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出发,分析全运会与体育产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举办对山东体育产业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研究表明:全运会在体育产业中属运动竞赛表演业,并具有较强特殊性;全运会具有较强的需求关联和供给关联,展现出强大的示范效应和旁侧效应;第十一届全运会通过前向关联、后向关联、示范效应,促进山东省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加速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全运会作为国内最高级别的体育赛事,将会促进举办地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会带动当地体育产业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第14届全运会的举办将直接对西安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直接、深远的影响。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应将陕西省举办第14届全运会作为一个重要考虑因素,特别是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城市更应抓住机遇,通过全运会的举办推动体育相关领域的发展。研究以陕西举办第14届全运会为背景,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学校体育4个维度深入分析全运会对西安市体育事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战略调整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为西安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构建闽台体育产业经济区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闽台具有建立体育产业经济区的区位、人文、产业、政策等优势条件。闽台育产业经济区可以根据区域体育发展的实际现状,进行区域梯次战略布局:共建体育用品产业基地,共办海峡西岸体育会展,共建体育竞赛联动市场,联合开发体育旅游市场。研究认为,建立和完善制度环境是经济区实施的保障;培育大型企业,组建体育产业集团是经济区实施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是经济区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成渝经济区作为中国四大经济区之一,也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成渝地区体育产业已经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对西部及长江中上游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指出四川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准四川体育产业的定位与发展规划,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相关城市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承办第12届全运会将为我省体育产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促进体育市场的规范运作,体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等服务业在整个体育产业中的比例将进一步扩展和提高,体育彩票主体产业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体育产业结构也将进一步得到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6.
奥运后沈阳地区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沈阳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认为沈阳要抓住机遇,调整思路,可持续地发展体育产业,实现辽宁中部城市群区域一体化,七城市"一小时经济圈",带动辽宁及整个东北地区的体育产业市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方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6):492-493,502
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和逻辑法等方法,对体育产业环境进行探讨,对郑开国际马拉松如何提高中原经济区体育产业发展环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重庆体育产业发展总体及三大经济圈(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探索适合重庆体育产业发展的快速增长点.结果表明:体育旅游资源、高水平体育赛事、体育彩票及休闲体育等将成为重庆体育产业发展的快速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大型体育赛事能够提升主办城市的整体形象,加速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第14届全运会在西部省份陕西举办,将通过经济增长、结构升级、人的全面发展、重塑城市形象和绿色发展等效应,助推西安城市高质量发展。全运会还需要重点打造高质量的赛事遗产、发展高质量的体育产业以及规划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推进陕西体育事业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重庆体育产业现状及快速发展增长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统计等相关研究方法,对重庆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总体现状以及所属三大经济圈(都市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推动重庆体育产业发展的快速增长点。结果表明:重庆体育产业在体育旅游、相关体育赛事、体育彩票及休闲体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1.
辽宁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模式的选择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大背景下,辽宁体育也正在积极向市场经济方面转化.依靠传统的竞技体育优势,辽宁带动了地域内经济发展较好的沈阳、大连等城市的体育产业发展,也造成了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论证了只有通过以沈阳、大连等中心城市集团的多次覆盖与扩散,才能真正实现辽宁体育产业的整体快速、非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海洋生态文明的视角,阐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休闲体育的优势、发展休闲体育运动的意义与价值,提出了海洋生态文明视域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休闲体育运动的战略,以及在海洋生态文明保护基础上发展休闲体育的途径,保障山东省蓝色经济区休闲体育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休闲体育提供理论支持、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现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认为我国体育产业市场潜力巨大,现阶段体育产业要寻求发展的改革思路,利用申奥成功带来的巨大商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内容如下:1.我国体育产业现状从五个方面论述:(1)从我国体育产业的特点;(2)整体上处于初级发展阶段;(3)东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迅速;(4)体育场地增长总体状况较好;(5)体育用品行业发展业绩喜人。提供以下参考数据:从总体水平上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见表1)。表1:第八、九届全运会金牌和奖牌总数分布1块(…  相似文献   

14.
基于竞争力经济学理论,体育产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比较生产力.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是:通过制度创新有效的发掘和配置资源条件,引发产业空间群聚和产业结构优化,形成竞争优势,最终形成产业发展政策,为体育产业竞争力提供外部持续支持.制度创新夯实基础、强化产业空间聚集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是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找出影响海峡西岸体育产业的因素,提出海峡西岸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从而实现以排球为依托,拉动整个海峡西岸体育产业的发展。以文献综述、举例、类比等方法,对海峡西岸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海峡西岸经济与新时期“发挥体育理论创新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作用”总目标结合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了经济发展水平、体育发展规划、体育社会化程度、政府的重视程度、居民的文化水平、收入水平等影响海峡西岸体育产业的因素。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明星效应、加强组织、管理保障力度、改善城市大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主要结论:中国体育将在举国体制的优化、机构改革;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投入与发展;全运会竞赛体制的改革等方面突破现有模式;体育产业将成为中国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人们的健身意识与健身观念亦将出现飞跃;从而走向真正的体育强国之路.建议:以全运会竞赛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构建多元化举国体制,促使我国体育健康有序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洋  荆雯 《体育世界》2010,(8):69-71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主办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影响效应,成为当代最具活力和成长潜力的产业之一。对规模巨大的全运会进行长期、不间断的投入,能刺激举办城市经济的发展,满足举办城市发展经济的需求。辽宁省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不仅可以弘扬辽宁"体育大省"的精神风貌,还可以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性建设,辐射整个东北地区,从而带动东北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模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繁荣东北经济,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闽台体育文化交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文化对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角度,探讨闽台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认为:闽台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构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闽台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应完善两地之间的领导协调与组织管理、重新整合闽台体育文化资源、提高闽台体育文化交流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加强闽台体育产业项目合作、以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上海的体育产业是在1986年国家体委颁发《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95年下发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以后,先以体育场馆经营创收为主导,后借东亚运动会和第8届全运会在上海召开的机遇,在举办运动会和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上,采用体育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回顾历程,不难看出,上海的体育产业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条件下开始起步的。而面对当前市场经济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导经济模式,又面对当前市场疲软,需求不旺,市民收入和消费增幅回落,上海体育产业的路向哪里,怎么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等对山东半岛生态体育旅游进行研究。认为:山东半岛具有相应的资源、经济条件和时间因素等优势条件;要加强蓝色经济区内各地区间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合作、联合发展;扩大开放,加强体育旅游环境影响评价、专业人才培养;建立统一、高效和权威的体育旅游管理体制。同时提出坚持产品创新,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境意识以促进经济区的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