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党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既是坚持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高校党组织治理能力的现实途径,还是寻求学科建设新突破的迫切需要.当前高校党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存在学科交叉融合的价值引领有待强化、人才队伍资源有待整合和组织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等现实困境.为此,高校党建可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引领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方向;发挥党管人才资源优势,造就学科交叉融合优质团队;发挥党的组织管理优势,构建"学科交叉+党建"融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农业高校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农业自然科学"比翼双飞"十分必要。农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不强,学科优势不明显,队伍建设滞后,学科间交叉融合不够。农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明确发展方向,在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实践中发展;开辟发展路径,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学科品牌;完善发展机制,科学构建科研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业高校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农业自然科学"比翼双飞"十分必要。农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不强,学科优势不明显,队伍建设滞后,学科间交叉融合不够。农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明确发展方向,在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实践中发展;开辟发展路径,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学科品牌;完善发展机制,科学构建科研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提出,对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培养计划需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第一,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当前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性课程;第二,突出学科的综合性;第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第四,增设选修课程。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进入大科学时代,交叉融合已成为学科发展的主流方向和科学技术革命的重要特征。农业高校担负着“强农兴农”的崇高使命,要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重大需求,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政策环境和文化氛围,以高质量发展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学科交叉融合是高等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相对缓慢,本文从学科交叉融合意识、基础条件、体制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投入分析了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观念,树立学科交叉融合理念;积极构建学科交叉融合基础平台;调整学科结构,优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布局;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四种措施。  相似文献   

7.
学科交叉融合是高等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相对缓慢,本文从学科交叉融合意识、基础条件、体制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投入分析了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转变观念,树立学科交叉融合理念;积极构建学科交叉融合基础平台;调整学科结构,优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布局;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四种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科资源整合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相互融合、渗透、交叉的趋势增强,学科资源的整合也显得尤为迫切。笔者通过对影响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学科资源进行选定.结合目前高校学科资源整合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整合学科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唐炜 《江苏教育》2022,(19):62-64
<正>学科融合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在学科融合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融合的内涵,通过融合资源、融合课程、融合实践,积极打造“基于融合的地理课程基地”和“‘自主·合作’的初中语文阅读课程基地”。基于融合的课程基地建设以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正>学科融合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实施”中对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提高跨学科整合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生态文明、环境健康、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智能化为基本特征,需要大批具备学科交叉、学术创新、技术引领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紧密聚焦这一重大需求,通过构建交叉学科课程体系、教学科研紧密结合机制以及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前沿发展工程案例资源库建设,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协同育人;通过打通科研创新全程育人链条,以人与地球自然生态和谐的人文精神为内涵,通过京津冀工农城固废资源跨产业跨区域协同利用和生态环境功能材料相关理论、技术和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实现区域经济、产业、资源循环、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加强人文社科的交叉融合;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新时代特种功能材料产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特种功能材料领域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育效果,并对“双一流”高校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和材料类国家一流专业形成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彰显特色,是我校的办学观念。资源与环境学院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师授课、教材建设、科研促进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专题讲座、学科交叉渗透和学科整合提升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保障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自2007年12月上海市教委批准在上海市7所高校建立10个“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来,各基地对接教育部建设目标,围绕落实体制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基本任务,通过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  相似文献   

14.
"双创"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创新"的素质与能力,同时需要具备创业的实践能力(创新的行动化).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是"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举.调研表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认同度较高,但是创新创业主观能动性和实际行动不够;高校学生对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认识不够,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的意愿不容乐观;高校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培养的平台及相应机制相对缺乏.高校应通过转变创新创业理念、拓宽创新创业途径以及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三个主要渠道促进"双创"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长株潭高等教育资源整合后在资金集聚、规模经济,学科融合、优势互补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的推动长株潭高等教育的整合,提出了融合办学理念;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实现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以"共赢思维"鼓励高校间无障碍柔性流动,校际合作,跨区域办学;加强政府部门与高校的互动,规划、组织和协调高等教育资源的整合等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地处西部的高校实际出发,结合“十五“221工程”建设项目,朝着“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指出了在学科规划与建设方面,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在仪器设备的购置与管理方面,构建校级大型科学仪器平台,提高资金与设备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7.
科研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既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劣的重要评判标准,又是专业学科发展的根本。随着能源、气候环境变化和农村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对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实现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解决多数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差、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缺乏、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应多举措扩大优质生源,强化研究生创新理念与意识,提升师资队伍创新能力与指导水平,创新与改进教学方法,增加研究生社会实践与学术交流,为国家持续发展培养合格的学科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路径。高水平财经大学作为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的重要分支,如何依托现有学科结构和组织特征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C大学为案例,基于学科生态系统视角建构了分析框架,对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探索进行分析,并归纳了案例高校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基本逻辑:以突破学科边界为目标,逐步建立“虚实结合”的“矩阵式”学科组织结构;以人事制度与科研评价制度改革为抓手,逐步完善学科交叉制度支撑;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加强与外部社会生态系统的持续互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运用场域理论对学科交叉进行研究,提出学科交叉场域是“知识生产组织建构行动者参与”三元关系嵌套的结构空间。本研究以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大学为典型案例,对其学科交叉场域存在的创新功能、整合功能和激励功能失灵现象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为应对学科交叉场域功能失灵并促进学科交叉场域与外部系统需求的动态平衡,我国可从理念重塑与模式变革两个方面完善大学治理机制。在理念重塑方面,我国大学应转变学科观念,从学科意识转向问题意识;重塑价值追求,从形式交叉转向交叉创新;拓宽战略格局,从仅立足学科转向立足内生资源、制度环境和外部产业三维坐标。在模式变革方面,我国大学可坚持以创新为根本,将学科交叉深度嵌入大学创新体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构建面向成果的学科交叉体制机制;坚持以赋能为核心,助力教师在场域转换中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科际整合有助于突破学科过度专业化造成的认识困境,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单一学科无法有效解决的棘手问题,其思想基础主要来源于整体论。注重科际整合,使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已成当下高校教学的发展方向。科际整合教学通常是为了解决从单一学科角度无法充分分析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对学生综合知识的获得和交叉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科际整合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科际整合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个方面,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建构学生多学科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综合解决复杂问题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