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苗族叙事长诗《哈梅》具有回合式冲突叙事的突出特征,其叙事框架立体复合,纵横交织,共有五个回合十次冲突,具体表现为对话叙事冲突、场景叙事冲突、风俗叙事冲突等。其深层冲突结构层层递进地反映了社会阶层冲突、自然人性与陈规旧习的冲突以及人性善恶的冲突。回合式冲突叙事具有突出曲折复杂的情节、刻画鲜明人物形象、表现少数民族风情美以及揭示人性善恶等功能,有创造性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
"叙事结局"是虚构性艺术叙事矛盾冲突的解决时刻,是检视审美意识形态的重要"症候",是叙事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新时期中国现实题材电视的"冲突-解决"模式可以分为"秩序型"和"交会型"两大范型.秩序型的"冲突-解决"模式具有两种鲜明的审美意识形态内涵:"历史必胜"的现代性价值取向;"仪式"的固化与象征.交会型的"冲突-解决"模式可进一步分为"平行交会型"和"垂直交会型"两种表现形态.它们往往交织、重叠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从某种意义上说,<喜宴>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李安电影,影片有着严格的顺时、线性叙事结构,紧紧围绕既定的冲突变奏出新的叙事动机和线索,并通过角色的塑造和人性的挖掘来完成叙事.从电影符号和叙事的角度出发,探究影片的冲突构建与和解问题,从而进一步挖掘其中的文化意义和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4.
湖北作家荒湖的乡土小说创作近年来逐步走向思想和艺术的成熟。中短篇小说集《半个世界》集中展示了荒湖小说中乡村叙事的精神风貌。这主要表现在小说中政治冲突、文化冲突和人性冲突三个方面,而归根结底又折射出作家内心深处的价值立场冲突。荒湖笔下的“土村”,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文学村庄,值得评论界关注。  相似文献   

5.
邬姝丽  张璐 《海外英语》2014,(13):255-256
代际冲突是指两代人因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差异而结成的矛盾关系,俗称为"代沟"。该文基于Rahim提出的冲突管理办法中五种经典模式,以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中所出现的代际冲突为例,分析集体主义文化下五对父子如何解决冲突并做到有效沟通。该文分析不仅体现如何有效解决代际冲突,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6.
冲突与和谐     
由社会矛盾引起的冲突,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即对抗性冲突与非对抗性冲突.解决对抗性冲突的模式是"对抗",解决非对抗性冲突的模式是"协同".运用这两种模式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消除冲突,实现和谐相处.和谐也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建立在强制与屈从基础上的和谐,它存在于阶级对抗的社会,只能以"对抗"来实现;另一种是建立在公平和正义基础上的和谐,它存在于无阶级对抗的社会,必须用"协同"来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是后一种和谐,是广大人民所追求的理想,它要求我们学会以"协同"的模式,化解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审视《红与黑》中存在的阶级的冲突、本质的冲突和心灵的冲突来重新审视司汤达《红与黑》的悲剧意识,从而探讨其中的悲剧元素,体验人性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审视《红与黑》中存在的阶级的冲突、本质的冲突和心灵的冲突来重新审视司汤达《红与黑》的悲剧意识,从而探讨其中的悲剧元素,体验人性的真谛.  相似文献   

9.
弗莱在论述圣经叙事模式时留下了诸多空白之处,尤其在U型模式的优越性及其承载的圣经主题寓意方面。实际上,圣经叙事采用U型(而非环形)模式是独具匠心的巧妙安排。圣经的性质(追求超越感和线性时间历史观)和叙事准则(意识形态控制其叙事)决定了其叙事模式,而反过来U型(及倒U型)叙事模式在深层次上传达并实现了作品的宗旨和主题寓意:信念和盼望等精神力量的宝贵以及对善恶冲突论的基督教式诠释。  相似文献   

10.
《雷雨》中的父子冲突分别着眼于三个不同的角度:阶级冲突、文化冲突、人性与欲望的冲突,三种冲突又在相互的交融中与血缘亲情相纠葛,导致了该剧异彩纷呈的复杂性和动人心魄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以独特的叙事技巧,在其小说《喜福会》中,通过母女关系反映了中美文化之间的相互差异冲突与最后的融合。作品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其特有的文化内涵,还表现在作者利用独特的叙述方式对人性及社会文化的传神把握。  相似文献   

12.
《到灯塔去》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在叙事策略上别具一格:运用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这种独特的叙事技巧,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探索变化多端的人的内心世界,展示真正的人性。伍尔夫小说叙事技巧既是对传统叙事的革新,又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写作形式。  相似文献   

13.
铁凝在其作品中,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诉说着对人性与生活的感悟。她揭开生命的面纱,冷静客观地审视他人与自我,揭示人性的丑陋与脆弱,挖掘生命的真谛,她采用多方位的叙述视角,层层解剖自我与他人的灵魂,从而构建起独特的人性书写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举世公认的故事渊薮,《一千零一夜》用非哲学的方式,提供了最早的叙事哲学——“故事”。“故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故事的需求植根于人类好奇的天性。与中国以及西方古典叙事传统相比照,《一千零一夜》有自己的经典叙事结构故事的讲述从秘密和禁忌开始。  相似文献   

15.
《皮男人》是由美国著名后现代派小说家埃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Edgar Lawrence Doctorow)所作,是一部典型的后现代派小说。本文将从人物形象的模糊化处理、情节结构的拼贴零乱以及叙事视角的转换三个方面对《皮男人》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进行分析解剖。  相似文献   

16.
从现代叙事伦理学的角度看,台湾作家白先勇在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以其悲悯情怀"执着地品尝人生况味",把叙事的触角伸展到人物命运的内核,触摸到人物生命内层的脉动和心灵深处的战栗;以对人性最富敏感和深邃的理解力,表现了内在人性的复杂和丰富,展示了人性范畴内的生命内容,从而建构了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方式,创造了一种文学道德--人性之美、生命叙事.  相似文献   

17.
在影视创作中,叙事就是讲述故事。纪录片把"讲故事"作为叙事方式,即采用的是故事化叙事策略。我国的纪录片经历了博物馆解说式的叙事方式、突出画面中心地位的叙事方式、镜头对准人的"讲故事"叙事方式等三个阶段。选择有故事的题材和叙事语言的故事性是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策略的关键因素。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策略的运用,让纪录片关注了"人"的世界,赢得了观众,引发了思考,但同时也提醒了创作者对尺度把控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迷失的市场自由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中国文学叙事进入了市场自由叙事,就进入了整一性现实意识控制,它们忽略了诗性、人性和历史叙事的更大可能。具有小农气息的市场化生存意识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叙事,狭窄意史上的现实控制着文学叙事不断失去真诚和真实,制造出平庸化、日常化、个人化、身体化等来迷失自己。从21世纪中国文学叙事内外的历史与想象、人性与审美立场去观看它,与现实构成单方面一致的市场自由叙事就不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女作家黄玉雪在其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中没有采用自传通常采取的第一人称叙事手法,而是刻意以第三人称叙述整个故事。本文拟从叙事学叙事人称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并试图发现这一与自传体相矛盾的叙述方式对叙述效果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揭示小说作者向美国主流社会展现传统中国文化、以促进白人社会对华人的理解和同情这一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20.
鬼子的长篇小说《一根水做的绳子》在朴素的情感表达中有很多隐喻意味和对生命潜在状态的深层探讨。以生命美学的视角,从小说的叙述节奏和语言、小说的叙事策略和意象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探讨,解读小说所体现出来的对人性的关怀、对生命本质的深度挖掘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