荣的过程和原因也会有充分地理解。  相似文献   

14.
10世纪至13世纪前期,契丹和女真族相继建立了辽、金两大帝国王朝。辽、金两朝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从20世纪初至今,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境内发现了大量辽金时期古城遗址。这些古城遗址充分说明了辽宁省在辽、金两朝时期的古代城市和交通驿道、商品贸易和货币经济的发达繁荣景象。辽宁省是辽金两朝古城遗址分布最为密集和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对辽金古城的分布规律、建筑特点、行政建置、道路交通、城市规划、防御工事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会加深人们对辽金史的整体了解和把握,更为重要的是对辽宁省中世纪古代城市繁荣的过程和原因也会有充分地理解。  相似文献   

15.
嫩江流域是松花江水系中较大的支流,其流域面积达28.3万平方千米,流经地域横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三省区。在这一广袤的地域内,考古工作者和地方史学者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发现了178座辽金时期古城。为了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嫩江流域辽金时期的古城布局,作者经过三年的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重新梳理了这些辽金古城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并绘制了《嫩江流域辽金古城分布示意图》,以及按行政区划将嫩江流域古城划分出八个区域。最后,从嫩江流域辽金古城的布局规律方面,提出了嫩江流域辽金古城布局的五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完颜斡鲁墓碑的发现弥补了金上京故地没有金代贵(皇)族墓碑的不足。墓碑所载的部族群牧、金吾卫上将军、沙离质等相关内容对研究完颜斡鲁本人以及辽金两代历史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试根据碑身残体的拓片对相关的史事进行了初步整理、考述。  相似文献   

17.
文物建筑维修前都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记忆,一旦修缮使用后,文物建筑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顿减或严重丧失。究其主要原因是文物管理、勘察设计、保护修缮、工程监理、文物使用等相关体对文物建筑的真实性保留不足所致。同时,由于各级文物专业干部更替大,新手多,较缺少文博专业背景和文物建筑修缮经验,加上文物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紧迫性,这就为文物建筑的真实性保护带来很大的困惑。本文将通过如何留住文物建筑真实性的探讨,从文物管理者、勘察设计者,文物建筑修缮者、使用者和监理者等保留文物建筑真实性的相关责任共同体着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从墓葬的形制与结构判断,西高穴大墓应该是一座东汉晚期的高等级贵族墓;由出土的圭可以确定其是一座东汉晚期的某一个王的墓;由出土的具有“魏武王常所用”铭文的石质器物,可以进一步确定西高穴大墓的墓主人是东汉晚期被封为魏王、死后曾被谥称为魏武王的曹操.因此,考古学界对于西高穴大墓即曹操高陵的判断正确,定性准确.以两宋为界,北宋以前,曹操高陵的所在,文献中一直有明确的记载,不存在疑问,更没有所谓疑冢之说.自南宋始,曹操“七十二疑冢”说产生并流布开来.究其原因,这主要与曹操高陵的西晋被盗以及后来北宋的修复有关.曹操墓在西晋被盗后,墓葬暴露,其所在成为尽人皆知的事实.北宋对曹操墓的修葺与保护,使曹操高陵因被盗而形成的识别标识湮灭;加之地表植被的恢复,原本“不封不树”的曹操墓与周边环境统一,外表已难辨识;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北宋灭亡,守冢户逃离,曹操墓就渐渐成为人们不知所在的疑问.  相似文献   

19.
唐长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魏晋南北朝史专家之一,所著三编魏晋南北朝史论文集,被公认为代表新中国该领域研究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三编论集几乎涉及到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所有重要方面,不仅得出一系列极富开创性和启迪性的新结论,被广为称引,而且开辟出一大批极具潜力的新课题,惠及后学.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存在盲目兴建旅游基础设施、盲目追求游客数量增加、盲目迎合游客娱乐需要等问题,对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不受旅游开发和经营服务活动的损害.需要从管理体制、立法、咨询、监督、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坚持功能分区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