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高校应着力构建"三全育人"立体化培养体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专业实践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全覆盖,有力推动高等教育"三全育人"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石静 《天津教育》2020,(4):13-14
党的十九大以来,海河中学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化中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初步构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核心、中学与高校实现五方面融通的思政课"普高同心五融"改革创新体系。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衔接,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3.
<正>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埋下头来,精耕细作,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需要登高望远,用大视野、大格局反思和改进教学,从宏阔视域讲述思政课故事,让"育人"旗帜高高飘扬,让"思想性"和"政治味"弥漫在思政课堂。为此,笔者建议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践行三个"第一"。立德树人是第一使命思政课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度,实践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首先,全面立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作为思政课教师,不  相似文献   

4.
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教育的教学"现象。推进高校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是高校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遵循与发展方向。新时代让专业教育守好立德树人的阵地、种好责任田,是高校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题中之义。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优化思政育人的时间、空间,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重构课程特质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显性教育与思政隐性教育相支撑的教学体系;强化教师育人意识与能力;系统改进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党和国家及社会所赋予的重要责任,而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同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要坚定"四个自信"、具备"六个素养"、坚持"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文章基于思政课教师的重要地位,研析了思政课教师素养与能力的内涵和要求的研究现状,对"四个自信""六个素养""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做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6.
新安小学是新安旅行团的母校。基于生活教育与新旅教育传统,提出了构建"三小"育人体系,即"敢为小先生""学做小主人""争当小好汉",这是我们寻找到的"自己的句子"。"三小"育人体系,既凝聚了办学目标与教育理想,也概括了办学路径与实施办法;在课堂中鼓励儿童做"小先生",打造"小先生制"的课堂;构建实施"小主人"德育微课程群,抓课程"落地",德育课程化。  相似文献   

7.
《湘南学院学报》2021,(4):102-107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学历层次人才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必然要求思政教育工作提升内涵,增强政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研究生特点,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以"立德树人"为逻辑起点,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逻辑旨归,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方法为逻辑主线,打造"1+N"项目式管理模式,探索"内需+服务"菜单式育人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式教育模式,让研究生思政教育强起来、热起来、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中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基于“三全育人”思想加快建设中职课程思政模式,能够用信仰的力量引领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促进中职院校切实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故主要分析“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价值,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深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指导,论述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百年发展历史新起点,统筹兼顾中华民族辉煌发展战略全局和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加强学生“四史”教育,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重要意义。把“四史”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政课教师应以课堂为基地,密切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创新发展途径;充分挖掘“四史”教育元素,让红色基因照亮学生生命,讲好思政课;充分发挥“四史”教育的育人价值,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其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等受到潜移默化影响的思政教育方式.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内容,以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为探索实践,落实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办于1954年5月,是江西省第一批"全省重点中学""全省优秀重点中学"。党建思政:领航铸魂,筑牢育人体系学校以加强党建为发展立"根",以强化思政工作为发展铸"魂",把牢办学方向,筑牢育人体系,固牢家国情怀。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重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构建校内校外相结合的育人体系。结合江西"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和学校实际,构建"传承赣鄱文化,建设美丽江西"特色课程体系和研学实践活动,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的高校教学体系,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阐述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相结合的重要性,并以理工科基础专业课"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为例,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几方面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教学融合策略,希望能对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学生对思政教育理解不全面、思政教育整体师资力量薄弱、思政教育的内容缺少针对性等问题,从高校领导重视是思政育人的基础、教师团队群体是思政育人的核心、专业课程教师是思政育人的关键等维度,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五位一体"育人机制的构建思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体系设计、提高育人实效性,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政策的落实两方面,深入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五位一体"育人机制的具体实施路径,旨在能够利用"五位一体"育人机制,革新高校传统思政工作模式,健全相关体制政策,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推动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立德树人"有着悠久历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构建职业院校多维育人体系,实现全员育人;构建职业院校活动进阶体系,实现全过程育人;构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构建职业院校多向育人体系,实现全面育人的"四全"育人体系是职业院校积极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5.
<正>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着力培养具有行业气质、专业精神、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南信学子。学校党委从顶层设计、马院建设、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易班"网络思政阵地等多方发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构建"5+1"网格化"三全育人"体系。"5"指打破学校部门分界,分别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为主题,组建五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进行系统设计、协同推进和持续改进。"1"指依托"智慧南信"平台,集成学生学习、生活、行为大数据,构建网上学生发展中心,指导学生全面发展。2019年,中宣部宣教局调研组对学校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需要,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的,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中心环节,坚定政治立场作为内在要求。建构“大思政”育人体系主要受到来自社会、网络及实践方面的挑战,必须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浸润学生心灵、创新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以拓展路径,借助新媒体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新阵地,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作用,从而筑牢“大思政”育人体系工作防护网。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建设载体和实践路径。以“确立育人理念、完善育人体系、挖掘育人内容、发挥好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共同作用”为科学把握课程思政的现实着力点,明确“教书”与“育人”的辩证统一关系,挖掘与专业知识互通互融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构课程思政的体系。将课程思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学校育人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切实担当起学校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校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前沿阵地,需在学校扎实推进党史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党史教育一体化实践中要深入推动学校党史教育发展,就需坚持优化整合党史教育资源,树立整体育人理念;构建多维育人体系,塑造校园党史文化;创设思政沟通机制,建设党史教育专职队伍,以增强中小学生的"四个自信"和立志肩负民族复兴的使命责任感,真正实现基础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三全育人"改革是践行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高校在"三全育人"改革实践中存在协同育人不够、教育的宽广度窄、育人内涵需进一步挖掘等问题.高校要在构建全员参与的教育主体、建设全方位协同的教育内容、打造全过程衔接的教育链条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思政"工作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与以往思政课不同,“大思政课”立足“三全育人”理念,注重全员育人新形态,倡导全过程育人新格局,强调全方位育人新实践,要求思政课达到“全员参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理想状态。“大思政课”是决定新时代思政课命运的关键一招,为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新保障,为思政课一体化衔接指明新思路,为思政课有效融入社会提供新机制。为实现理想状态的“大思政课”,要加强思政课主体建设,形成思政课育人共同体;推进横向协同与纵向贯通一体化,构建思政课全过程育人体系;构建以思政课堂为主、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打造思政课全方位育人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