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有诉讼监督评价工作作为检察机关衡量和推进诉讼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其存在的法律基础和现实依据,但在设计理念和功能定位上法律性和科学性有所欠缺。在构建诉讼监督评价机制上,应首先要确立符合诉讼规律和评价价值的基本原则,围绕其原则制定符合诉讼监督走向、利于实现诉讼监督目的的诉讼监督评价工作办法。  相似文献   

2.
面对逐渐增多的损害公共利益而又得不到正确处理的案件,笔者认为,在我国法律中,应赋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因为检察权的权力内容就应当包括法律监督权和公诉权。同时,解决纠纷要有相应的诉讼理念和诉讼形式与之配套,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相关程序设计也是关键一环。从提起的案件范围、提起的方式以及检察机关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中,对公益利益造成侵害的公共事件不断增加,遗憾的是,这些损失不能通过公益诉讼来进行弥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缺失。检察机关在承担民事公益诉讼职能方面具有天然的优越性,理应在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此情况下,应明确赋予检察机关相应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从而有效地维护公益。  相似文献   

4.
概括国内公益诉讼的现状,分析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并阐明其发生的理由。通过比较不同学者的观点,归纳实践经验,对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诉讼地位、诉讼范围和取证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肯定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地位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出若干具有可行性的办法,建议检察机关加强自身建设,国家利用立法手段,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以减小检察机关在诉讼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从而促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能,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行政公益诉讼的目的在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行政机关的行为应代表公共利益,但是违法行政行为的出现却屡见不鲜,有关行政公益诉讼的立法和制度在我国仍属空白。因此需要有一个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代表公众对此类侵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行为进行起诉,以确保公共利益不受行政行为的侵害。在我国,能代表全体社会公众利益的只能是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其应有的职责,这样能有效地抑制违法行政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各国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得到普遍确立。但在我国由于相关制度的缺失,致使检察机关不能依法代表国家或社会公众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近年来,我国各地检察机关根据现实需要,进行了支持起诉和督促起诉的实践探索。有人认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督促起诉是检察职能的有益延伸和制度创新。也有人认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督促起诉存在公权干预私权之嫌。笔者认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督促起诉是在我国现有立法关于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缺失情况下的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一种"曲线救国",这种制度的价值在于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但是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深入和司法实践的不断丰富,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规范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以满足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切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美国集团诉讼已经介入到劳资纠纷、环境污染、产品责任等公共事务领域并产生重要作用。证券集团诉讼具有损失填补、威慑功能、教育功能、监督功能、政策形成功能等,这些功能是其作为法律制度存在的根本依据。我国应在仔细考量证券集团诉讼制度的价值及功能后,再结合本国的法律和文化,将集团诉讼制度移植到现有的法律体系中。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现已渡过试行期,在全国范围内常态化运行。但检察机关身份定位、案件线索来源、程序规则的不足制约着制度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概念、措施比较,分析该制度现存问题并提出初步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9.
监事会与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从事对公司的监督职责。我国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对此都有相关的规定,特别是2005年最新修订的《公司法》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的规定。但笔者在对法律法规监督职能梳理时发现,不同法律法规监督职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一法律法规监督职能存在重叠性。通过比较分析,现存的法规制度规定对公司治理的效果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诉讼诈骗行为的成立必须要求行为人主动提起诉讼,其既可以在民事诉讼领域也可以在行政诉讼领域,既包括审判程序又包括强制执行程序、仲裁程序等非审判程序。定性诉讼诈骗行为时应具体考究行为人实施诉讼诈骗行为的主观目的,在行为同时触犯多个罪名时依据牵连犯从一重处断原则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1.
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式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虽然在我国的立法中已明确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但却并未明确规定公益诉讼的诉讼主体范围。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探索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各种可能类型,对检察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和环保社团等公益性社会组织的类型化研究,可以使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理论研究逐步走向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主观诉讼及客观诉讼行政诉讼功能定位,在概述行政诉讼目的和制度基础之上,思考了行政诉讼的主要问题,分析行政诉讼主要特点,指出法律规定要落实审判的独立以及扩展案件的受理范围。重点分析了行政诉讼功能定位,总结提出需要在监督性证权基础之上,达到完善权力救济的基础上,对秩序保障的功能实行扩展这一目标,建立主管诉讼为主,客观诉讼为辅的诉讼模式,并且在诉讼的构造改革完善中进行支持。  相似文献   

13.
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有其法理基础,国外普遍建立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我国法律应该赋予公民、公益组织和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14.
监所检察是国家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法律监督职能。本文论述了在"严打"整治专项斗争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监所检察职能的工作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是我国公益诉讼的特色制度,其运行的质效保障有赖于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形成共治机制。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历经萌芽、起步和发展的变迁过程,蕴含着追求公益与效益的统一、达致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平衡、形成外部监督与自主纠错的秩序等功能性要求。从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实践来看,虽然诉前程序在行政公益诉讼中呈逐年上升趋势,检察建议的回复整改率也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然存在被建议行政机关对公益矛盾应对消极、对诉前检察建议回应怠惰,以及检察机关的诉前检察建议刚性不足等机制缺陷。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被建议行政机关调处公益侵害的驱动乏力、对诉前检察建议的判定和反馈机制单一、围绕诉前检察建议的运行机制不实等。鉴于此,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机制完善应从优化调处公益侵害的驱动机制、补强公益侵害的共治机制、夯实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质效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推进。  相似文献   

16.
以意思自治原则为理论基础的执行和解协议制度应体现公正与效益的价值理念,但我国的执行和解制度却有着内在不能反映这些价值的结构性缺陷,效力也缺乏刚性保障.通过对执行和解协议的法理分析、针对一些学者主张执行和解协议诉讼制度提出了异议,认为我国目前建立执行和解协议诉讼制度是不适应我国现在司法现状的,提出了将来建立执行和解诉讼制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现代民法要求将公民的环境权、国有资产所有权和监督保护权、消费者安全权等作为独立的新型的民事权利加以保护.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适应了现代民法权利保障的要求,是新型民事权利的最重要的诉讼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校档案事业要开创崭新的局面,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必须强化档案部门的监督指导职能。文章从监督指导职能行使的重要意义入手,对当前高校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我国公司法理论上一个重要的向题,通过比较国内外对于股东代表诉讼的立法,对这些立法进一步加以综合探讨探讨,对于促进我国的公司法中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更加科学和民主具有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许永根  冯芹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1):30-32,39
我国新<公司法>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但过于简单及抽象,难以在审判中具体适用.随后出台的司法解释对其中部分内容作了进一步规定,但还是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许多程序和实体问题仍需立法进一步明确.文章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股东代表诉讼各诉讼主体的地位及职责、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股东代表诉讼的法律效力及赔偿分配三个方面着手,就我国应构建怎样的股东代表讼诉制度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